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2024名师导航】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学案(全国版)(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2024名师导航】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学案(全国版)(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7 15:06: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名师导航】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学案
(全国版)
专题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原卷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   年代。
2.特点:科学研究同 紧密结合。
3.领先国家:美国、 。
4.主要标志: 的广泛应用。
5.理论基础:法拉第的 现象。
6.电力广泛应用:
(1)发明家:爱迪生。
(2)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 ”
7.主要成就:
(1)   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①人们根据法拉第发现了   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②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③美国发明家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④人类社会进入“   ”。
(2)内燃机的发明:
①发明:1876年,德国人   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   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②应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 的革命;1903年,美国的 制成飞机。
③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为人们的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①1867年,瑞典化学家   发明了现代炸药,研制出无烟炸药。
②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   的制造技术, 工业由此诞生。
③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开辟了 生产领域。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 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 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阶段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 的增强,对 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3)大众教育: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
①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 学校、 学校、 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②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 的中等学校。
③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
2.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不断流向城市,
城市越来越大。
3.社会问题: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 ,    和  。
核心素养——(1)史料实证:
爱迪生 早期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诺贝尔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英国狭窄拥挤的城市街道 机器时代的“享受”
(2)史料实证: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答案:
(3)历史解释: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21年9月16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
根据材料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4)历史解释: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
答案:
(5)史料实证:
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2015年,中国专门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应对气候变化。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
——摘编自《人民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答案:
(6)家国情怀: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答案:
知识点三 近代科学与文化
1.牛顿
(1)地位:英国科学家,近代 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三大成就是   、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1687 年,科学巨著  出版。
2.达尔文
(1)地位:英国 学家。
(2)成就:1859年,达尔文的   出版,提出 的观点。这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
(1)地位:19世纪 著名作家。
(2)成就:完成了“   ”的小说集,经典之作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4.列夫·托尔斯泰
(1)地位:俄国伟大作家,被列宁称为“   ”。
(2)成就:《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小说,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5.贝多芬
(1)地位: 作曲家。
(2)成就:1804年创作的   ,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6.梵高
(1)地位: 杰出画家。
(2)成就:《夜间的咖啡馆》   等,后者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核心素养——(1)史料实证:
牛顿 巴尔扎克 贝多芬
达尔文 列夫·托尔斯泰 梵高
(2)史料实证: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9世纪早期)
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描绘了法国整个社会的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俄国)托尔斯泰(复活)(19世纪末)
抨击了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俄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归纳四部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
答案:
1.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2.各国垄断资本为了输出资本,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2023年陕西省B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下列科技发明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汽车 ②电灯 ③计算机网络 ④内燃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指的是( )
A.煤炭和石油 B.冶金和采矿 C.交通和纺织 D.电力和石化
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到:“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当时( )
A.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B.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C.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计算机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
5.(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衔接并交错在一起的,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
A.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 B.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
C.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6.(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亨利·福特先生被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为大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好车。其“好车”的驱动源于(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珍妮机
7.(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
A.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 B.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
C.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D.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
8.(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以下人物与成就匹配正确的选项是( )
A.爱迪生——火车 B.莱特兄弟——飞机
C.海厄特——人造纤维 D.夏尔多内——赛璐珞
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10.(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的由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潜艇 C.飞机 D.汽车
11.(2023年广东省)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亘大陆的铁路,后来又修建了4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这些铁路的修建( )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有利于关税降低 D.加速了经济发展
12.(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学习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
新理论:电磁感应、细胞学说、有机化学……新技术: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材料合成……新行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新组织: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
A.工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
13.(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位德国人是( )
A.狄塞尔 B.斯蒂芬森 C.奥托 D.本茨
14.(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万老师为班上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三项学习内容(见下边表格)。该研究性学习的( )
项目 名称
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电影 《电力之战》
论文 《内燃机和汽车的历史》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的科技 D.电影文化的历史
15.(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下图“早期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是( )
早期汽车
A.电焊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16.(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
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
17.(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美、德、法、英四国的人口增长表(单位:万人)
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8.(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建立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9.(2023年安徽省)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20.(2023年河南省)这条定律既可适用于苍茫的宇宙,也可运用于最微小的物体,它的发现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创立。该定律的发现者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迪生
21.(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社会转型的回应 B.现世生活的批判
C.客观世界的认识 D.自由平等的渴望
22.(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一壶开水使瓦特认识了蒸汽的伟大,一只苹果使牛顿悟出了地心引力。”牛顿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下列属于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 )
A.《物种起源》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3.(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五市)《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牛顿
24.(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25.(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现代炸药——海厄特 B.《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
C.《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D.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
26.(2022年山东东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发电机
27.(2022年山西)19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A.煤炭和钢铁 B.电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矿 D.交通和化工
28.(2022年重庆B卷)下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
29. (2022年江苏扬州)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棉纺织业的发展 B. 蒸汽机的改进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
30.(2022年江苏苏州)下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D. 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31.(2022年云南昆明)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些发明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其中,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 )
A. 爱迪生 B. 牛顿 C. 诺贝尔 D. 本茨
32.(2022年湖南怀化)他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由于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他"是( )
