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陕西通用):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陕西通用):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7 16: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文言文阅读(一)
说明:共九大题,38小题,满分11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中考对接点   1.文言文阅读为必考点,一般设4小题。
2.2016年以前一般为纯课外阅读与课内外对比阅读交替考查,2017~2020年均为纯课外阅读,近两年课内外对比阅读回归。
3.主要考点为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所选材料比较点侧重思想情感、人物品格等。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自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恐前后受其敌  (    )   (2)弛担持刀   (    )
(3)乃伪睡以俟 (    ) (4)信不诬哉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将啮其喉”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D.恐前后受其敌《狼》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4.【甲】文中的“前狼”和【乙】文中的“主人”都有假睡行为,两者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①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②。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③而羽④之,镞⑤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拜曰:“敬而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揉:搓弄,摩擦,这里泛指加工。②犀革:犀牛的皮。③括:箭的末端。这里作动词,削。④羽:羽毛。这里指装上羽毛。⑤镞:原指箭头,这里指装上金属箭头。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但当涉猎 (    )
(3)岂可及乎 (    ) (4)弗揉自直 (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括而羽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D.启窗而观(《核舟记》)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斩而射之,通于犀革。

8.【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请分析并学习孙权和孔子的劝说技巧。(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②。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弃书捐剑》)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③略:大概。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汝之不惠 (    ) (2)固不可彻 (    )
(3)学书不成,去 (    ) (4)一人敌,不足学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2.你从【甲】文愚公的成功和【乙】文项籍的失败中获得了怎样的共同启示 请简要分析。(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①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仅捌分。中作篷栊②,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③,可开合,开则内有栏楯④。船首一老,皤腹匡坐⑤,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⑥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⑦“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⑧,文云“王毅印”。奇哉!
(选自《六砚斋笔记》卷一)
【注】①镌(juān):雕刻。②篷栊:船篷和窗子。③枢:窗户上的转轴。④栏楯:窗户里面刻有花纹的木条。楯(shǔn),本是栏杆的横木,泛指栏杆。⑤皤腹匡坐:腆着大肚子端正坐着。皤(pó),大腹的样子,这里用作动词。⑥咮(zhòu):本指鸟嘴,这里指茶壶嘴。⑦款:书画上题姓名或工艺品上刻名都称款,或款识。⑧半粟:半个米粒。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两膝相比者 (    )   (2)佛印绝类弥勒 (    )
(3)顾余春波新第 (    ) (4)贻余核舟一 (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B.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

16.【甲】【乙】两文有诸多相似之处,请至少找出两处,归纳分析。(2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李固,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①,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②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③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太山④太守。时太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坟籍:古代典籍通称。相传《三坟》《五典》为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后以“坟籍”“坟典”代指古代典籍。②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先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再推荐到中央政府去任职。③永和:年号名。④太山:即泰山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诏又特问当世之敝 (    ) (2)遣吏劳问境内    (    )
(3)固皆原之 (    ) (4)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以固为议郎”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D.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时太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

