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人体的感觉
一、单选题
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2.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 ( )
A.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B.晶状体 虹膜 脉络膜
C.玻璃体 瞳孔 角膜 D.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3.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主要功能有听觉形成的传导性结构和保持身体平衡(即位觉)两个方面
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三个结构
C.鼓膜能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D.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5.吃冰棒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6.如图所示,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A.痛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7.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已适应
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8.医生对已经实施局部麻醉的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是( )
A.痛觉存在,触觉消失 B.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
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 D.痛觉和触觉都存在
9.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味觉是( )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涩 ⑦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
10.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人体的感觉》,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知识。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
A.产生触觉、痛觉的部位是皮肤
B.皮肤可接收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息
C.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
D.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12.5月,枇杷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沉甸甸诱人的枇杷。“个大味甜”的枇杷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是属于( )
A.听觉和视觉 B.视觉和味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
(2)小红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医生诊断为近视眼,并画出了有关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是 (选填序号)。
14. 2015年初,歌手姚贝娜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使重见光明.在眼球的结构中,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15. 青少年听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佩戴耳机时声音 (填声音的特性)过大,从而导致图乙中③ (填名称)受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过大的声音还会导致听神经等结构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青少年应从自身做起,摒弃不良的用眼用耳习惯,从而更好的保护视力和听力。
16.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实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 镜。
(2)从“人工视网膜”组成来看,眼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眼球中的哪一结构?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 。
(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5)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填名称)变大。
四、解答题
18. 2022年3月全国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施虐。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这波疫情上海更为严重,各种各样的物资也出现了供应跟不上需求的情况,很多人都买不到菜。一名男子被隔离在家把白菜的菜根放在水里面,培养出来新的白菜。这种生殖方式在科学上属于 生殖。
(2)在管控隔离期间,人们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沟通交流。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均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即 千米/秒。它们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在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看电脑,导致某同学的视力下降。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她应佩戴 镜进行矫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此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形成的视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图,
照相机成像原理图
视觉形成原理图
【解答】对比上述三图。我们可以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照相机的光圈相当于眼睛的瞳孔;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眼睛的视网膜;
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
耳朵的解剖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2、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咽鼓管,起到声音传递放大的作用,将声音通过外耳的收集,中耳的放大,传到内耳。
3、内耳有耳蜗、前庭、半规管,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其次半规管又起着平衡调节的作用,当半规管发生问题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眩晕。
【解答】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损坏耳道和鼓膜,故3不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解答】
A.耳的鼓膜、听小骨和耳蜗是听觉形成的传导性结构,前庭和半规管具有保持身体平衡(即位觉)的作用,故A正确;
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三个结构,故B正确;
C.鼓膜能将声波转化成机械振动,并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故C错误;
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通过听小骨传来的振动,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在口腔中,有舌头、牙齿和唾液腺,它们综合作用后产生感觉。
【解答】吃冰棒时,冰棒使舌头温度下降,舌头的血管收缩,舌头的神经短暂缺血引起麻木,因此这是由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人的各种感觉;
【解答】人有多种感觉,如痛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 。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触觉;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嗅觉的形成,当鼻子中的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产生嗅觉,大脑嗅觉中枢易疲劳(或具有适应性),时间一长,就闻不出味道;
【解答】A. 嗅觉细胞并没有失去感觉功能,A错误;
B.大脑的神经中枢易疲劳,所以时间一长,大脑的嗅觉中枢已适应,B正确;
C. 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错误;
D. 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能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局部麻醉阻断的是痛觉神经的传导作用,触觉神经仍然具有传导作用;
【解答】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目的,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局部麻醉阻断的是痛觉神经的传导作用,触觉神经仍然具有传导作用,因此局部麻醉的病人,触觉存在,痛觉消失;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础的味觉和综合味觉;
【解答】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的味觉是辣、涩、麻。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
【解答】A:产生触觉、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皮肤可接收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B正确。
C: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C正确。
D: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用舌来感受味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解答】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个大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味甜是通过味觉尝到的。
故选B。
13.【答案】(1)凸透镜
(2)④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面,y应该用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解答】(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近视眼,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面,y应该用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使像呈在视网膜上;所以④正确;
故答案为:(1)凸透镜(2)④
14.【答案】视网膜;大脑皮层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 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支撑、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解答】 在眼球的结构中,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 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
故答案为:视网膜;大脑皮层
15.【答案】响度;鼓膜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的振动,都能使空气产生声波,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入,冲击鼓膜,鼓膜的振动波沿着听小骨通过鼓室传导进入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心,产生听觉。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响度,佩戴耳机时声音的响度容易过大。声音响度越大时,鼓膜振动越明显,当耳机中声音响度过大时,容易导致鼓膜受损。
【解答】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响度,佩戴耳机时声音的响度容易过大。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声音响度越大时,鼓膜振动越明显,当耳机中声音响度过大时,容易导致鼓膜受损,故填响度;鼓膜。
16.【答案】(1)眼
(2)大脑皮层
(3)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眼。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17.【答案】(1)凸透
(2)晶状体
(3)小
(4)甲、丙
(5)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眼球成像的虚实和正倒确定透镜的种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4)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甲表示的是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乙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丙佩戴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图丁佩戴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是甲、丙。
(5)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这时人体的瞳孔会慢慢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18.【答案】(1)无性
(2)3×105;能
(3)乙;凹透镜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配子)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不改变遗传性状的新个体。
2.电磁波是由方向相同 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形态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的不同,其性质所体现出的两个侧面。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
3.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1)把白菜的菜根放在水里面,培养出来新的白菜。这种生殖方式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配子)的结合,在科学上属无性生殖。
(2)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均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即 3×105 千米/秒。它们能在真空中传播。
(3)图甲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属于远视眼。图乙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属于近视眼。
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乙,她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8.0(60.9%)
主观题(占比) 18.0(39.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72.2%)
主观题(占比) 5(27.8%)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4(22.2%) 12.0(26.1%)
解答题 1(5.6%) 5.0(10.9%)
实验探究题 1(5.6%) 5.0(10.9%)
单选题 12(66.7%) 24.0(52.2%)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2.2%)
2 容易 (27.8%)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2.0(4.3%) 2
2 植物的无性生殖 5.0(10.9%) 18
3 人的感觉 19.0(41.3%) 5,6,7,8,9,10,11,12,16
4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20.0(43.5%) 1,2,13,14,17,18
5 声音的特性 3.0(6.5%) 15
6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5.0(10.9%) 18
7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7.0(15.2%) 3,4,15
8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0.0(21.7%) 13,15,18
9 声音的产生 5.0(10.9%) 18
10 声音的传播 5.0(10.9%) 1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