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A卷)
一、填空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从,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簇新
②捷报
③蠢笨
④suì洞
⑤jié报
⑥jiān灭
【答案】cù;jié;chǔn;隧;捷;歼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簇”不要读成“zú”;“隧”不要写成“遂”;“歼”不要写成“纤”等形近字。
故答案为:cù;jié;chǔn;隧;捷;歼
【点评】本题考查拼读和书写字词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准拼音,辨明字形,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①喷 而出
②血雨 风
③伤 累累
④取义成
【答案】薄;腥;痕;仁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成语字形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薄、腥”的书写。
故答案为:薄 腥 痕 仁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3.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 》《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海燕》原名《海燕之歌》,是他的短篇小说“幻想曲”《 》的结尾部分。
【答案】童年;春天的旋律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1927年10月22日苏联科学院决定就高尔基开始写作35周年授予他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此后不久回到苏联他受到了许多荣誉:他被授予列宁勋章,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童年 春天的旋律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4.《月夜》的作者是 ,它是我国伟大的 诗人。
【答案】杜甫;现实主义
【知识点】月夜;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第一空容易填答,第二空注意不有填“唐朝”,根据“伟大”一词可知是对诗人的评价,所以要填“现实主义”。
【点评】“现实主义”主要是写诗歌的内容多以写实为主,而“浪漫主义”则表面为多于想像。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 》,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
【答案】《舒婷的诗》;舒婷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和其原名,属于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点评】解答这题,要对作品、作者和作者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将重要的知识记牢。
二、语言表达
6.仿照下面的句子,歌颂你心中的祖国。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
祖国是 ,我就是 。
祖国是 ,我就是 。
【答案】树林;树林中的一片叶;花园;花园里的一朵花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例句分别把祖国比作是大海和蓝天,把我比作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和蓝天上的一朵云。因此这两句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个人和祖国的关系,因此仿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特点。
故答案为:树林;树林中的一片叶。花园,花园里的一朵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7.自古以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传为美谈。2007年5月18日,首届中华母亲节文化月活动在孟子出生地——曲阜小雪镇凫村开幕,并就母教文化、经典教育开展了研讨交流。传统的母爱教育再一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以“母爱”开头写一句话,表达对母爱的赞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母爱
【答案】像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田。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仿写的话题是“母爱”,显性的要求是至少要用到一种修辞方法。要注意语言的简明、生动。答案只要在“赞美母爱”这个范围内就行,不求答案的一致。比如“母爱像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田。”就是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来表达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仿写时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进行构思。内容要要切合命题的需要。形式上要符合一些隐性的和显性的要求。做到形似意谐。
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路过初中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学习时光已悄然逝去,今天,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依依不舍地相聚在离别的路口,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远存于心的浓浓情谊,并畅想绚丽多彩的未来吧!
8.往日盘点:A.假如你在接受采访,请用简明的语言告诉记者在三年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B.回首初中三年的生活,你肯定参加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请写出一项活动的名称及取得的效果。
9.离别难免伤感,请你写出两句(上下句)适宜作为赠言的古诗送给朋友,以激励或劝慰他(她)。
临别赠言:
【答案】8.示例:A例:回首三年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许多诗词名句;认识了很多朋友等等。B活动名称:远足活动 效果:锤炼了意志,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9.示例:激励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劝慰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提示,运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注意平时诗句的积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试题分析:三年的学习,定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让同学们收获了许多,比如: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也开展了许多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比如:郊游、篮球比赛、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写临别赠言,要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运用诗句进行拟写,注意要充满情感。 示例:激励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劝慰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10.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课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某学科的代表,但你这科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样说才得体而且能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呢?