20.文段写了李固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 ’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②,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胔(zī):腐尸。②氓:古指百姓,多指由外地迁来的百姓。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民氓饥寒冻馁 (    )   (2)财屈力竭 (    )
(3)下无以亲上 (    ) (4)不服政期年 (    )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与“君当幸游吾乡乎”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在乎山水之间也 B.宜乎众矣
C.颓然乎其间者 D.死国可乎
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24.从晏子劝谏景公的事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形象 (2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五洩山在婺、杭、越三州境上,北距富春,南据句无①,东接浦阳,其山水最号奇峭。
自西坑岭入,过遇龙桥,北行二十步,始入西潭。前横一溪,水甚寒,履之如冰。由溪而前径小潭,旁有礁石突起,乃扪石而登,一失足辄坠。又行二里所,地稍夷旷,怪石四瞰,峰峦环列献状,其纹萦萦②然。又前行半里所,泉自石窦中出,浏浏作声,若琴若笙竽。泉西流,汇为小洼,莹澈泓澄,毫发不隐。鯈鱼数尾,洋洋往来,如行琉璃瓶中,见人至,潜去。洼左大树离立,极怪伟,倒影入水中如画。又前行五十步,大石阏③道,相传有岩角肖鹰喙,忽夜大雷雨,喙崩下,声闻二十里。又行三十步,榛筱成林,翠光浮映,衣袂成碧色。至此,则气象阴幽,绝不类人世,如升蓬峤,坐水晶宫,生平烟火气消尽。又自山腰缘葛而前。又过十步许,抵小潭。小潭上曰西潭,流水倾沫成白帘,阔可七八尺,冉冉下注,滑而无声,两旁石崖峭立,苔蚀藓晕,时有水珠毵毵④滴下。
(选自宋濂《五洩山水志》)
【注】①句无:一名句乘山,在今浙江省诸暨市南。②萦萦:缠绕的样子。③阏(è):阻塞。④毵(sān)毵:形容水滴淅沥而下。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履之如冰   (    )  (2)地稍夷旷     (    )
(3)峰峦环列献状 (    ) (4)又自山腰缘葛而前 (    )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自”,与“泉自石窦中出”中“自”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屠自后断其股 B.猥自枉屈
C.自非亭午夜分 D.上自劳军
2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泉西流,汇为小洼,莹澈泓澄,毫发不隐。

28.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回答二者在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2分)
【链接材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①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②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③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
【注】①晋:本指韩、赵、魏三国,此指魏国。②蹶:倒下,这里是受挫的意思。③竖子:小子,骂人的话。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齐使田忌将而往 (    )  (2)素悍勇而轻齐   (    )
(3)孙膑度其行 (    ) (4)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    )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D.切问而近思(《 论语 十二章》)
3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2)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32.孙膑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计诱敌深入,最终大败庞涓,这是语段中哪句话的具体运用 (2分)

九、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4分)
【选文一】
过 零 丁 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文二】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   (2)所恶有甚于死者   (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
34.下列句中加点的“则”,与“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中“则”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5.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B.颔联、颈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诗歌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表现了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7.请简要说说【选文二】是如何提出论点的。(2分)


38.【选文一】中的文天祥和【选文二】中的孟子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一、
1.(1)敌对,这里指攻击 (2)解除,卸下 (3)等待 (4)确实,实在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2.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1)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2)(当富人)再靠近枕头准备睡觉,狗又像之前(那样发出怒声)。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各得2分。共4分。
4.【甲】文中“前狼假寐”是为了“诱敌”,【乙】文中“主人”“伪睡”是为了探求“群犬呜呜作怒声”的真相。
评分标准:分析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乙】文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自家的狗养在一起,(这两只狼)也和狗能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比较驯良,(富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有一天,这个富人白天在客厅里睡觉,忽然听到许多狗“呜呜”地发出怒声,惊醒后环视四周,(却)没有一个人。(当富人)再靠近枕头准备睡觉,狗又像之前(那样发出怒声)。于是(他)假装睡觉等待(其变化),原来那两只狼准备等他睡着没有防备的时候,去咬他的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发出声音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狼子野心这句话,确实一点也不假!
