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复习 第1章 科学入门 易错题型梳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复习 第1章 科学入门 易错题型梳理(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8 10:15: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科学入门
下面是小虎同学写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A.5.2m=5.2m×100cm=520cm B.6.5×106μm=6.5×10-6=6.5m
C.480mm=480×m=0.48m D.36μm=36×1000μm=36000nm
【解析】A、“5.2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 B 不正确;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 C 正确;D、36×1000μm≠36000nm。故 D 不正确。故选:C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解析】图示刻度尺 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 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 1.00cm,末端刻度值为 3.15cm,物体长度为 3.15cm-1.00cm=2.15cm。故 C 正确。故选:C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
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mm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2mm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析】21.1m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故①正确;从数据可以看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准确值为19mm,0.1~0.3为估计值,读成21.1mm属于读数错误,故②错误;物体的长度为故③正确;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④错误。故选:A。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解析】俯视读数为 30mL,则量筒内实际的液体体积<30mL;仰视读数为 15mL,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15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 30mL-15mL=15mL。故选:B
小鉴同学用排水法测一不溶于水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时,他先在量筒放一定量的水,读数是30毫升,然后放入小物体浸没,读数是46毫升,可实际在读数时,第一次读数俯视了,第二次读数仰视了,小鉴同学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则小鉴同学测得的小物体体积将(  )
A.大于16cm3 B.等于16cm3 C.小于16cm3 D.都有可能
【解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否则“高看偏高”,即从高处看, 读数偏高,实际量取的液体少;“低看偏低”即从低处看读数偏低,实际量取的液体多, 故第一次俯视,实际液体小于 30mL,第二次仰视,实际液体大于 46mL,则两次变化应该是大于 16mL 的,但是小鉴同学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所以小鉴同学测得的小物体体积将等于 16cm3,故 ACD错误、B 正确。故选:B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正放着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
A.23℃ B.17℃ C.-17℃ D.-23℃
【解析】由图知,温度计示数在-10℃到-20℃之间,最小分度值是 1℃,所以此温度计的示数为 0-17℃=-17℃。故选:C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刻度处,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解析】水银温度计不同于其他的温度计,它的读数不会自己下降,需要使用者把水银柱甩下去。所以,我们平时量体温时,都会习惯性把体温计甩甩,就是把读数弄低。第一次量的是 37.5℃,如果体温低于这个读数,那么温度计显示的还是 37.5℃;但如果体温高于这个读数,它就会正常的工作,继续热胀, 至 38.5℃。第三次 38.5℃是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体温计的特性,所以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故选:D
一支没有分度的温度计旁边放一根毫米刻度尺,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面在6毫米刻度处,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206毫米刻度处,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毫米处的温度是(  )
A.40℃ B.47℃ C.48℃ D.50℃
【解析】水银柱 6mm 时的温度是 0℃,206mm 时的温度是 100℃。所以 1mm 水银柱表示的温度=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00mm﹣6mm=94mm, 液体的温度=94mm×0.5℃/mm=47℃,即液体此时的温度是 47℃。故选:B
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使测量值有偏差,这是应该避免的。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未将天平调平就直接称量,测量值可能会偏大
B.用体温计测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测量值可能会偏小
C.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测量值会偏小
D.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直径时,若绕线时缠绕不紧密,测量值会偏小
【解析】解:A、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 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左物右码,若右盘中加入m 克砝码,只有左边加入多于 m 克的物体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是大于 m 克,即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偏小。同理,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左时,就开始称量,测量值可能会偏大,故 A 正确;B、当使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所测温度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温度计的液柱会继续上升,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值,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原来温度值,所以测量值不可能会偏小,故 B 错误;C、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测量值会偏大,故 C 错误;D、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 D 错误。故选:A
某同学想要证明桌上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准备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看是否复燃,这属于实验探究的哪一个过程(  )
A.猜想和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分析和总结
【解析】准备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看是否复燃,属 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B 正确。故选: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某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是氧气,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