A. 梵高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 肖邦.
33. (2022年四川南充)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
A. 《高老头》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 D. 《向日葵》
34.(2022年黑龙江龙东)下列选项中,属于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作品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高老头》 C.《哈姆雷特》 D.《复活》
35.(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节选)探寻历史的踪影对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兴趣小组以探究“强国之路”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邀你参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强国之技】
材料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了部分科技成果,制作了如下时间轴:
(3)请在下列备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时间轴上相应的字母处(只填序号)。科技工作者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备选项:
①钱学森 ②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③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④为生产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 ⑤发明了汽车 ⑥袁隆平
36.(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材料四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辅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在“化学方面”发明了现代炸药的是哪位化学家?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37.(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节选)历史大河奔腾不息,科技光芒熠熠生辉,人类构建了文明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①珍妮纺纱机 ②汽车

③蒸汽机车 ④电灯
(2)将材料二中的科技成果对应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分类(写出序号即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变化。
38.(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节选)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时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启,随后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A 的改进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始于19世纪60年代,以 B 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其启动器。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新兴大国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跃超过英国。多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取代了英国的单一中心地位。
——王怀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完成材料一中的A、B两处填空。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39.(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1851年,英国人口倍增。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增加了近11倍。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到2006年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如图所示:
中国1978-2006年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
——摘自赵鑫《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
40.(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节选)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41.(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节选)纵观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下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13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所呈现的工业生产占比变化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42.(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节选)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顾、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2)依据材料二,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
4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节选)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不断崛起,其历程值得我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4.(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节选)“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5.(2023年山西省节选)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深化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
46.(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7.(2023年天津市节选)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8.(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节选)(识图题)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三
(3)图三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他在《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4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出达尔文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
50.(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节选)(列举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的杰出人物。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5)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等的发明家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单元线索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知识梳理
易错易混
真题精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名师导航】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学案
(全国版)
专题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解析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2.特点:科学研究同 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
3.领先国家:美国、 德国 。
4.主要标志: 电力 的广泛应用。
5.理论基础:法拉第的 电磁感应 现象。
6.电力广泛应用:
(1)发明家:爱迪生。
(2)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7.主要成就:
(1) 电力 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①人们根据法拉第发现了 电磁感应 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②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 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③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④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2)内燃机的发明:
①发明:1876年,德国人 奥托 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 狄塞尔 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②应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本茨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 福特汽车公司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 汽车制造业 的革命;1903年,美国的 莱特兄弟 制成飞机。
③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为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①1867年,瑞典化学家 诺贝尔 发明了现代炸药,研制出无烟炸药。
②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 赛璐珞 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 工业由此诞生。
③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人造纤维 ,开辟了 新的纺织品 生产领域。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 生产力 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 工业化 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 扩张 的增强,对 世界 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妇女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3)大众教育: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大众教育 。
①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 初等 学校、 中等 学校、 大学 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②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 政府资助 的中等学校。
③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育 。
2.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 不断流向城市,
城市越来越大。
3.社会问题: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 ,   环境污染  和 贫富分化加剧 。
核心素养——(1)史料实证:
爱迪生 早期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诺贝尔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英国狭窄拥挤的城市街道 机器时代的“享受”
(2)史料实证: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答案:
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柴油机、电、塑料。
(3)历史解释: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21年9月16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
根据材料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交通工具的变革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经济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等。
(4)历史解释: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
答案:
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大学是工业革命的源头,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列举:电灯、汽车。
(5)史料实证:
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2015年,中国专门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应对气候变化。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
——摘编自《人民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答案:
严格立法、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再生能源等。
(6)家国情怀: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答案: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利用新的科技。
知识点三 近代科学与文化
1.牛顿
(1)地位:英国科学家,近代 自然科学 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三大成就是 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1687 年,科学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出版。
2.达尔文
(1)地位:英国 生物 学家。
(2)成就:1859年,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出版,提出 进化论 的观点。这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 神创论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
(1)地位:19世纪 法国 著名作家。
(2)成就:完成了“ 人间喜剧 ”的小说集,经典之作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4.列夫·托尔斯泰