二、
5.(1)推托 (2)粗略地阅读 (3)比得上 (4)不,表否定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6.B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7.(1)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2)(将它)砍下来用来做箭,能穿透犀牛的皮(做的铠甲)。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各得2分。共4分。
8.【甲】文孙权先给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帮吕蒙指明学习方法和目的;最后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表明学习的益处,强调学习的作用,让吕蒙无可推托。【乙】文孔子从对方的兴趣爱好入手,因势利导,运用比喻(类比)说理劝说子路。
评分标准:分析正确,得2分。共2分。
【乙】文参考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你呢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笔直的。(将它)砍下来用来做箭,能穿透犀牛的皮(做的铠甲)。从这个角度来讨论,有什么需要学(的理由)呢 ”孔子说:“(如果)削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装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 ”子路听后拜谢说:“多谢(先生)教导。”
三、
9.(1)同“慧”,聪明 (2)通达,这里指改变 (3)放弃 (4)值得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0.C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1.(1)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啊,但山不会加大增高,还担心挖不平吗
(2)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大概懂得了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完。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各得2分。共4分。
12.示例:做任何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愚公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乐观进取;而项籍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评分标准:理解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乙】文参考译文: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识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得过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大概懂得了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完。后来,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凭借)智取,项羽则以蛮力拼斗,(项羽)然后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四、
13.(1)靠近 (2)像 (3)拜访 (4)赠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4.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5.(1)小船从头到尾长八分多一点儿,高度大约二分。
(2)(小舟)中间雕刻成船篷和窗子,(船舱)两面共有四扇窗户,(每扇窗户)各有枢纽可以开关。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各得2分。共4分。
16.①写作对象相同。两文介绍的都是王叔远雕刻的核舟。②写作顺序相同。两文都是先整体概括介绍,然后介绍中间的船舱、船头的人、船尾的人、船背(船底)的刻字,最后赞叹。③主题相同。两文都显示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扬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共2分。
【乙】文参考译文:
虞山人王叔远有高绝技艺,能在桃核上雕刻各种事物,微小得如同毫毛(的东西),也没有不清楚明白的。有一天,(他)和陈良卿、屠用明一起到我春波新宅来拜访,赠送给我一枚桃核雕成的小船,全舟长仅八分。(小舟)中间雕刻成船篷,(船舱)两面共有四扇窗户,(每扇窗户)各有枢纽可以开关。打开(小窗),里面有小栏杆扶梯。船头上雕着一位老者,挺着大肚子随意地坐着。左右两边各有一张小方几,一卷书,右边几案上还有一个火炉,老者手中还拿着一册书。船尾也有一个人,侧坐着,一只橹正挂在船篷上。他的一边刻着一个茶炉,下面还有一个孔,上面安放着一只茶壶,竟然还有壶嘴有壶柄。所雕刻的人物眉目衣褶都具备。四扇窗户每扇刻有两个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留有落款“王叔远”三个字,还留有小印章,只有半粒粟米大小,上面的字为“王毅印”。真是奇妙啊!
五、
17.(1)弊端 (2)慰劳,慰问 (3)原谅 (4)一起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8.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当时泰山的盗贼聚集占山为王已有数年,郡中常年养着几千士兵进行追剿也不能把他们制服。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得4分。共4分。
20.要点:好学多识,淡泊名利;为政宽怀,爱民以诚;不畏权贵,坚守道义。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符合人物形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也可得分。共2分。
参考译文:
李固,年轻时就好学,常常步行去寻师,不远千里。(李固)于是研究了很多古代典籍,结交了很多英才贤士。各地的有志之士,大多仰慕他的风采前来求学。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司隶、益州等长官一同命令郡守推举他为孝廉,并征召他做大司空的属官,(他)全都没有去就职。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等异象,公卿推举李固去回答皇帝的策问,皇上又下诏特地问他当世的弊端,以及为政应做些什么。……顺帝看了对策,大多采纳应用,并任命李固为议郎。永和年间,荆州兴起盗贼,整年都不安定,于是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到任后,派遣官吏慰问境内百姓,赦免那些盗贼以前犯下的过错,让他们重新开始。于是盗贼首领夏密等人带领他的党羽六百余人,自己绑缚着双手前来自首。李固全都原谅了他们,放他们回去,让他们自己去召集部下,显示朝廷的威严法度。半年之内,其他盗贼全都归降,州内安定下来。李固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污秽。高赐等人怕(朝廷)治自己的罪,就一起用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梁冀为这件事派人急行千里传送(赦免高赐等人的)公文(给李固),而李固追究这件事越发紧急。梁冀于是下令调任李固为泰山太守。当时泰山的盗贼聚集占山为王已有数年,郡中常年养着几千士兵进行追剿也不能把他们制服。李固到任后,把这些士兵全都遣散回去务农,只选出一百多名能作战的士兵留下。李固用恩德信用来招抚这些盗贼。不到一年,盗贼全都消散了。
六、
