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7 12: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先生序》导学稿
一、课题:24、送东阳马生序
二、课型与课时:陈述性知识课 2课时
三、【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理清思路,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重点)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难点)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资料链接:
1、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著名文学家。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写作背景: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知识点: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弗之怠(dài)  被(pī) 绮(qǐ)绣  烨(yè)然  缊(yùn) 袍敝(bì)衣 廪(lǐn)稍裘(qiú)  遗(wèi) 谒(yè)  撰(zhuàn) 贽(zhì)
4、词类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5、古今异义
 ①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②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③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④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⑤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⑥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⑦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⑧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因此,今义为判断动词;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⑨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
 ⑩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⑾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⑿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6、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7、熟读课文,解释方框内的重点字词并翻译课文,注意加有横线重点句子的翻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合作探究】
8、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无书之困②叩问之难③旅途之苦④生活之艰——勤且艰
9、文中为何写“同舍生”求学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 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这是对比写法
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坚定的意志终于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当堂检测】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 ②无从致书以观 ( 得到 )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 ④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
⑤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 ⑥或遇其叱咄( 责骂,呵斥 )
⑦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 ⑧腰白玉之环( 腰佩 )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3分)
答: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恪守信用、甘于贫困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3、作者是怎样劝勉马生勤奋学习的?这种劝说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追忆读书之艰,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挚诚恳,循循善诱。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合作探究】
4、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5、本文给你有哪些启示?(4分)
答:①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②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
应当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应当恭敬,谦虚。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宜宾2012年中考题)
【甲】[甲]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8.解释下列词语。(2分
A.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 蒙辞以军中多务
20.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1.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3分)
答: 参考要点:(1)读书要动手(手自笔录);(2)要大量阅读(遍观群书);(3)借书要讲信用(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4)要质疑问难,虚心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要有名师指点(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 尊,门我弟子填其室);(6)学习要谦虚、恭敬(未尝 稍降辞色;立侍左右);(7)学习要有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