【答案】我热爱化学,责任心强,还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有惊心当好化学课代表,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这是一道语言表达的题目,首先要要明确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同学,然后要清楚自己表达的目的是想担任化学科代表,情景是自己的化学成绩不是最好的。结合以上的几个方面,可以组织语言,态度要谦虚、诚恳。用语要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
三、诗歌鉴赏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根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比喻、拟人、象征。把根比喻成母亲,写出了根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根本,生动形象。“走”赋予根人的情感。根象征者我们的传统文化。
(2)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达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知识点】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根从很远处伸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把根拟人化,赋予根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把根比作母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根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可以看出这里的根不是树木花草的根,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象征。据此分析答题。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诗人表达的感情,诗人想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于是就去挖缺,但是了解越深入就越发现它的美,它的博大精深,最后发现传统文化就像一棵美丽的根深叶茂的大树,是我们坟墓的母亲,孩子对自己的母亲都是依恋的。因此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达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故答案为:⑴ 比喻、拟人、象征。把根比喻成母亲,写出了根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根本,生动形象。“走”赋予根人的情感。根象征者我们的传统文化。
⑵ 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达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表达技巧主要包: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裁;④结构技巧;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2. 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栏目开播后,很多人以登上这个舞台作为人生又一个出发点,而流浪歌手侯开亮、小草以登上这个舞台作为流浪生涯的结束,他们坦言:“……我们现在30岁了,真的能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了: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去培育下一代了。”
他们这一决定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你看到这里肯定深受启发,你不禁有话要对侯开亮、小草他们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示例1)侯开亮、小草,你们是最出彩的中国人,因为你们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而且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正如你们决定停止流浪生涯,回到老家,一边陪伴父母,一边培育子女,一边继续自己的歌唱生涯。这是很有智慧的选择,我相信你们通过这种明智之举,一定会得到幸福。
(示例2)侯开亮、小草,你们是因明白孝心而成为最出彩的中国人的,因为尽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到的责任。你们从离家到回家,从年轻的时候不很懂得孝顺,到现在年龄大了渐渐明白孝顺。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扣住“作为流浪生涯的结束”“能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了”“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去培育下一代了”这些语句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品质——有责任感、孝顺等。组织语言要围绕这两点展开,表达对他们的赞扬之情和祝福之意。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甲】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丙】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丁】
(有删改)
(1)文章围绕“看黃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① ——② ——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③ ——④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的眼睛就湿了。
A.【甲】 B.【乙】 C.【丙】 D.【丁】
(3)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①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②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4)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答案】(1)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2)B
(3)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4)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内容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内容。文章前七段写所见之景,第一段写刚站在黄河大坝上就感到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第四段描写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看到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的情景,第七段首先描写所看到的黄河的形状: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再描写回望此岸堤坝的形状及颜色:堤坝像瓦灰色堡墙。后五段写我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第九段写我首先想到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接着写“我”想到在大山演讲时与听众共同朗诵《民歌》的情景,第十段写我想到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读《黄河》一诗的感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乙】出写我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此时感慨万千,不觉眼睛就湿了。 故选B。
(3)①结合语境分析,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非常的深厚,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也滋养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如果没有黄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把黄河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天都能看到它,看到它,就像看到黄河,听到了黄河滚滚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黄河、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绕河套、撞龙门”运用了短句,节奏感很强,“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运用了长句,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深思。
(5)本题要求从细节方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的细节有好几处,从中找到一处分析作者的感情即可。如 “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⑵ B
⑶ 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⑷ 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⑸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2)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补写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4)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句式、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五、写作题
1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自我奉献、热爱祖国的强烈而深挚的情感。请你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情。3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民忧国思想,“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坚强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翻开历史的篇章,俯瞰江山,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恶魔弯腰。又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在祖国遭受外强肆意践踏之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我们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我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慢慢升起,我感到手里握着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尊严;心中荡漾的是一份骄傲,一份自豪。啊!祖国在我心中。我将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写一个片段作文,“祖国在我心中”要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可以写伟大人物的事例,也可以选择身边平凡人物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主题,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这个主题。注意事例不要展开来写,要采用概括的方法,要注意控制字数。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题眼,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A卷)
一、填空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从,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簇新
②捷报
③蠢笨
④suì洞
⑤jié报
⑥jiān灭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①喷 而出
②血雨 风
③伤 累累
④取义成
3.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 》《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海燕》原名《海燕之歌》,是他的短篇小说“幻想曲”《 》的结尾部分。
4.《月夜》的作者是 ,它是我国伟大的 诗人。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 》,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
二、语言表达
6.仿照下面的句子,歌颂你心中的祖国。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
祖国是 ,我就是 。
祖国是 ,我就是 。
7.自古以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传为美谈。2007年5月18日,首届中华母亲节文化月活动在孟子出生地——曲阜小雪镇凫村开幕,并就母教文化、经典教育开展了研讨交流。传统的母爱教育再一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以“母爱”开头写一句话,表达对母爱的赞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母爱
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路过初中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学习时光已悄然逝去,今天,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依依不舍地相聚在离别的路口,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远存于心的浓浓情谊,并畅想绚丽多彩的未来吧!