21.(1)饥饿 (2)短少,缺乏 (3)亲近,拥护 (4)满一年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22.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23.如今君王正在这样做,我担心王室会有倾覆的危险,而成就了异族他姓啊。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得4分。共4分。
24.要点:目光远大,有谋略,敢于直言劝谏。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符合人物形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文中人物形象也可得分。共2分。
参考译文:
景公出宫在寒冷的路上巡游,看到路边有腐烂的尸体,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患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役使百姓也从不会让他们过于劳苦,征收赋税也不让百姓耗费过多的钱财。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应当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王在寒冷的路上巡游,住在都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竭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因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君王的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君王;骄奢淫逸,君王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如今君王正在这样做,我担心王室会有倾覆的危险,而成就了异族他姓啊。”景公说:“是啊!君王只顾自己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下令埋葬腐尸,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劳役。
七、
25.(1)踩,走 (2)平,平坦 (3)围绕,环绕 (4)攀着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26.A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27.泉水向西流淌,汇集成水洼,水明净清澈,再小的东西也隐藏不住。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得4分。共4分。
28.二者均以游鱼来侧面表现水的清澈,以游鱼的动态表现作者欣赏景色的愉悦心情(或“本文中写游鱼在潭中如在玻璃瓶中游动,侧面描写出水的清澈;‘洋洋往来’则从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和生机,从而表现作者见到幽清美景的愉悦。链接材料中,通过侧面描写写出游鱼在水中如在空中游动来写水的清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写出鱼儿的活泼灵动,从而抒发了作者欣赏美景的愉悦”)。
评分标准:分析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
五洩山在婺州、杭州、越州的交界处,北至富春江,南依句无山,东连浦阳,它的山水号称最奇特峻峭。
从西坑岭进山,过遇龙桥,再往北走二十步,就进入西潭。西潭前面横卧一条溪流,水很冷,脚踩在水里如同踩冰。顺着这条小溪往前走,经过小潭,旁边有凸起的岩石,于是扶着岩石登山,一失足就会坠落。又走二里左右,土地稍平坦开阔,(又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四面从上往下看,山峰环绕周围,好像进献的姿态,山石纹理回旋缠绕。又往前走半里,有泉水从石洞里流出,浏浏作响,如琴音,又如笙竽声。泉水向西流淌,汇集成水洼,水明净清澈,再小的东西也隐藏不住。数尾鲦鱼在水底洋洋来往,如同在琉璃瓶中游动一样,看见有人来了,潜入水中离去。水洼的左边有大树并立,形状极其奇特高大;大树倒映在水中,如画一般。又往前走五十步,有块大石头阻塞道路,相传大石之上本有如鹰嘴一样的岩角,忽然某夜打雷下大雨,如鹰嘴一样的岩角崩裂而下,声音在二十里之外都能听得到。又前行三十步,榛木小竹成林,翠绿的光影浮动相映,连衣袖也被映成绿色。来到这后就感觉景象阴暗幽深,完全不像人间,如同登上蓬莱山,坐在水晶宫中,人间烟火气息全部消失。又从山腰攀着葛藤前行。又走十几步,抵达一个小水潭。小水潭上写着“西潭”,流水倾泻而下如白帘,宽约七八尺,(水流)缓缓向下流淌,柔和而没有声响。两旁石崖直立,布满了苔藓,不时有细长的水珠滴下。
八、
29.(1)率领军队 (2)平素,一向 (3)估计 (4)写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30.C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1.(1)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率领)的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2)孙膑因此(凭借这个)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各得2分。共4分。
3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评分标准:选择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往,一直奔往大梁。魏国的大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国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国西境。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的军队一向剽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跑百里去争利的,会使上将受挫;用急行军走五十里而与敌争利的,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率领)的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日落之前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路旁有很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事先与那些弩手)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在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便用剑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于是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凭借这个)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九、
33.(1)苟且 (2)厌恶,讨厌,憎恶 (3)祸患,灾难 (4)超过,胜过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34.C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5.B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6.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得2分。共2分。
37.示例: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化抽象为形象,从生活常理中类比推理,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强调了“义”高于“生”。
评分标准:分析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8.示例:两人均认为人可为信仰(理想、正义)不惜牺牲生命。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