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答案
1-5 DACAA 6-10 CADDD 11-15 BABBC
16.(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胰岛素 效应器(2分)
(2) 等于(2分) 肾小管和集合管(2分)
(3) 细胞因子 记忆B 抗体
17.(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
胰高血糖素(1分)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胰岛B细胞
抗体1 自身免疫
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激素
18.(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信息 赤霉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2分)
(2)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分) 色氨酸
(3) 2,4-D可促进果实发育 不能(2分)
(4)脱落酸
1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方向和速度(2分) 次生演替
群落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分)
(2)垂直 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无机盐(2分)
(3) 取样器取样 目测估计法
20.(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标记重捕 40只/hm2 (2分) 偏大(2分)
(2) 3%(2分)
(3)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2分)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仁寿二中高2022级仁寿县第三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生物试卷
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B.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的稳定与和等离子有关
2.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B.③代表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C.⑧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呆小症和甲亢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的某一过程,则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3.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中国杭州举办,本次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获得了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运动员比赛的整个过程中体内神经系统参与了一系列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起跳时深呼吸的完成与脑干密切相关
B.田径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C.运动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参与工作,其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D.若运动员不幸在运动中颈椎受伤导致瘫痪,其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四肢的肌肉,从而无法运动
4.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和鲍森 ·詹森的实验中都有单侧光照射
B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 .达尔文的实验说明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
D .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5.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B.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老叶,能促进细胞分裂
C.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与成熟,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
D.乙烯含量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产生,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果实成熟时乙烯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6.调查种群密度对人类的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的种群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芦苇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且要做到随机取样
B.调查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
C.调查农田里的跳蝻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值偏大
D.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时,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动物的粪便、声音等特征进行分析计数
7.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λ值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图3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关于种群特征的相关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的de段和图2的CD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含义相似
图1的曲线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b段和de段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
图3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大后减小
比较曲线Y与曲线X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可能超出理想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
8.下列诗句与生物学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的种间竞争关系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D.“肥田之法,种大豆最佳”是利用了大豆上寄生的根瘤菌固氮进行肥田
9.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食草动物进入该草原是控制植物数量的唯一因素
C.图中甲是食草动物,乙是植物,它们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D.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的早期阶段,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和无机成分一定不占营养级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但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11.果树套种花生立体农业已成为多数果农热衷的农业生产模式。果农根据气候、雨水等选择种植李子、甜柿、核桃、刺梨等灌木类果树,根据各种果树种植的行距合理布局花生,葡萄、猕猴桃等蔓生于灌木类果树中,精心管理,并辅以沼气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立体农业中植物数量多,增加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花生和灌木类果树之间形成明显的垂直结构
C.葡萄、猕猴桃蔓生于灌木类果树上,存在寄生关系
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立体农业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12.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下图为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kJ/(m2 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从M流向N时的传递效率约为11.8%
B.海水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使牡蛎的产量降低
D.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88kJ/(m2·a)
13.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已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植物对应于图甲中的D
B.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B+C
C.在过程①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D.图甲中①主要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1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的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
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1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鹰属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B.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则鼠种群的数量将会下降
C.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
D.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图示中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二、非选择题(共5题,55分)
1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 ,此过程中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2)人体感染感冒病毒后,体温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9℃左右,此状态下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 重吸收水,从而减少尿量。
(3)感冒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后,病毒刺激B细胞,同时在 的作用下,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最终快速产生大量 。
17.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为 (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 ,在生物体内与D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 ,丙代表 。
(3)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 (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 病。
(4)如果图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其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的原因是 。
18.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如图表示三种植物激素及2,4-D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③表示植物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着传递__________的作用。激素③的名称是 。如2,4-D这样,由人工合成并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统为 ,其优点是 。
(2)①为生长素,其作用特点是 。它可由 转化而来。
(3)将一定浓度的2,4-D喷洒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即可获得无子果实,其原理是 ;若油菜开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喷洒适宜浓度的2,4-D (“能”或“不能”)提高产量。
(4)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主要与 (填激素名称)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有关。
19.邛海,位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对邛海进行过度开发,导致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9年西昌市政府开始实施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房还湿的“三退三还”工程,完成了环邛海湖滨带30km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目前邛海湿地公园一期“观鸟岛湿地公园”、二期“梦里水乡”和三期“烟雨鹭洲”已经建设完成,总面积达8330亩。
(1)由于人类活动,邛海湖滨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经治理逐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这种群落演替的过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2)邛海中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及沉水型等四大类,形成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影响邛海中植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
(3) 若要调查三期工程“烟雨鹭洲”的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 法,某同学在调查表上记录下某种小动物的数量为“非常多”,该统计方法属于 。
20.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 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实际值 。(偏大/偏小/不变)
(2)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是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