8.往日盘点:A.假如你在接受采访,请用简明的语言告诉记者在三年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B.回首初中三年的生活,你肯定参加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请写出一项活动的名称及取得的效果。
9.离别难免伤感,请你写出两句(上下句)适宜作为赠言的古诗送给朋友,以激励或劝慰他(她)。
临别赠言:
10.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课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某学科的代表,但你这科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样说才得体而且能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呢?
三、诗歌鉴赏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根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 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栏目开播后,很多人以登上这个舞台作为人生又一个出发点,而流浪歌手侯开亮、小草以登上这个舞台作为流浪生涯的结束,他们坦言:“……我们现在30岁了,真的能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了: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去培育下一代了。”
他们这一决定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你看到这里肯定深受启发,你不禁有话要对侯开亮、小草他们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甲】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丙】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丁】
(有删改)
(1)文章围绕“看黃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① ——② ——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③ ——④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的眼睛就湿了。
A.【甲】 B.【乙】 C.【丙】 D.【丁】
(3)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①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②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4)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五、写作题
1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自我奉献、热爱祖国的强烈而深挚的情感。请你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情。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ù;jié;chǔn;隧;捷;歼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簇”不要读成“zú”;“隧”不要写成“遂”;“歼”不要写成“纤”等形近字。
故答案为:cù;jié;chǔn;隧;捷;歼
【点评】本题考查拼读和书写字词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准拼音,辨明字形,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2.【答案】薄;腥;痕;仁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成语字形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薄、腥”的书写。
故答案为:薄 腥 痕 仁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3.【答案】童年;春天的旋律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1927年10月22日苏联科学院决定就高尔基开始写作35周年授予他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此后不久回到苏联他受到了许多荣誉:他被授予列宁勋章,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童年 春天的旋律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4.【答案】杜甫;现实主义
【知识点】月夜;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第一空容易填答,第二空注意不有填“唐朝”,根据“伟大”一词可知是对诗人的评价,所以要填“现实主义”。
【点评】“现实主义”主要是写诗歌的内容多以写实为主,而“浪漫主义”则表面为多于想像。
5.【答案】《舒婷的诗》;舒婷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和其原名,属于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点评】解答这题,要对作品、作者和作者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将重要的知识记牢。
6.【答案】树林;树林中的一片叶;花园;花园里的一朵花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例句分别把祖国比作是大海和蓝天,把我比作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和蓝天上的一朵云。因此这两句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个人和祖国的关系,因此仿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特点。
故答案为:树林;树林中的一片叶。花园,花园里的一朵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7.【答案】像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田。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仿写的话题是“母爱”,显性的要求是至少要用到一种修辞方法。要注意语言的简明、生动。答案只要在“赞美母爱”这个范围内就行,不求答案的一致。比如“母爱像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田。”就是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来表达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仿写时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进行构思。内容要要切合命题的需要。形式上要符合一些隐性的和显性的要求。做到形似意谐。
【答案】8.示例:A例:回首三年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许多诗词名句;认识了很多朋友等等。B活动名称:远足活动 效果:锤炼了意志,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9.示例:激励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劝慰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提示,运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注意平时诗句的积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试题分析:三年的学习,定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让同学们收获了许多,比如: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也开展了许多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比如:郊游、篮球比赛、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写临别赠言,要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运用诗句进行拟写,注意要充满情感。 示例:激励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劝慰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10.【答案】我热爱化学,责任心强,还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有惊心当好化学课代表,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这是一道语言表达的题目,首先要要明确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同学,然后要清楚自己表达的目的是想担任化学科代表,情景是自己的化学成绩不是最好的。结合以上的几个方面,可以组织语言,态度要谦虚、诚恳。用语要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
