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课型】写作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虽然平凡但却总有人性的光辉在闪耀。
本课时在整个单元中属于读与写中的写作部分,着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把握的能力。
本次写作课属于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把握本单元主题和整个学期写作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细节、写好细节。
【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习作课,面对的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之前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对于描写方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在本课时的学习中通过练习这一途径来提升描写方法的运用水平。
在本课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平时疏于观察而难以找到能够真情实感进行描写的细节内容,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什么是细节,学会把握关键细节;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减法”,抓住细节;学会“加法”,写好细节。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细节,并学会把握关键细节。
2.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每当我们想起大海,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起海的广阔无垠,在大海面前,沙滩上的海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可是每当我们把海螺放在耳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总能听到大海的心跳。在文字之海中,我们的双臂也许无法拥抱正片汪洋,但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又一个细节,细听那风中的歌声。
设计意图:以大海与海螺的对比入题,引发学生产生对细节的思考。
环节二、学会抓住细节,学会做“减法”
(一)“我们该如何在人海中记住一个人?”
抓住瞬间,进行描写
(二)展示图片“领奖时的笑容”
这个瞬间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图片的主角让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他很开心。
由此引入下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开心?”
老师出示由老师总结概括的图片上的几处构图要素:扬起的嘴角、眯起的眼睛、左手的“胜利”手势、右手的奖状、背后聊天的同学、他的发型、衣着……
由学生分类选出符合要求的要素,得出结论:我们在描写瞬间时需要把握、留下与主题关系紧密的部分、删除关联不大的内容,这就是最简单的细节把握的过程。
引出第一个话题:学会做“减法”
(三)如何做好“减法”
1、出示第一个例句
老师生气地对他说:“你的数学作业是不会吗?为什么不写?”
他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几次想张开嘴说些什么,又默默地闭上……
教师引导:涨红了脸,欲言又止的神态
这一处细节一下子就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他”的窘迫与羞愧,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一刻,这处描写立刻让我们感同身受。
(这个句子描写了学生日常中经常发生的场景,其中的情节学生比较熟悉,更能体会到此处描写的作用和真实性,方便学生理解。)
引出细节捕捉的第一个关键——细节要有真实性。
2、展示第二个例句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教师引导:“三哼经”与《山海经》
这一处细节非常典型地刻画了阿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形象,暗示了阿长买书的困难,更让人感受到阿长对迅哥的爱。
(此处例句是第三单元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里的细节描写,学生比较熟悉,能够较快地反应出此处描写的作用,有助于他们理解细节的典型性)
引出细节捕捉的第二个关键——细节要有典型性
3、写作练习
试着回忆你熟悉的一个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可以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同学,想想他在你脑海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细节,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减法”,抽丝剥茧,用一句话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看谁的“减法”更出色。
他/她是一个 的人,
我最不能忘是那个 的瞬间他/她的 。(动作、眼神……)
(通过固定句式,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式,让他们能够尝试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细节的捕捉,完成细节描写的第一个环节——寻找细节)
完成之后学生之间进行同桌交流评价,随后两到三个学生进行展示,老师进行简单评价。
环节三、学会做“加法”
找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之后,如何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也对自己感受同身受,这就是接下来学习的重点——学会做“加法”(学会进行细节描写)
1、回顾关于人物描写中的知识点,人物描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描写的提升概括:细节描写是在人物描写中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肖像细节、神态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以及环境细节这些方面,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自己对细节的感受,形成文字。
■连续追问、补充:
■他有什么样的神态?是否有明显的变化?(神态描写)
■他有什么样的动作?是否与平时不同?能否拆解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用多个准确的动词进行描写?(动作描写)
■他有什么样的语言?语气是怎样的?语言措辞风格是否有变化?(语言描写)
■……
(同时,细节描写也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
2、出示例文,学生寻找问题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是我的小学同学,他身材高大,足足有一米七五,小学时他就是我们班篮球队的主力,他的手上经常有打球时留下的伤口,他却从不在意,坚持打球。他学习很好,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所以经常有同学请教他问题,他也来者不拒,哪怕自己有事也立刻放下,热心地为同学们解答问题。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由学生寻找问题:①打篮球部分描写对主题表达没有帮助;②关于乐于助人的细节太简单,缺少具体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在他放下自己的事情时,有没有神态变化?(抓住变化)
他原本是什么样的神色?是在和朋友玩耍?还是在认真学习?(具体提问)
他听到同学呼唤的时候神色又是怎样的?这种变化持续多久?(深入追问)
他最后为同学辅导功课时的神色又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了事?(人物品质)
(神态细节的追问,也可以进行动作或语言的追问描写。)
3、出示修改后的文段,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作用。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一直忘不了他放下自己的事情为同学辅导的身影。他学习很好,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所以经常有同学请教他问题,他也来者不拒。有时,他正在兴高采烈地和朋友聊天,有同学向他提出了问题,他那高兴的表情仿佛冻结了一瞬间。但是只过了零点几秒,他便立刻转过身去为同学解答疑惑。那认真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班里的“小老师”呢!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环节四、活学活用,写作实践
■试着运用“加法”,把你刚才写下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让你的人物“站”起来。
■完成之后,小组之间交流、互改,根据标准,选出你们组写的最好的一份,分享给大家。
(承接上一个课堂阶段的成果,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努力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
环节五、小组互评,形成评价
出示评价量表,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分析。
评价等级 评分标准
甲类 语句优美,和自己的一句话完全对应,中心人物特点鲜明突出,富有正能量,细节描写具有典型性、生动性、真实性,修辞运用出色。
乙类 语句通顺,和自己的一句话联系明显,中心人物明确,有较为典型的细节描写,有合适的修辞手法。
丙类 语句比较通顺,和自己的一句话有点关系,能够围绕一个人物展开描写,基本能够体现出细节描写,运用一定的修辞。
环节六、成果展示
由学生展示自己写好的细节语段,由小组内同学结合量表对他的文字进行评价,老师进行最后总结,提出建议。(本环节提问点评大约2-4名学生)
环节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了第三单元的内容学习,进行了“抓住细节”的写作练习。我们认识了“减法”与“加法”,抓住了一个细节。相信大家这节课都有所收获,希望之后的日子里,你也能用你的慧眼从生活中找到那一朵细小的芬芳,
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后作业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