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7 15: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地 理
地理测试卷共 4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让市民、游客能在一地金黄里感受如诗如画的落叶韵味成为近年不少城市的选择,上海、南京、西安、大连
等都先后加入“落叶不扫”行列。对非主干道的落叶定期清理,堆积到路两旁,形成景观道,并暂停对景区公园
内草坪、园路、广场、木平台上的落叶清扫。环卫工人白天以拾捡生活垃圾为主,夜间人流量稀少的时段进行路
面积尘吸扫冲洗。据此完成 1~3 题。
1. 影响材料中落叶形成的首要因素是
A.光照 B.降水 C.气温 D.风力
2. 一年中,下列城市实施“落叶不扫”措施最晚的是
A.大连 B.西安 C.南京 D.杭州
3. 下列天气状况下,可延长清扫落叶时间间隔的是
A.晴天 B.阴雨 C.霜冻 D.狂风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山地森林与高山灌丛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树木和低矮树木组成,
下边界为林线,是封闭森林的上限。博格达山位
于新疆天山山脉东段,山麓干旱,年均温 2.5℃,
其林线交错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林线、树线
分布高度与 7 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图 1 为博格
达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在不同海拔的占比,据此 海拔(米)
完成 4~6 题。
4. 博格达山树线的海拔高度最接近
A.2200 米 B.2800 米
图 1
C.3000 米 D.3200 米
5. 博格达山林线、树线分布高度与 7 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是因为 7 月均温升高能
A.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 B.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
C.增加太阳辐射的强度 D.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6.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全球变暖会使博格达山灌丛草甸
A.下界上升 B.上界下降 C.宽度变宽 D.宽度变窄
图 2 为巴丹吉林沙漠某湖泊区水文地质剖面图。图中地下热水向上溢出时,形成鼓丘状的沙漠地下水,以下
降泉的形式补给丘间洼地的湖泊;水蒸气继续向上运移,遇到温度较低的沙层而凝结,形成湿砂层。湖泊附近沙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 第 1 页 共 6页
{#{QQABJYYAgggAABBAARhCQQG4CkAQkBCCAAoOgAAMIAIAARFABCA=}#}
丘地区出现了钙华(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
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其厚度大小与承压水涌水量和涌水时间呈正相关。据此完成 7~9 题。
图 2
7. 图中加热地下水的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花岗岩层 C.岩层挤压 D.大气辐射
8. 钙华和钙质胶结层多见于古沙丘中,形成后其首要作用是
A.固定沙丘 B.减轻风蚀 C.抑制水分蒸发 D.控制水流方向
9. 图中湖泊
A.面积大小受当地降水影响 B.由于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
C.水位受承压水涌水量影响 D.均为含盐量较高的咸水湖
太阳总辐射量等于直接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之和,直散比是指直射光与散射光各占太阳总辐射量的百分比,
直散比受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和阴雨天比例等因素影响。为获取最大的太阳辐射量,我国固定式光伏电站在设
计和建设时,要将光伏板以最佳倾角进行安装,需充分考虑纬度和直散比等因素。图 3 为北京站和格尔木站光伏
板最佳倾角的年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10~12 题。
43 43
39 39
35 35
31 31
27 27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2011 年份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2011 年份
(a)北京站(40°N) (b)格尔木站(36.4°N)
图 3
10.某日晴天,北京站正午时光伏板的最佳倾角为 50°,则该日格尔木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40° B.43.6° C.46.4° D.56.4°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 第 2 页 共 6页
{#{QQABJYYAgggAABBAARhCQQG4CkAQkBCCAAoOgAAMIAIAARFABCA=}#}
最佳倾角/°
最佳倾角/°
11.与格尔木站相比,北京站光伏板最佳倾角年际变化曲线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首都,交通运输条件好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总量大
C.地形平坦,人类活动影响大 D.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
12.太阳辐射直散比对光伏板最佳倾角的影响是
A.直射比增大,最佳倾角变大 B.散射比增大,最佳倾角变大
C.直散比变化不影响最佳倾角 D.直散比改变了太阳辐射总量
山东半岛东北部城市烟台(37.52°N,121.39°E),受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其海陆风以夏季出现最多,春
秋次之,冬季最少,同时也有“南风吹日落”的说法, 70
63
就是指日落后风力逐渐加大。图 4 为烟台 1985—1987
56
年 4 月沿海风向频率统计图,图示时间某时段的连续 3 49
42
天,每到下午 2 点以后,靠近海边居住的市民都会觉得
35
雾越来越大了,越是靠近海边雾越浓,而且持续时间较 28
21
长。据此完成 13~15 题。
14
13.烟台海陆风冬季最少,是因为冬季 21 23 01 03 05 07 09 11 13 15 17 19 21
时间/时
A.海陆热力差异小 B.沿海暖流增温强
偏北风 偏南风
C.冷空气活动频繁 D.日昼夜温差更大 图 4
14.“南风吹日落”日,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黄昏时刻 D.午夜前后
15.材料中雾的大小取决于
A.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的温差 B.供暖排放的烟尘悬浮物总量
C.锋面附近冷、暖空气的温差 D.冷空气与温暖水面间的温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纳拉伯平原为石灰岩平原,气候干燥,植物贫乏,人口稀少,平原和海滨多石灰岩洞穴。世界上最大的