(1)地位:俄国伟大作家,被列宁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
(2)成就:《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小说,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5.贝多芬
(1)地位: 德国 作曲家。
(2)成就:1804年创作的 《英雄交响曲》 ,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6.梵高
(1)地位: 荷兰 杰出画家。
(2)成就:《夜间的咖啡馆》 《向日葵》 等,后者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核心素养——(1)史料实证:
牛顿 巴尔扎克 贝多芬
达尔文 列夫·托尔斯泰 梵高
(2)史料实证: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9世纪早期)
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描绘了法国整个社会的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俄国)托尔斯泰(复活)(19世纪末)
抨击了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俄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归纳四部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
答案:
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历着工业革命,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差距加大,丑陋与险恶的社会。
趋势:人们的思想不断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受到冲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2.各国垄断资本为了输出资本,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2023年陕西省B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下列科技发明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汽车 ②电灯 ③计算机网络 ④内燃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汽车的发明是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这一辆装有内燃动力机的汽车被认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辆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电灯,即用电作能源的人造照明用具,能将电转化为光,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作原理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以提供照明的设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动力,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③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指的是( )
A.煤炭和石油 B.冶金和采矿 C.交通和纺织 D.电力和石化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D项正确;煤炭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大量开采,排除A项;冶金和采矿是常见工业部门,排除B项;纺织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结合材料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理论研究大量的运用到生产中,反映出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和电气时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项错误。故选B项。
4.(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到:“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当时( )
A.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B.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C.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计算机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寻求这种技术创新”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企业主动进行科学实验来实现技术创新,这说明科学与技术已经紧密结合,C项正确;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排除B项;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衔接并交错在一起的,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
A.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 B.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
C.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企业资助科学家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家的发明可以很快应用于生产,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确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进展更快,但材料未体现这一特点,排除A项;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其显著特点,且与材料关联不大,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6.(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亨利·福特先生被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为大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好车。其“好车”的驱动源于(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珍妮机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B项正确;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的动力,排除A项;电动机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汽车使用的动力,排除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
A.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 B.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
C.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D.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先进工业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说明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A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无法说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也没有正面展示科技创新对工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排除BC两项;材料重点反映的不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这一影响,而是企业主动推动科技创新并利用科技创新服务于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以下人物与成就匹配正确的选项是( )
A.爱迪生——火车 B.莱特兄弟——飞机
C.海厄特——人造纤维 D.夏尔多内——赛璐珞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莱特兄弟于20世纪初研制发明飞机,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史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即火车,排除A项;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排除C项;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反映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是科学技术的力量,C项正确;蒸汽动力的作用主要在第一个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主要在第二个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的由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潜艇 C.飞机 D.汽车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的由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D项正确;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艘潜艇是荷兰发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发明的,排除B项;飞机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年广东省)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亘大陆的铁路,后来又修建了4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这些铁路的修建( )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有利于关税降低 D.加速了经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可知,这些铁路的修建提高了运输能力,使货物商品等更加快速地流动,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从而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种族歧视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贸易关税事宜,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学习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
新理论:电磁感应、细胞学说、有机化学……新技术: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材料合成……新行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新组织: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
A.工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电磁感应”“内燃机与汽车”“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福特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磁感应作为理论基础,出现了电和石油等新能源,出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以及福特的汽车流水线生产,B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位德国人是( )
A.狄塞尔 B.斯蒂芬森 C.奥托 D.本茨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D项正确;鲁道夫·狄赛尔是柴油机的发明人,被誉为柴油机之父,排除A项;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排除B项;奥托是德国发明家,在1876年制造出第一台四部冲程内燃机,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万老师为班上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三项学习内容(见下边表格)。该研究性学习的( )
项目 名称
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电影 《电力之战》
论文 《内燃机和汽车的历史》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的科技 D.电影文化的历史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飞机”“电力”“内燃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成就,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动力,排除A项;信息时代重在计算机网络,排除C项;电影文化的历史仅表述了题干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下图“早期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是( )
早期汽车
A.电焊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一重大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D项正确;电焊机、电动机、发电机都不是“早期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
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造成大量的毒雾,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告诉我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毒雾夺去了人的生命,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C项;题干重在强调保护环境,而不是节约能源,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美、德、法、英四国的人口增长表(单位:万人)
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向前发展了,这促进了人口的急剧增长,A项正确;大众教育的推广是重要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事,它不能解释1801到1851年人口为什么能增长,排除C项;共产主义运动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以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开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迄今已经历了一个半多世纪,它不能解释1801到1851年人口为什么能增长,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建立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D项正确;美国不属于欧洲国家,排除A项;英国、法国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现在19世纪后期,排除BC项。故选D项。