【解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某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是氧气,根据木条燃烧的情况,可以确定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是氧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故选:C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解析】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 B 选项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故选:B
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篮球比赛。小阳同学发现,篮球每次落地后反弹的高度都不相同。课后,爱动脑的小阳同学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用刻度尺、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篮球等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出了影响篮球反弹高度的因素。下表是小阳同学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篮球的材料 下落高度/cm 地面的材质 反弹高度/cm
1 PU合成皮 120 木质 90
2 PU合成皮 150 木质 105
3 橡胶 120 木质 100
4 橡胶 150 木质 115
5 橡胶 150 水泥 130
A.通过比较1、3或2、4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有关
B.通过比较2、5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以及地面材质都有关
C.其他条件相同时,篮球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
D.实验过程中,应该让篮球自由下落,否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
【解析】A.1、3 或 2、4 两组实验都是只改变了篮球的材料,由数据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有关。A 正确;B. 2、5 两组实验同时改变了篮球的材料和地面的材质,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B 错误;C.由 1、2 或 3、4 两组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下落高度越高,篮球的反弹高度也越高。C 正确;D.实验时应该让篮球自由下落,否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D 正确。故选:B
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1厘米;按图乙放置测得瓶子总高度和液面上方的空间高度分别为H厘米和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A.D2(H1+H2) cm3 B. D2(H-H2) cm3 C. πD(H1+H2) cm3 D. πD2H cm3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底面积:
根据图乙可知,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
一量筒中原有64毫升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块干燥的木块,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五分之二木块体积的水(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四分之三体积浸入水中,此时量筒中水位上升到71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14 cm3 B.18 cm3 C.20 cm3 D.24 cm3
【解析】选C
小娟有一把由甲材料制成的刻度尺A,小兴有一把由乙材料制成的刻度尺B:
5℃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
20℃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尺子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两人测量结果相同;
38℃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LA大于LB,则LA′也大于LB′
B.若LA′小于LB′,则LA大于LB
C.若LA大于LB,则甲的冷缩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D.若LA′小于LB′,则甲的膨胀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解析】A、若 LA 大于 LB,说明甲的冷缩程度大于乙的冷缩程度,那么甲的膨胀程度也会大于乙的膨胀程度,则会有 LA′LB′;B 正确;CD、由 AB 解析可知,CD 错误。故选:B
有一次伽利略在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悬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于是便按着脉搏注视着吊灯的摆动,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脉搏的跳动次数都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之后,伽利略通过将铁球系在绳端做成单摆(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通过研究发现了单摆的一系列规律。
(1)文中提及“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伽利略的设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乐对单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相同质量的铁球和不同长度的线制成多个单摆,
完成了如表所示实验:
组别 摆线长L/cm 摆动30次的时间/s 摆动1次的时间/s
1 25.0 30.0 1.0
2 50.0 42.6 1.4
3 75.0 52.1 1.7
4 100.0 60.0 2.0
①实验中,小乐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组实验都通过记录单摆摆动30次的时间来计算摆动1次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于是便按着脉搏注视着吊灯的摆动,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脉搏的跳动次数都相同,故的设想是:灯左右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2)①本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
②摆动一次时间较短,直接测量误差较大,每次实验都记录了摆球摆动30次所用的时间来求出摆球摆动的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③改变摆线长度,摆动一次的时间也会随之改变,则此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摆的运动周期与摆线长有关。
故答案为:(1)灯左右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2)①秒表、刻度尺;②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③摆的运动周期与摆线长有关。
(1)根据伽利略发现吊灯摆动时的脉搏的次数分析;
(2)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摆动一次时间较短,直接测量误差较大,据此分析;根据文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易错1 长度单位换算的标准书写格式
易错2 非零刻度位置的刻度尺读数
易错3 需要剔除错误数据的物体长度计算
易错4 量取液体时的量筒俯仰读数问题
易错5 测量固体体积时的量筒俯仰读数问题
易错6 0℃以下的温度计的读数
易错7 体温计未甩时的示数问题
易错8 温度计的刻度标注
易错9 测量结果分析
易错10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确定
易错1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确定
易错12 控制变量法
易错1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挑战1 长度测量的特殊应用
挑战2 考虑木块吸水的体积测量
挑战3 刻度尺的热胀冷缩
挑战4 科学探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科学入门