断崖沿大澳大利亚湾延伸 2000 多千米,沿岸垂
直高差达 100 米。“纳拉伯”在当地语言中是“没
有树”的意思,平原上只有矮小的灌木。图 5示
意纳拉伯平原位置。
(1)简述图中海滨大断崖的形成。(6 分)
(2)指出纳拉伯平原“没有树”的原因。(8分) 图 5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 第 3 页 共 6页
{#{QQABJYYAgggAABBAARhCQQG4CkAQkBCCAAoOgAAMIAIAARFABCA=}#}
海陆风向频率/%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约在 1 亿多年前东非地壳运动时,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发生多次断裂而分离,岛的西部下沉,在海
峡两侧出现较多的正断层,海峡中部由海岭、海盆、
台地等组成,形成了巨大的地堑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图 6)。该地海水表面年平均温度在 20℃以上,炎热
多雨,夏季时有因气流交汇而产生的飓风。受多种因
素影响,图中风海流甲流速会发生变化,风海流乙成
为季节性的沿岸流。
(1)简述莫桑比克海峡海底的地形特征。(4分)
(2)推测甲洋流在海峡中流速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8分) 图 6
(3)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乙洋流成为季节性洋流的原因。(7分)
(4)简述图中甲、乙两暖流对海峡内飓风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公共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途经老挝、越南
等国,最终汇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部分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所
占比重较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流域内人口将不断增长。该流域内可供水资源量与
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形势不容忽视。图 7 示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不同年降水量情境下
的水资源供需情况。
3650 680
a.少水年 b.平水年
4050 可供水量 -540
需求量 660
3450
-560
640 3850
3250
短缺量 短缺量 -580
620
3650
3050
600 -600
需求量
2850 可供水量 3450580 -620
2650 560 3250 -640
年份 年份
图 7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供给量时空变化大,请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比较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不同年降水量的情况下,水资源需求量与短缺量之间的关系。(6 分)
(3)说出该流域农业生产减少耗水量增长的主要途径。(6分)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 第 4 页 共 6页
{#{QQABJYYAgggAABBAARhCQQG4CkAQkBCCAAoOgAAMIAIAARFABCA=}#}
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需求量/108m3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2022
2025
2028
水资源短缺量/108m3
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需求量/108m3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2022
2025
2028
水资源短缺量/108m3
2023 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地理 参考答案
1~5 CDACA 6~10 CBACB 11~15 DBCDA
解析:
1. C。影响植物落叶的因素很多,如水分、养分、生长环境、土壤条件等达不到植物生长环境需求,植物多会
落叶,但材料中是秋季落叶,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气变冷,树根的作用减弱,从地下吸收的水分、养分
减少,就产生了落叶。
2. D。“落叶不扫”主要是因为秋季黄叶、红叶形成景观道,其先后主要受纬度高低影响。故选 D。
3. A。天气晴好时,景区主干道的落叶,延长清扫时间间隔,增加景观效果;但若遇到雨天、霜冻及其他影响
保洁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落叶仍将被及时清扫。
4. C。据材料高山林线交错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树木和低矮树木组成”,据图可以判断博格达山树线的
海拔高度最接近 3000 米。故选 C。
5. A。7 月均温与博格达山林线与树线的分布高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原因是 7月的温度超过了植物适宜生长的
最佳温度阈值,持续的高温一方面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降低了土壤水分的含量,另一方面增强了植物的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使得水分的消耗过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故选 A。
6. C。新疆天山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森林需要在一定热量条件下的湿润环境中发育,故在干旱地区水分的
多少是森林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全球变暖,博格达山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水分条件将变差,难
以支撑树木的生长,林线和树线分布高度会下降,灌丛草甸会下移,草甸下界将下降,而山的上部冰川
会消融、温度会升高,原来的高山荒漠带可能适宜草类生长,故草甸上界将上升,所以,灌丛草甸的宽
度会增大。故选 C。
7. B。地下水在通过图中弧形构造断裂向上越流(水头高的含水层中的水通过弱透水层向水头低的含水层中排
泄的现象)过程中被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层加热,形成的地下热水沿断层溢出地表汇聚成湖泊。故选 B。
8. A。根据材料,钙华和钙质胶结层与承压水上涌水量相关,多见于古沙丘中,形成后能固定沙丘,虽然之后
也可以减轻风蚀,但不断被湿砂层覆盖,沙丘不断增高,同时据图可知不能抑制水分蒸发和控制水流方
向,所以形成后其首要作用是固定沙丘。故选 A。
9. C。据图文材料,图中湖泊主要是承压水补给,与当地降水关系不大(当地降水量极少);当深部承压水涌水
量增加(减少)时,湖泊面积增大(减小)、水位升高(下降),水温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绝大部
