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 电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 电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8 08: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电阻
一、单选题
1. 小明按下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后,两只规格相同的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能电路各处完好,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并且灯L1两端电压为10V
B.可能电路各处完好,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并且灯L2两端电压为8V
C.可能是电路出现故障,灯L1短路
D.可能是电路出现故障,灯L2短路
2.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绕组连接在一起,正确情况下测得RAB=RAC=RBC=8欧,当一个绕组局部发生故障后,测得RAB=RAC=7.2欧,RBC=4.8欧,问故障发生在哪个绕组?发生故障后,这个绕组的阻值为多大 (  )
A.BC 绕组发生了故障,阻值为 4 欧
B.BC 绕组发生了故障,阻值为 6 欧
C.AB 绕组发生了故障,阻值为 4 欧
D.AC 绕组发生了故障,阻值为 6 欧
3.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导电性不受任何环境因素的影响
B.玻璃烧红后能导电,说明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电子,所以它的电阻非常大,不容易导电
D.一般来说,人体电阻的平均值为1000~2000 Ω
4.如图所示,将一根铅笔芯通过A和B两个夹子接入电路中,当只把夹子B向左端移时,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小灯泡变亮。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材料 B.长度 C.横藏面积 D.温度
5.在温度相同条件下,下列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的电阻一定大
B.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C.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大的电阻一定大
6.某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魔法火焰”实验:加热铅笔芯时,小灯泡逐渐变亮。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铅笔芯电阻变小 B.电路中电流变小
C.电源电压变大 D.小灯泡电阻变小
7.如图所示,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是电学中常见的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元件,并进行对应实验,对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调节电阻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C.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9.小明按下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后,两只规格相同的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能电路各处完好,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并且灯L两端电压为10V
B.可能电路各处完好,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并且灯L两端电压为8V
C.可能是电路出现故障,灯L1短路
D.可能是电路出现故障,灯L2短路
二、填空题
10.在研究物质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下列甲、乙、丙三种电路,其中最合理的是   。实验测得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
11.
(1)电阻的符号是   ,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2)1 MΩ=   kΩ;1 kΩ=   Ω。
12.如图所示的圆环是由阻值R、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制成的。A、B、C三点将圆环分成三等份(每等份电阻为 ),若将其中任意两点连入电路,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   。
13.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图乙是备用的几种导体(A、B、C、D代表导体,s代表导体的横截面积)。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M,N之间应接入图乙中的   (选填导体的代表字母)。该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   
(2)若在M,N之间接入导体A,B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   的关系。
(3)实验中,如果接入M,N之间的导体电阻阻值比较接近而无法通过灯泡的亮暗判断电阻大小,你的解决办法是   
14.如图所示,导线a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铅笔芯上,闭合开关S,当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说明铅笔芯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同时还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受此启发,人们制造了一种可以改变电阻的元件,叫   。
15.为减少碳排放,我国大力推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中电动机的转速由电流大小控制,工作原理如图。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图中O、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
(1)变阻器上旋钮滑片的材料应选用    。(选填 “导体”或“绝缘体”)
(2)车速仪可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如果接线柱M接0点,则接线柱N应该接图甲中   点。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合金丝AC和镍铬合金丝EG,B、F分别为这两段合金丝的中点。某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 M接 N接 电流(安)
1 A C 0.5
2 A B 1.0
3 A和C B 2.0
4 E G 0.2
5 E F 0.4
6 E和G F 0.8

(1)比较步骤   ,得出结论:当导体长度、粗细相同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2)比较步骤1和2(或4和5),得出结论:   。
(3)比较步骤2和3(或5和6),得出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根据甲图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压表所测的物理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电路完好时,电压表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L2两端电压。根据U总=U1+U2可知,V1的示数大于V2的示数。两表指针一样,说明V1选的是大量程,并且电源两端电压为10V。那么V2为小量程,则示数为2V,则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2V,故A、B错误;
C.如果L1短路,那么只有L2,则此时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都等于电源电压,即示数相等,故C正确;
D.如果L2短路,那么电压表V2也被短路,此时它的示数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1)当测量AB间的电阻时是RAC和RBC串联,然后再和RAB并联;
(2)当测量AC间的电阻时是RAB和RBC串联,然后再和RAC并联;
(3)当测量BC间的电阻时是RAB和RAC串联,然后再和RBC并联;
(4)根据各种情况下电阻的大小,判断故障的位置。【解答】(1)当测量AB间的电阻时,是RAC和RBC串联,然后再和RAB并联;当测量AC间的电阻时,是RAB和RBC串联,然后再和RAC并联;
(2)因为RAB=RAC=7.2Ω,在有两个电阻串联的支路中必定有阻值变化的电阻;上述两次测量中,RBC都在串联的那个支路里,所以是BC绕组发生了故障;
(3)设每个绕组分别为R1、R2、R3,如下图,则R2和R3串联,再整体和R1并联,每个电阻阻值均为R,
则,
所以R=12Ω;
发生故障后,根据得到:;
解得:R3=6Ω。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根据对与电阻相关知识的认识判断。
【解答】A.物体的导电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湿度越大,电阻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故A错误;
B.玻璃烧红后能导电,说明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它的电阻非常大,不容易导电,故C错误;