下面是小虎同学写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A.5.2m=5.2m×100cm=520cm B.6.5×106μm=6.5×10-6=6.5m
C.480mm=480×m=0.48m D.36μm=36×1000μm=36000nm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
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mm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2mm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小鉴同学用排水法测一不溶于水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时,他先在量筒放一定量的水,读数是30毫升,然后放入小物体浸没,读数是46毫升,可实际在读数时,第一次读数俯视了,第二次读数仰视了,小鉴同学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则小鉴同学测得的小物体体积将(  )
A.大于16cm3 B.等于16cm3 C.小于16cm3 D.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正放着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
A.23℃ B.17℃ C.-17℃ D.-23℃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刻度处,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一支没有分度的温度计旁边放一根毫米刻度尺,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面在6毫米刻度处,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206毫米刻度处,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毫米处的温度是(  )
A.40℃ B.47℃ C.48℃ D.50℃
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使测量值有偏差,这是应该避免的。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未将天平调平就直接称量,测量值可能会偏大
B.用体温计测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测量值可能会偏小
C.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测量值会偏小
D.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直径时,若绕线时缠绕不紧密,测量值会偏小
某同学想要证明桌上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准备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看是否复燃,这属于实验探究的哪一个过程(  )
A.猜想和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分析和总结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某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是氧气,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篮球比赛。小阳同学发现,篮球每次落地后反弹的高度都不相同。课后,爱动脑的小阳同学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用刻度尺、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篮球等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出了影响篮球反弹高度的因素。下表是小阳同学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篮球的材料 下落高度/cm 地面的材质 反弹高度/cm
1 PU合成皮 120 木质 90
2 PU合成皮 150 木质 105
3 橡胶 120 木质 100
4 橡胶 150 木质 115
5 橡胶 150 水泥 130
A.通过比较1、3或2、4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有关 B.通过比较2、5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以及地面材质都有关
C.其他条件相同时,篮球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
D.实验过程中,应该让篮球自由下落,否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
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1厘米;按图乙放置测得瓶子总高度和液面上方的空间高度分别为H厘米和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A.D2(H1+H2) cm3 B. D2(H-H2) cm3 C. πD(H1+H2) cm3 D. πD2H cm3
一量筒中原有64毫升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块干燥的木块,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五分之二木块体积的水(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四分之三体积浸入水中,此时量筒中水位上升到71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14 cm3 B.18 cm3 C.20 cm3 D.24 cm3
小娟有一把由甲材料制成的刻度尺A,小兴有一把由乙材料制成的刻度尺B:
5℃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
20℃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尺子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两人测量结果相同;
38℃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LA大于LB,则LA′也大于LB′
B.若LA′小于LB′,则LA大于LB
C.若LA大于LB,则甲的冷缩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D.若LA′小于LB′,则甲的膨胀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有一次伽利略在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悬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于是便按着脉搏注视着吊灯的摆动,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脉搏的跳动次数都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之后,伽利略通过将铁球系在绳端做成单摆(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通过研究发现了单摆的一系列规律。
(1)文中提及“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伽利略的设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乐对单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相同质量的铁球和不同长度的线制成多个单摆,
完成了如表所示实验:
组别 摆线长L/cm 摆动30次的时间/s 摆动1次的时间/s
1 25.0 30.0 1.0
2 50.0 42.6 1.4
3 75.0 52.1 1.7
4 100.0 60.0 2.0
①实验中,小乐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组实验都通过记录单摆摆动30次的时间来计算摆动1次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1 长度单位换算的标准书写格式
易错2 非零刻度位置的刻度尺读数
易错3 需要剔除错误数据的物体长度计算
易错4 量取液体时的量筒俯仰读数问题
易错5 测量固体体积时的量筒俯仰读数问题
易错6 0℃以下的温度计的读数
易错7 体温计未甩时的示数问题
易错8 温度计的刻度标注
易错9 测量结果分析
易错10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确定
易错1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确定
易错12 控制变量法
易错1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挑战1 长度测量的特殊应用
挑战2 考虑木块吸水的体积测量
挑战3 刻度尺的热胀冷缩
挑战4 科学探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