分湖泊都是含盐量极高的咸水湖,仅有极少数湖泊是淡水湖,由于地下热水影响湖泊终年不结冰。
10.B。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据材料,该日为晴天,直射光比例大,根据最佳倾角可计算出该
日太阳直射 10°S,计算可得格尔木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43.6°。故选 B。
11.D。主要考查学生对最佳倾角年际变化过程的分析能力。从时间维度分析,影响最佳倾角的因素也应该具有
时间变化特征,因此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因素与题目要求不符,虽然首都的交通条件好,但是光伏板
的最佳倾角与交通条件无关。北京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由气象因素决定的最佳倾角的变
化也大,相应地,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气象条件总体稳定,年际变化较小,故 D 正确。
12.B。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直散比是衡量太阳辐射方向性的指标,直射
比代表太阳辐射方向的单一性部分,散射比代表太阳辐射方向的多向性部分。我国地处北半球,大部分
国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由南向北减弱。当散射比增大时,光伏板应朝南适当增大角
度,才能确保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总量,故选项 B 正确。直射比增大,说明太阳辐射的方向性更加单一,
是调节最佳倾角的简单依据;另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较低纬度地区,直射比越大,最佳倾角会越小。
直散比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性,不是总量。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 第 5 页 共 6页
{#{QQABJYYAgggAABBAARhCQQG4CkAQkBCCAAoOgAAMIAIAARFABCA=}#}
13.C。烟台海陆风以夏季出现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这与一般情况下夏季气压场较弱,气压梯度力不明
显,海陆风得以体现,而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系统风占主导地位,海陆风被掩盖是相吻合的。
14.D。当海陆风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风向一致时,系统风力加大。烟台沿海站有“南风吹日落”的说法,指的
就是系统风为偏南风时,日落后陆风(南风或西南风)风力逐渐加大,午夜达最大,第二天早晨逐渐减
弱。故选 D。
15.A。根据材料中雾发生的时间多在午后,且持续时间长,结合发生地烟台可知其雾为平流雾,是暖湿气流移
动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午后温度最高后海陆开始降
温,从海上吹过来的暖湿空气作用在南部逐渐变冷的地表上,就形成了大面积的大雾,然后被偏北风吹
上了岸。平流雾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要有适当的风向和风
速(但太大的风会吹散雾)。材料中雾与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和空气污染均无关。故选 A。
16.(14 分)
(1)形成:该处海岸为石灰岩海岸,海浪不断地侵蚀岩石海岸,加上盐楔作用、生物风化(潮间带的植物和动
物钻入岩石并逐渐把它们打碎),岩石海岸被破坏;海浪不断下切,使岩体变得不稳定,在节理处断
裂崩塌;在悬崖处形成海蚀平台和海蚀崖,海浪不断地侵蚀岩石海岸,使悬崖逐渐向内陆迁移。(每
点 2 分,共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树木难以存活;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不利于树木扎根;多石灰岩洞穴,地
表水易下渗,地表缺水,树木难以生长;接近南半球西风带,加之靠近海滨地区,风力较大,不利
于树木生长。(每点 2分,共 8分,言之成理即可)
17.(25 分)
(1)特征:海峡两侧陆架狭窄,陆坡陡峭;海峡中部宽阔,分布有海盆、海岭等。(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成
理即可)
(2)变化:由快变慢。(2分)
原因:莫桑比克海峡北部海域狭窄,加上海底地形复杂,洋流流速最快(3 分);莫桑比克海峡南部、马达
加斯加岛西南海域变宽,洋流从狭窄通道流出后,断面加大,流速变慢(3 分)。(言之成理即可)
(3)原因:该地区位于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脊和赤道低压之间(1 分),12 月至翌年 6 月,气压带风带南移,海
峡南部地区盛行东南风(2分),马达加斯加暖流过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或圣马里角)后转向西,受
东南风影响沿海峡中轴北上形成乙洋流(2 分);7月至 11 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海峡南部地区受副
高控制,风力较小,马达加斯加南部暖流难以北上,乙洋流消失(2分)。(言之成理即可)
(4)影响:甲、乙两洋流为暖流,温暖的海水为飓风的产生和加强提供强有力的热量(2 分)和水汽(2分)保
证,同时暖流的移动路径会影响到飓风的移动路径(2分)。(言之成理即可)
18.(16 分)
(1)原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率大;流域内国家多,上游各国水资
源供给与消耗不稳定(平衡),使得下游水资源供给量变化大。(每点 2 分,共 4 分)
(2)关系:在不同可供水资源量的情况下,水资源需求量相差不大,水资源短缺量相差很大,均呈增长趋势;
在少水年,水资源需求量大于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出现短缺,水资源短缺量逐年增长;在平水年,
水资源需求量小于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短缺量为负值,但是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
(每点 2 分,共 6 分)
(3)途径:培育新型抗旱水稻,扩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从而降低农业灌溉耗水量(或增加节水作物的比重);
改善流域内各国的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方式,节约用水;推广播种、覆盖、保墒等
方面的种植技术(或秸杆覆盖、垄作、中耕等技术),提高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每点 2分,
共 6分,言之成理即可)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 第 6 页 共 6页
{#{QQABJYYAgggAABBAARhCQQG4CkAQkBCCAAoOgAAMIAIAAR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