19.(2023年安徽省)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和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从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由题干中的“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可知,法国并没有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而题干所述教育的发展是19世纪的,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并未提及教育公平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0.(2023年河南省)这条定律既可适用于苍茫的宇宙,也可运用于最微小的物体,它的发现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创立。该定律的发现者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迪生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万有引力定律。既可适用于苍茫的宇宙,也可运用于最微小的物体。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项正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排除B项;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排除C项;爱迪生发明灯泡等多项发明,是伟大的发明家,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社会转型的回应 B.现世生活的批判
C.客观世界的认识 D.自由平等的渴望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C项正确;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有一种历史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历史形态,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人类对社会转型的回应,排除A项;现世指的是现在的世界,材料没有涉及对现世生活的批判,排除B项;题干材料是牛顿的科学成就,体现不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排除D项。故选C项。
22.(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一壶开水使瓦特认识了蒸汽的伟大,一只苹果使牛顿悟出了地心引力。”牛顿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下列属于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 )
A.《物种起源》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其中,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它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物种起源》是生物学著作,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是社会科学的结晶,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3.(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五市)《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牛顿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讲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B项正确;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排除A项;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他的经典之作,排除C项;牛顿是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24.(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B项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与题干内容“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符,排除A项;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与题干内容“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符,排除C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题干内容“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5.(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现代炸药——海厄特 B.《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
C.《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D.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故“《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搭配正确,C项正确;发明现代炸药的是诺贝尔,“现代炸药——海厄特”搭配错误,排除A项;《人间喜剧》的作者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搭配错误,排除B项;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搭配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26.(2022年山东东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发电机
【答案】B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内燃机以石油为燃料,必然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B项正确;蒸汽机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与煤的开采和使用有关,排除A项;电动机和发电机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但与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无关,排除CD。故选B项。
27.(2022年山西)19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A.煤炭和钢铁 B.电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矿 D.交通和化工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带动了新兴行业是电力行业;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靠燃油提供能源,促进了石油行业的兴起,B项正确;煤炭和钢铁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排除A项;冶金采矿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排除C项;交通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8.(2022年重庆B卷)下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B项正确;瓦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改良型蒸汽机,本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汽车,诺贝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现代炸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9. (2022年江苏扬州)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棉纺织业的发展 B. 蒸汽机的改进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石油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的影响,D项正确;AB项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蒸汽动力,与煤有关,排除AB项;电力与石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0.(2022年江苏苏州)下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D. 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各国的工业水平,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表明德、美两国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A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法的殖民地比美德两国家多,排除C项;英法两国城市化进程早于美德,排除D项。故选A。
31.(2022年云南昆明)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些发明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其中,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 )
A. 爱迪生 B. 牛顿 C. 诺贝尔 D. 本茨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A项正确;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微积分、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发明了炸药、本茨发明了汽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2022年湖南怀化)他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由于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他"是( )
A. 梵高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 肖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天才的作曲家”“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代表作之一,是热情颂扬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气势磅礴,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C项正确;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排除A项;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排除B项;肖邦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排除D项。故选C项。
33. (2022年四川南充)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
A. 《高老头》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 D. 《向日葵》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向日葵》使用浓烈的色彩,体现了对于生命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D项正确;《高老头》和《战争与和平》都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描述,不能体现对生命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除AB项;《英雄交响曲》最初是用来赞誉拿破仑个人的丰功伟绩,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4.(2022年黑龙江龙东)下列选项中,属于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作品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高老头》 C.《哈姆雷特》 D.《复活》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作品”,再结合所学可知,他的作品是《高老头》,B项正确;《战争与和平》和《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排除AD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排除C项。故选B项。
35.(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节选)探寻历史的踪影对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兴趣小组以探究“强国之路”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邀你参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强国之技】
材料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了部分科技成果,制作了如下时间轴:
(3)请在下列备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时间轴上相应的字母处(只填序号)。科技工作者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备选项:
①钱学森 ②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③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④为生产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 ⑤发明了汽车 ⑥袁隆平
【答案】
(3) D ④,E ②,F ⑥;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等。
【详解】
(3)序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为生产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故D为④;18世纪中期,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成为人类征服黑夜的大发明,故E为②;20世纪中后期,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故F为 ⑥。
品质:科技工作者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的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6.(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材料四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辅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在“化学方面”发明了现代炸药的是哪位化学家?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答案】
(4)诺贝尔;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详解】
(4)化学家:据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
特点:据材料四“……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7.(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节选)历史大河奔腾不息,科技光芒熠熠生辉,人类构建了文明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①珍妮纺纱机 ②汽车