D.一般来说,人体电阻的平均值为1000~2000 Ω,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描述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把夹子B向左滑动,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小,铅笔芯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变,温度也几乎不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小灯泡变亮,说明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长度。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材料相同时,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的电阻一定大,故A错误;
BC.当材料相同时,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故B错误,C正确;
D.不同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大的电阻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电压不变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灯变亮;
【解答】某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魔法火焰”实验:加热铅笔芯时,小灯泡逐渐变亮。说明加热时,铅笔芯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灯变亮;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则接入部分的电阻丝长度变大,因此应该将滑片左边的部分接入,即下面接线柱必选左下角,上面的任选一个即可,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判断。
【解答】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故A正确;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故B错误;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为了减小误差,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进行多次测量,故C正确;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但求小灯泡的平均电功率没有意义,故D正确。
9.【答案】C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电路是由两个电灯串联而成,两个电压表分别测的是总电压和L2两端的电压;当电路各处完好时,这两个电压值是不会相等的,指针一样,则说明选择的量程不同。
【解答】A.电路完好时,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L2两端电压,两表指针一样,说明V1选的是大量程,并且电源两端电压为10V。A错误。
B.电路完好时,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L2两端电压,两表指针一样,说明V1选的是大量程,V2用的是小量程,则灯L2两端电压为2V。B错误。
C.若L1短路,V2测的是电源电压,V1测的是电源电压,两表都有示数,并且相等。C正确。
D.若L2短路,V1测量电源电压,V2示数为零。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乙;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电子)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从实验现象的明显程度和电路的安全性等角度对三个电路的设计进行比较。
(2)根据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解答。
【解答】(1)甲:通过灯泡的亮度判断电流的大小,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强弱。如果两个导体的导电能力相差不多时,灯泡的亮度几乎不变,那么就无法比较;
丙: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精确的感知电流的大小,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强弱。如果导体的电阻很小,那么电流很大,容易造成短路,烧坏电流表。
乙:电流表用于感知电流大小,灯泡用于保护电路。
其中最合理的是乙。
(2)实验测得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电子)。
11.【答案】(1)R;欧姆;Ω
(2)1000;1000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1)根据对电阻符号、单位的认识解答。
(2)根据电阻单位之间进率解答。
【解答】(1)电阻的符号是R,国际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常用的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2)1 MΩ=1000kΩ;1 kΩ=1000Ω。
12.【答案】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将圆环上的任意两点接入电路时,
这两点将圆环分为两部分,即与并联。
那么此时接入的总电阻为:。
13.【答案】(1)BD;控制变量,转换法
(2)导体材料
(3)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电阻丝;
②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根据图片确定A、B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电流表可以测量微小电流的变化,比灯泡亮度判断电流大小变化更直观准确。
【解答】(1)①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等,只改变长度,故选BD;
②用灯泡的亮度反映导体电阻大小,即实验使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2)导体A、B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等,只有材料不同,因此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3)实验中,如果接入M,N之间的导体电阻阻值比较接近而无法通过灯泡的亮暗判断电阻大小,我的解决办法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
14.【答案】导体;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导体电阻大小与其长度有关,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作出滑动变阻器。
【解答】 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 ,故其为导体,在移动过程中改变了其长度,故称为滑动变阻器。
15.【答案】(1)D
(2)E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容易导电的物体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为绝缘体;
(2)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再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确定接线方法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路电流需要经过变阻器上的滑片,此时变阻器才能控制电流大小的改变,因此滑片的材料应该为导体。
(2)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时,车速仪示数变大,即电流变大,那么变阻器的阻值减小,即接入部分变短,则如果M接O,那么N接E。
16.【答案】(1)1与4
(2)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3)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3)根据表格确定哪个因素不同,那些因素相同,根据电流大小确定电阻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即可。
【解答】(1)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和粗细相同,只改变材料,故选1和4;
(2)根据实验表格可知,步骤1和2中AB的的长度小,而电流大,也就是电阻小,那么得到结论: 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
(3)根据实验表格可知,步骤2和3材料和长度相同,接A和C时两段并联,则横截面积大,根据此时电流大得到结论: 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8.0(42.9%)
主观题(占比) 24.0(57.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9(56.3%)
主观题(占比) 7(43.8%)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6(37.5%) 21.0(50.0%)
实验探究题 1(6.3%) 3.0(7.1%)
单选题 9(56.3%) 18.0(42.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7.5%)
2 容易 (6.3%)
3 困难 (6.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导体和绝缘体 6.0(14.3%) 3,10
2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10.0(23.8%) 7,8,14,15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7.0(40.5%) 4,5,6,13,14,16
4 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4.0(9.5%) 1,9
5 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4.0(9.5%) 10
6 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13.0(31.0%) 1,2,3,11,12
7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2.0(4.8%) 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