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眼与视力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成因和矫正方法的分别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2.横跨于我们母亲河,上的通济桥在夜色中令游客流连忘返。如图是小余用相机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相机拍摄该图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B.用相机拍摄通济桥,相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取下近视眼镜看到桥变模糊了,因为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D.小余如果想把远处的舜江楼拍的更大一些,拍摄时需要再往后退一些
3.近年来,儿童近视问题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近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的原因是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B.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C.近视的原因可能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D.近视的原因可能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
4.某校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本班同学的近视率时发现,该班有76%的学生都患了近视。下面是该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分析后总结的关于近视产生的原因和矫正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晶状体凸度过大 ②晶状体凸度过小 ③眼球前后径过长 ④眼球前后径过短
⑤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⑥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⑦配戴凹透镜 ⑧配戴凸透镜
A.①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⑤⑧
5.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6.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为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图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图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图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7.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而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老花镜、凹透镜 B.凸透镜、老花镜 C.近视镜、凸透镜 D.凹透镜、近视镜
8.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使( )
A.眼肌得到休息 B.睫状肌得到休息 C.视神经得到休息 D.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9.下列用眼方式不健康的是( )
A.为了放松身体,躺在床上看书 B.清洁双手后认真做眼保健操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D.学习之余,经常向远处眺望
二、填空题
10.近视有两种类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球发育不正常。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不当或过度 引起的。患假性近视后,如果仍不注意保护视力,会转变为 近视。真性近视目前只能配戴合适的 透镜进行矫正。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这是 ,可以通过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11.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近视眼的矫正》,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
12.OK镜,全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它是与人眼角膜表面形态相反的逆几何设计,戴在眼表可使角膜发生塑形效应(如图),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显著提高视力,控制近视发展。某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光线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经过OK镜塑形后,人眼对光的聚焦能力 (填“增强”或“减弱”),使所成像相对晶状体 (填“前”或“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13.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⑤假如传说中的“美人鱼”在水中视力正常,如果要在陆地上看报纸,她应戴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14.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 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王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 区看书,通过 区看同学,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15.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爷爷戴的老花镜是 镜,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晶状体要凸,其折射光的能力 (填“强”或“弱”)一些。
三、解答题
16.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画出矫正近视眼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如果要让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应该使原来的光线发散,即用凹透镜矫正,则③为近视眼,①为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中物近像远像变大, 用相机拍摄该图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得呈现在视网膜的前面,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A. 用相机拍摄该图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A正确;
B. 用相机拍摄通济桥,相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确;
C. 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得呈现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取下近视眼镜看到桥变模糊了,因为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C正确;
D. 小余如果想把远处的舜江楼拍的更大一些,拍摄时需要再往靠近一些,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中物近像远像变大, 所以像要变大,需要缩小物距,所以靠近拍摄物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即凸度较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为了使像向后移动到光屏上,必须使光线发散,即使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③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⑤物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⑦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
B.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故B正确;
C.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故C错误;
D.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乙可知,此时晶状体的厚度小于正常状态下的厚度,即凸度偏小,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应该为远视眼,且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的大,故A正确,B错误;
根据图丙可知,此时晶状体的厚度偏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属于近视眼,且近视眼的焦距小于正常眼睛,故C、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因此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
【解答】 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 ,说明它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即患近视眼,应该佩戴近视镜,也就是凹透镜;
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 ,说明她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即患远视眼,应该佩戴远视镜(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预防近视眼.解答时可以从向远处眺望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睫状体的状态,血液循环方面来切入。
【解答】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加强眼的营养,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分析判断。
【解答】A.躺在床上看书,由于书本的距离过近,且光线较暗,因此容易患近视眼,故A符合题意;
B.清洁双手后认真做眼保健操,由于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眼,故B不合题意;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眼睛的影响,预防近视眼,故C不合题意;
D.学习之余,经常向远处眺望,可以使眼睛得到放松,降低近视眼的概率,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真性;疲劳;真性;凹;远视;凸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眼球的前后径变小,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
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造成假性近视的病理原因主要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真性近视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
【解答】近视有两种类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球发育不正常。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不当或过度疲劳引起的。患假性近视后,如果仍不注意保护视力,会转变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目前只能配戴合适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这是远视,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11.【答案】C;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则表示近视眼的是C;
要使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就必须使光线发散,因此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选A。
12.【答案】前;减弱;后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
(2)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某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光线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2)根据图片可知,OK镜中间薄边缘厚,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从而使人眼对光线的聚焦能力减弱,所成的像相对晶状体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到视网膜上。
13.【答案】②③⑤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在水中看清物体的解决方法,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可知,人在水中不能看清物体的原因是眼睛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弱,只有增大对光线的偏折能力,才能在水中看清物体。
①高度远视的人的晶状体偏薄,对光线的偏折能力更弱,故①错误;
②高度近视的人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更强,故②正确;
③老花镜为凸透镜,能增强对光线的偏折能力,故③正确;
④近视镜为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弱,故④错误;
⑤“美人鱼”能在水中看清物体,则它的晶状体偏厚,到了陆地上就是近视眼,应该戴近视镜,故⑤正确。
则其中正确的是②③⑤。
14.【答案】远视;凸透;B;A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
(2)根据A、B区的功能不同分析解答。
【解答】(1)王老师看近处的物体时不清楚,应该为远视眼;
(2)看书时距离较近,应该用B区矫正视力。看远处的同学时距离较远,成像清楚,不需要矫正,故通过A区看同学。
15.【答案】凸透;强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老花镜用凸透镜,近视镜用凹透镜;②凸透镜的折射能力和凸透镜的凸的程度有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凸透镜的折射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的掌握.
【解答】解: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越凸,其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短.
16.【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必须使光线发散,即使用凹透镜矫正,如下图所示: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9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52.0(88.1%)
主观题(占比) 7.0(11.9%)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87.5%)
主观题(占比) 2(12.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6(37.5%) 36.0(61.0%)
解答题 1(6.3%) 5.0(8.5%)
单选题 9(56.3%) 18.0(30.5%)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3.8%)
2 容易 (6.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2.0(3.4%) 2
2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0.0(33.9%) 5,6,7,13,14,15
3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43.0(72.9%) 1,2,3,4,5,6,7,10,11,12,13,16
4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0(3.4%) 2
5 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4.0(6.8%) 8,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