③蒸汽机车 ④电灯
(2)将材料二中的科技成果对应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分类(写出序号即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变化。
【答案】
(2)工业革命:①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②④。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详解】
(2)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①③属于工业革命时期,②④则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变化: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即可: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38.(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节选)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时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启,随后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A 的改进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始于19世纪60年代,以 B 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其启动器。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新兴大国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跃超过英国。多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取代了英国的单一中心地位。
——王怀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完成材料一中的A、B两处填空。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答案】
(1)蒸汽机。电力。
(2)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带来了环境污染等。
【详解】
(1)发明: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2)影响:根据材料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新兴大国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跃超过英国。多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取代了英国的单一中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带来了环境污染等。
39.(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1851年,英国人口倍增。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增加了近11倍。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到2006年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如图所示:
中国1978-2006年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
——摘自赵鑫《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
【答案】
(1)特点: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占比高;中国: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2)原因:英国:经历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大量的工厂需要众多的劳动力,导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东部沿海率先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大量人口从西部流向东部,出现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分析可知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占比高;根据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可知,东部地带人口比重远超中西部地带,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经历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大量的工厂需要众多的劳动力,导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东部沿海率先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大量人口从西部流向东部,出现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40.(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节选)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
(2)问题:环境污染;解决措施: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
【详解】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可知导致环境污染;由“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可知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文献。因此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解决措施是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文献。
41.(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节选)纵观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下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13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所呈现的工业生产占比变化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答案】
(3)国家:美国;历史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详解】
(3)国家:根据材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知,1913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历史时期:根据材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913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2.(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节选)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顾、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2)依据材料二,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
【答案】
(2)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详解】
(2)因素:根据材料“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可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根据材料“在此期间,以牛顾、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可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可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节选)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不断崛起,其历程值得我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3)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等。
【详解】
(3)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等。
44.(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节选)“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2)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以重工业为主 等。发明: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或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3)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详解】
(2)根据材料二“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可知特点是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以重工业为主 等。根据所学,直接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如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3)根据材料一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根据材料二可知,大学的发展,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反过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紧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45.(2023年山西省节选)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深化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
【答案】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实现政治民主化,为工业化发展扫清障碍;通过殖民扩张,掠夺资金原料,占据海外市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随着工商业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和材料二“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实现政治民主化,为工业化发展扫清障碍;通过殖民扩张,掠夺资金原料,占据海外市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随着工商业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等。
46.(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
(2)主题:人口与工业革命
论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综上所述,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
【详解】
(1)根据图示,1790年之前出生率呈增长趋势,1790年之后出生率略微下降,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所以英国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
(2)根据材料“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结合所学知识,人口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所以论述为: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可得出结论: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47.(2023年天津市节选)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2)①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了。
②工业革命的影响。
(3)①现代社会的需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立法。(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②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等。(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
(2)变化: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可知,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了。
原因:据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知,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原因:据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可知,由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立法使儿童能够接受教育。
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48.(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节选)(识图题)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三
(3)图三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他在《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答案】
(3)达尔文 物种起源
【详解】
(3)根据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知识可知,图三人物是达尔文,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4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出达尔文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达尔文”改为“贝多芬”。故答案为:错误。
50.(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节选)(列举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的杰出人物。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5)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等的发明家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爱迪生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故填:爱迪生。
强化训练
单元线索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知识梳理
易错易混
真题精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