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凸透镜成像
一、单选题
1.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 F 以内的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焦点 F 是凸透镜起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分界点
C.该光路可以表示照相机成像时的情况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 发电。此透镜 是一个( )
A.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
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D.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4.某学习小组学习了光现象后,总结了下列光现象实例:(1)小孔成像:(2)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3)用放大镜看地图;(4)幻灯机屏幕上的像;(5)湖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反射现象的是:(1)(2)(5) B.属于折射现象的是:(1)(3)
C.属于实像的是:(1)(4) D.属于成虚像的是:(1)(4)(5)
5.图甲是透过空玻璃杯观察到的玻璃杯后白纸上的箭头方向;逐渐向杯中加入半杯水,水静止时观察到箭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甲、乙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D.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6.现有以下3种光学元件: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方框内可选的光学元件有( )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7.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A B.B C.C D.D
8.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科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发现,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9.小科要为学校制作了一个校标logo投影灯,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墙幕上。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下列投影灯内部结构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
11.如图(a)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固定在白纸上方,并使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呈现在白纸上的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而在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则是一个橄榄形的黑影如图(b)所示。原来,试管中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 透镜,而试管上空气泡所处的位置相当于一个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选填“不变”、“一直变粗”、“一直变细”、“先变粗后变细”或“先变细后变粗”)。
12.观看电影后,小科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标出透镜的焦点F 。
(2)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 (填“大”或“小”)一些。
1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物体在图中A点位置移至B点位置时,物距u (选填“变远”或“变近”),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小科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小科调节光屏如图1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2)如图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填字母)。
(3)如图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填“近视”或“远视”)。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
(3)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光屏上的像_______(填选项)。
A.无影响 B.变为原来的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四、解答题
16.
(1)如图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AB在该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所示,请将光线补充完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虽然不能相交于一点,但是光柱比原来变细了,即发散程度减小了,因此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A、B错误;
发光点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故C错误。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透镜的特点和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这个球形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且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它应该为凸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解答】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不合题意;
C.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中包含的光学原理,根据实像和虚像的不同分析解答。
【解答】(1)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由于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为实像;
(2)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由光的反射形成,由于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为虚像;
(3)用放大镜看地图,由光的折射形成,由于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而成,因此为虚像;
(4)幻灯机屏幕上的像,由光的折射形成,由于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为实像;
(5)湖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A.属于反射现象的是:(2)(5) ,故A错误;
B.属于折射现象的是:(4)(3) ,故B错误;
C.属于实像的是:(1)(4) ,故C正确;
D.属于成虚像的是:(2)(3)(5),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甲:箭头发出的光线,从空气→玻璃→空气→玻璃→空气,从而发生光的折射形成虚像;
乙:玻璃杯中装满水后,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后两边薄,相当于凸透镜。箭头在水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镜子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
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P点比Q点的物距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P点比Q点的像距小,即P'在左,Q'在右,且P端像较小,而Q端像较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比较像距和物距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20cm>2f,f<16cm<2f,解得:8cm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当足够多的光穿过镜头后图标才足够亮。
【解答】A选项中的光都可以透过图标,故其足够亮。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眼镜对光线的作用,然后确定像距的大小变化,最后分析调节方法。
【解答】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拿走近视眼镜后,光线会比原来会聚,即像距减小,此时可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如果光屏的位置不动,那么像的位置就要相互移动,即像距增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可以减小物距,即蜡烛靠近凸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在亮线到达凸透镜的焦点前,光线会越来越会聚,即亮线变细。当亮线超过焦点后,光线会越来越分散,即亮线变粗,据此解答。
【解答】(1)试管中充满水的地方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而在空气泡的位置,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凹透镜;
(2)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那么亮线先变细再变粗。
12.【答案】(1)
(2)大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银幕到镜头的距离为像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
【解答】(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也会经过焦点,故答案为:
(2)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即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变大,镜头到银幕的距离变小,故答案为:大。
13.【答案】(1)10
(2)变远;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u=v=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u=v=2f=20cm,解得:f=1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当物体在图中A点位置移至B点位置时,物距u变远,根据“物远像远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变小。
14.【答案】(1)缩小
(2)B
(3)远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像物同侧;
(3)远视眼指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的现象。
【解答】(1)如图一所示,其物距大于像距,故为倒立缩小实像;
(2) 16cm刻度线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故从另一侧透过透镜去观察;
(3) 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故该眼镜能会聚光线,故为远视眼镜。
15.【答案】(1)缩小
(2)右
(3)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比较像距和物距大小,从而确定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3)透镜的成像性质由焦距的大小决定,与孔径大小无关。而孔径大小只会影响会聚光线的多少,进而影响成像的亮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要增大,即光屏向右移动。
(3)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对焦距没有影响,因此所成的像依然完整。但是由于会聚的光线变少了,因此成的像变暗,故选C。
16.【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2)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解答】(1)①连接OO',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这就是平面镜的位置;
②通过A点做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另一侧这条直线上找到对应的像点A';同理,找到B点对应的像点B',最后将A'B'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2)①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
②通过入射点作垂直分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8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41.7%)
主观题(占比) 28.0(58.3%)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62.5%)
主观题(占比) 6(37.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4(25.0%) 14.0(29.2%)
解答题 1(6.3%) 10.0(20.8%)
实验探究题 1(6.3%) 4.0(8.3%)
单选题 10(62.5%) 20.0(41.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8.0(37.5%) 7,8,9,12,13,14,15
2 透镜的光路图 16.0(33.3%) 1,6,12,16
3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2.0(25.0%) 6,16
4 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12.0(25.0%) 4,16
5 光的反射 2.0(4.2%) 4
6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10.0(20.8%) 16
7 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10.0(20.8%) 1,2,11
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7.0(14.6%) 9,10,14
9 实像与虚像 6.0(12.5%) 3,4,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