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出师表
第2课时
新课精讲
1.诸葛亮是在什么现实背景下写出《出师表》的?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品味第一部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提出建议的原因)
2.作者以分析形势开篇有何作用?
文章从“先帝创业未半”写起,流露出作者对先帝“中道崩殂”的痛惜之情,使后主刘禅认识到自身任务之艰巨,要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继而指出“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不利形势,警策后主刘禅要发愤图强,否则就难以图存。然后又谈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有利条件,表明这是蜀汉在危难之时图存振兴的希望所在,从而为下文提出纳谏、赏罚、任贤的建议做了铺垫。
3.作者为后主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的?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危急存亡
追殊遇报陛下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利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有利
诚宜……
不宜……
(正反)
4.作者为后主刘禅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严明赏罚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偏私不公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向后主刘禅引荐贤臣?为什么举荐这些贤臣?
宫中贤臣 营中武将
姓名
特点
证明
工作
好处
郭攸之、费祎、董允
向宠
皆忠良诚实、志虑忠纯
先帝简拔留给后主之才
咨以宫中之事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先帝称赞,众人拥戴
咨以营中之事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向后主举荐贤臣,先赞赏其品性,进而强调是先帝选拔出来的,意在表明他们值得信任,劝诫后主效法先帝重用贤才。
向后主举荐良将,强调向宠品行好、有才能,并点出先帝的称赞,意在让后主信任、依靠向宠。
5.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向后主刘禅引荐贤臣?为什么举荐这些贤臣?
6.诸葛亮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他又是怎样阐述的?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正反对比
荐贤臣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引教训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先汉兴隆
后汉倾颓
7.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中你认为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亲贤远佞最重要。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才能赏罚分明。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出诸葛亮的什么品质?
品味第二部分
淡
泊
名
利
不
慕
权
贵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两句语言洗练工整,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主患难与共,对先主忠贞不贰的深情,所以千古流传。
3.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先,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激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先帝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再次,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4.文中诸葛亮追述了哪几件事?
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临危受命
刘备白帝城托孤
内容梳理
临危受命出使东吴
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坂。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联孙抗曹,在赤壁大破曹操。
资料拓展
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国志——诸葛亮传》
资料拓展
刘备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白帝城托孤——
5.诸葛亮提到这几件事有什么用意呢?
三顾茅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报先帝知遇之恩
临危受命——
患难与共
创业艰难、激励
恐托付不效,决定北伐
忠于陛下
报先帝,忠陛下
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明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另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联系起来。
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在出师前提出了国事安排,强调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职责,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1.文中最后一段指出了君臣各自的哪些责任?
诸葛亮
贤臣
后主
讨贼兴复
兴德之言
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品味第三部分
2.文章最后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尾是“表”的套话,但感情真挚,情绪饱满,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临行之前的百感交集,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无限依恋之情,涕零中隐含着为国事的担忧,为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
合作探究
1.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3)平定南方的叛乱,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学习了这篇表文,说说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觉得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因刘备临终托孤,他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我认为他是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他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颇具政治远见。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诸葛亮的忠心不仅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忠心是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的责任感紧密相连的,不能简单归结于愚忠心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尚精神,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坚守精神,都是一种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
课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本文是奏章,以议论为主。诸葛亮为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故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因而言辞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十三次提“先帝”,七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串全篇。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等;还有一些工整的句子,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这使得全文语言颇为精练。
板书设计
出师表
提出建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报先帝
忠陛下
追忆往事
知遇之恩
托孤之重
总结全文
知恩图报
语重心长
明确
责任
臣
君
不效,则治臣之罪
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言辞
恳切
临表涕零,感情真挚
深追先帝遗诏
文言清单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
今义:秋季。
③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
古义:我,谦称。
今义:愚笨,傻。
古今异义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偏指“亡”。
今义:生存和死亡。
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⑧猥自枉屈
古义:辱,谦辞。
今义:卑鄙,下流。
⑨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⑤不宜异同
古义:不同。
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名词,路途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方法
名词,学说
《送东阳马生序》
分
今天下三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动词,分开
名词,本分
能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先帝称之曰能
动词,能够
形容词,有能力的
一词多义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动词,判定、评定
动词,谈论、议论
行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动词,做
必能使行阵和睦
名词,品行
名词,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论语〉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行走
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动词,任用、委任
名词,责任、职责
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动词,是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做
介词,对,向
《桃花源记》
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动词,奏效
名词,功效
喻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譬喻
动词,了解,明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良
此皆良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形容词,忠良的
形容词,良好的
良多趣味
副词,甚、很
《桃花源记》
《三峡》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
动词,给予
形容词,遗留的
益
至于斟酌损益
香远益清
名词,益处
形容词,更加
《爱莲说》
之
恢弘志士之气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助词,的
代词,指他们
辍耕之垄上
动词,往、到
《陈涉世家》
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介词,对
介词,在
还于旧都
介词,至、到
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
……的原因
用来
异
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不同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桃花源记》
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目的,来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拿、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受命以来
助词,表示时间
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拜访
元方入门不顾
动词,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举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举大计亦死
动词,推举
动词,兴起、发动
管夷吾举于士
动词,选拔、任用
《陈涉世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②不宜妄自菲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③陟罚臧否
形容词用作动词,赞扬和批评
④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事情;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事情
词类活用
⑤此皆良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⑥优劣得所
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
⑦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⑧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名词用作动词,生长草木
⑨北定中原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⑩攘除奸凶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判断句: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
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即“(陛下)诚宜开张圣听”
省略主语,即“(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文言句式
倒装句:
①不求闻达于诸侯
状语后置,即“不求于诸侯闻达”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状语后置,即“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
状语后置,即“以当世之事咨臣”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
状语后置,即“于败军之际受任”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状语后置,即“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