11.【答案】(1)比喻、拟人、象征。把根比喻成母亲,写出了根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根本,生动形象。“走”赋予根人的情感。根象征者我们的传统文化。
(2)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达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知识点】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根从很远处伸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把根拟人化,赋予根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把根比作母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根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可以看出这里的根不是树木花草的根,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象征。据此分析答题。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诗人表达的感情,诗人想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于是就去挖缺,但是了解越深入就越发现它的美,它的博大精深,最后发现传统文化就像一棵美丽的根深叶茂的大树,是我们坟墓的母亲,孩子对自己的母亲都是依恋的。因此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达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故答案为:⑴ 比喻、拟人、象征。把根比喻成母亲,写出了根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根本,生动形象。“走”赋予根人的情感。根象征者我们的传统文化。
⑵ 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达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表达技巧主要包: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裁;④结构技巧;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2.【答案】(示例1)侯开亮、小草,你们是最出彩的中国人,因为你们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而且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正如你们决定停止流浪生涯,回到老家,一边陪伴父母,一边培育子女,一边继续自己的歌唱生涯。这是很有智慧的选择,我相信你们通过这种明智之举,一定会得到幸福。
(示例2)侯开亮、小草,你们是因明白孝心而成为最出彩的中国人的,因为尽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到的责任。你们从离家到回家,从年轻的时候不很懂得孝顺,到现在年龄大了渐渐明白孝顺。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扣住“作为流浪生涯的结束”“能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了”“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去培育下一代了”这些语句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品质——有责任感、孝顺等。组织语言要围绕这两点展开,表达对他们的赞扬之情和祝福之意。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13.【答案】(1)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2)B
(3)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4)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内容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内容。文章前七段写所见之景,第一段写刚站在黄河大坝上就感到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第四段描写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看到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的情景,第七段首先描写所看到的黄河的形状: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再描写回望此岸堤坝的形状及颜色:堤坝像瓦灰色堡墙。后五段写我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第九段写我首先想到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接着写“我”想到在大山演讲时与听众共同朗诵《民歌》的情景,第十段写我想到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读《黄河》一诗的感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乙】出写我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此时感慨万千,不觉眼睛就湿了。 故选B。
(3)①结合语境分析,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非常的深厚,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也滋养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如果没有黄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把黄河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天都能看到它,看到它,就像看到黄河,听到了黄河滚滚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黄河、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绕河套、撞龙门”运用了短句,节奏感很强,“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运用了长句,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深思。
(5)本题要求从细节方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的细节有好几处,从中找到一处分析作者的感情即可。如 “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⑵ B
⑶ 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⑷ 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⑸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2)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补写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4)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句式、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4.【答案】【参考例文】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民忧国思想,“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坚强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翻开历史的篇章,俯瞰江山,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恶魔弯腰。又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在祖国遭受外强肆意践踏之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我们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我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慢慢升起,我感到手里握着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尊严;心中荡漾的是一份骄傲,一份自豪。啊!祖国在我心中。我将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写一个片段作文,“祖国在我心中”要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可以写伟大人物的事例,也可以选择身边平凡人物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主题,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这个主题。注意事例不要展开来写,要采用概括的方法,要注意控制字数。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题眼,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