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物态变化
温度
液体温度计
体温计
知识点
物态变化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自然界中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为固体,如石头;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
易错提醒
“气态”不可写成“汽态”,“气体”不可写成“汽体”。
知1-讲
感悟新知
水的固、液、气三种状态
固态
知1-讲
感悟新知
水的固、液、气三种状态
液态
气态 水蒸气(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
知1-讲
感悟新知
2. 物态变化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的
的冰 的水 水蒸气
物态变化和物质的温度有关
知1-讲
感悟新知
温故知新
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
宏观 微观
状态 形状 体积 分子间力 分子间距 分子运动
固态 固定 固定 很大 很小 在平衡位置附近无规则运动
液态 不固定 固定 大 小 没有固定位置,
自由移动
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很小 很大 除碰撞外,匀速直线运动
感悟新知
知1-练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钢块轧成钢板 B. 木头制成课桌
C. 雪化成水 D. 生米蒸熟变成米饭
例 1
解题秘方:判断某现象是否属于物态变化关键看物质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A、B 选项中只是固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不属于物态变化; D 选项中生米煮成熟饭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其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米没有由固态变成液态或气态,所以不属于物态变化;雪化成水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物态变化,故C 正确。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1-练
深入理解
物质状态不同的本质是分子间距大小不同。
感悟新知
知1-练
易错提醒
物态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会改变,但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知识点
温度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定义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字母t 表示。
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为了定量比较引入了温度
知2-讲
感悟新知
2. 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
分类 符号 单位 温标的规定 换算关系
摄氏 温度 t 摄氏度/℃ 在1 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把0 ~ 100 ℃之间划分为100 等份, 每一等份就是1 ℃,读作1 摄氏度
热力 学温度 T 开尔文/K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273.15 K
注:摄氏温度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知2-讲
感悟新知
3. 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的温度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识拓展
宇宙中的最低温度
研究表明:-273.15 ℃(绝对零度0 K) 是温度的极限,这是一个只能无限逼近而不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知2-讲
感悟新知
易错提醒
“摄氏度”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如10 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10 度,也不能读作10 度。
书写摄氏温度单位符号“℃”时,要注意格式:符号左上角的小圆圈不能漏掉,不能写错位置。
感悟新知
知2-练
[中考·六盘水] 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
水温是( )
A. 10 ℃ B. 20 ℃ C. 28 ℃ D. 40 ℃
例2
解析: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为26 ~ 28 ℃,而儿童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
C
感悟新知
知2-练
技巧点拨
如何合理估计温度的高低
感知和积累生活中常用的温度
↓
记忆常见值
↓
分析判断
知识点
液体温度计
知3-讲
感悟新知
3
探究利用人感觉温度高低
将两手分别放入冷水烧杯和热水烧杯中
一会儿后放入温水烧杯中,左手感觉较凉,右手感觉较热
结论:利用人感觉温度高低不准确
知3-讲
感悟新知
1. 作用 温度计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工作原理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测温物质 液体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一般是酒精、水银或煤油。
4. 结构 如图3 所示。
知3-讲
感悟新知
5. 常见温度计的区别
温度计种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结构 玻璃泡与直玻璃管相连 玻璃泡与直玻璃管间有缩口
玻璃泡与直玻璃管相连
知3-讲
感悟新知
温度计种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测温物质 水银或煤油 水银 酒精
用途 测液体温度 测体温 测气温
量程 -20~100 ℃ 35~42 ℃ -30~50 ℃
分度值 1 ℃ 0.1 ℃ 1 ℃
知3-讲
感悟新知
6.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
①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即明确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所测温度不能超出此范围。
② 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温度计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它反映了温度计的准确程度。
知3-讲
感悟新知
(2)使用时
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
②拿:手要拿温度计的上部,手不能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③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知3-讲
感悟新知
④ 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⑤记:记录读数,不可漏写或错写单位。
知3-讲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内
封闭着测温液体,通过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把物体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玻璃泡内液体体积的变化;液体体积的微小变化又放大为细玻璃管中液柱长度的明显变化。通过液柱长度反映温度高低,用到了转换法和放大法。
知3-讲
感悟新知
技巧点拨
温度计提高精度的设计
示意图 结构特点 作用
(1) 玻璃管的内径很细 (2) 玻璃泡的容积相对较大 温度变化时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较明显
知3-讲
感悟新知
易错提醒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齐平
读数时,若仰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造成读数偏小,俯视会造成读数偏大。
感悟新知
知3-练
[中考·鄂州] 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5 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暑表的量程是-50 ~ 50 ℃
B. 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
C. 寒暑表的示数是21 ℃
D. 寒暑表的示数是39 ℃
例 3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由图可知,寒暑表的量程是-30 ~ 50 ℃,分度值是1 ℃,故A、B 错误;寒暑表的示数是21 ℃,故C 正确,D 错误。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3-练
深入理解
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为什么要等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示意图 解释
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温度计内液体和热水达到热平衡,此时二者温度相同。这里利用转换法将热水温度转换为温度计读数
感悟新知
知3-练
深入理解
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为什么要等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知识点
体温计
知4-讲
感悟新知
4
1. 作用 测量人体的温度。
2. 认识 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 ℃。
3. 结构 如图6 所示。
4. 使用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感悟新知
知4-练
如图7 所示,体温计在生病发烧时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例4
感悟新知
知4-练
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
B. 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C. 分度值是 1 ℃
D.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感悟新知
解析:因为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故A 错误;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它能离开人体读数,故B 错误;此体温计上1 ℃分成10 份,1 份代表0.1 ℃,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故C 错误;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 正确。
知4-练
答案:D
感悟新知
知4-练
深入理解
一般温度计测量原理:某个物理量随温度改变。
感悟新知
知4-练
★使用对比法学习体温计和温度计
VS
体温计有微小毛细管 可以拿出体外读数 液体甩回玻璃泡 温度计无微小毛细管
读数时玻璃泡应在被测液体中
不能甩回玻璃泡
课堂小结
温度与温度计
单位
影响
温度
定义
物态变化
温度计
结构
原理
测量
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