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5 15:42:25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本单元主题研究动物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在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中,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理解繁殖的意义,感受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卵:颜色、形状、大小
成虫:外形、生命现象、生长条件
蛹:茧、蛹
成虫:外形、生命现象、生长条件
动物的一生
蚕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卵:有壳的、无壳的
其他动物生命周期
繁殖方式:卵生 胎生
出生

成长

繁殖

死亡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通过观察、测量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蚕卵孵化的条件。
(1)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4)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对观察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心及责任心。
(1)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卵的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2)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新知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丝绸名扬海外。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古称“帛”。传说黄帝的妻子嫘(Léi)祖最早教人“养蚕取丝”。
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
新知导入
蚕是白色的
蚕吃桑叶
蚕会吐丝
蚕会变成蛹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新知导入
鱼的生命是从鱼卵开始的,蜗牛的生命是从蜗牛卵开始的,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什么样的?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新知讲解
活动1:观察蚕卵
尺子
放大镜
蚕卵
观察准备
新知讲解
活动1:观察蚕卵
观察方法
(1)先用眼睛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再借助放大镜细致观察
(3)用尺子具体测量大小
使用技巧:一手持放大镜,另一只手拿蚕盒靠近放大镜,找到合适位置进行观察。
新知讲解
将观察结果用图画及文字记录下来
我的观察记录
画出你看到的蚕卵
用文字描述你看到的蚕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其他
活动1:观察蚕卵
如实记录观察结果,蚕卵图例可以放大
新知讲解
活动1:观察蚕卵
观察交流
一般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
经过 1~2 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
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以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白色有小孔的卵,是已经孵化出蚁蚕卵壳
(1)蚕卵有紫黑色、黄色、浅褐色、白色等不同颜色。
新知讲解
活动1:观察蚕卵
观察交流
(2)蚕卵近似圆形,像细芝麻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温馨提示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蚕卵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孵化出蚁蚕?
(2)我们要饲养一些蚕,应该做些什么?
(3)要使蚕健康生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请教有养蚕经验的人或查阅资料,了解养蚕时应为蚕提供什么条件。
新知讲解
蚕从卵里孵化出来需要大约是15-30日。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大约两个星期,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外,还可以在蚕卵上稍微洒点水,让它湿湿的更好孵化。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资料阅读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资料阅读
(1)蚕卵是怎么变成蚕宝宝的?
蚕卵在温度25℃左右,经过2周左右的时间,开始孵化出幼虫。
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资料阅读
(2)蚕卵在孵化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蚕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便开始新的生命。想了解蚕卵孵化过程吗?
刚穿破蚕卵的蚕宝宝
孵化前蚕卵颜色逐渐变成紫黑色
蚕宝宝的头已微微探出蚕卵外
即将脱离蚕卵的蚕宝宝
已爬出蚕卵的蚕宝宝
爬行中的蚁蚕看起来就像一只小蚂蚁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考考你
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
蚕最爱吃桑叶,也吃生菜叶、榆树叶、莴苣叶、蒲公英叶等。
新知讲解
如果给蚕宝宝建造一个“家”,什么样的“家”才能满足蚕健康生活的需要?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足够的食物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材料准备
桑叶
蚕卵
喷水壶
纸盒
新知讲解
建造方法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②把桑叶平铺在纸盒底部
③把蚕卵轻轻地放在桑叶上
①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纸盒
新知讲解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温馨提示
(1)桑叶要新鲜、无污染
(2)天气干燥,可在蚕卵上喷洒些水,但卵不能浸泡在水里
(3)放在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能暴晒
新知讲解
活动3:做观察计划
蚕宝宝建造好“家”后,我们如何才能通过养蚕真正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制定计划,坚持观察记录
新知讲解
活动3: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包括:
①饲养时间
②饲养地点
③食物
④观察记录方法
⑤观察记录内容
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观察计划
蚕的一生观察计划 饲养时间:年 月— 年 月 饲养地点:教室 食物:桑叶 观察记录方法: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 观察记录内容: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 体长 (毫米) 它的样子 (用图画记录) 生长 需要 其他发现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当蚕卵要孵化时,它的颜色是___________。
(2)孵化出的蚁蚕很小,适合用来观察的工具是___________。
(3)蚕的生命是从_________开始的。
(4)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黑色
放大镜

温度

课堂练习
2.判断题
(1)蚕卵有紫黑色、黄色、浅褐色等多种颜色。( )
(2)蚕卵是椭圆形的,比绿豆还大。( )
(3)使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蚕卵的特点。( )
(4)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颜色会发生变化。( )
(5)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产卵。( )





课堂练习
3.选择题
(1)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生产蚕丝,并用蚕丝织成美丽的绸缎。人们养蚕时习惯用来喂食的食物是( )
A.桑叶 B.饲料 C.青草
(2)天气干燥时,饲养员需要给即将孵化的蚕卵( ),以便蚕卵可以正常孵化。
A.喷杀虫剂 B.洒水 C.施肥
(3)观察蚕卵时,下列观点最合理的是( )
A.小红:蚕卵很多,破坏一个没有关系
B.小明: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C.小刚:黄色的蚕卵都是坏的
A
B
B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卵的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孵化
温度 水
作业布置
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日期 气温(℃) 蚕卵的变化 我的发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卵的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2)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测量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蚕卵孵化的条件。
3.探究实践:
(1)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4)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4.态度责任:
对观察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心及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观察蚕卵 能观察描述蚕卵外部形态特征 能 基本能 不能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能查阅资料了解蚕卵孵化条件 能 基本能 不能
做观察计划 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自古以来,中国丝绸名扬海外。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古称“帛”。传说黄帝的妻子嫘(Léi)祖最早教人“养蚕取丝”。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 明确: 蚕是白色的 蚕吃桑叶 蚕会吐丝 蚕会变成蛹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2.鱼的生命是从鱼卵开始的,蜗牛的生命是从蜗牛卵开始的,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什么样的?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了解学生关于养蚕的已有经历和已有认知,帮助师生找到教学起点。 关注学生对蚕的认知和养蚕经历。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观察蚕卵 1.观察准备:蚕卵、放大镜和直尺。 2.观察方法 (1)先用眼睛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再借助放大镜细致观察 (3)用尺子具体测量大小 【拓展】 放大镜使用技巧:一手持放大镜,另一只手拿蚕盒靠近放大镜,找到合适位置进行观察。 3.将观察结果用图画及文字记录下来 【提示】 如实记录观察结果,蚕卵图例可以放大。 4.观察交流 (1)蚕卵有紫黑色、黄色、浅褐色、白色等不同颜色。 一般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以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白色有小孔的卵,是已经孵化出蚁蚕卵壳。 (2)蚕卵近似圆形,像细芝麻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活动评价二: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过渡】 (1)蚕卵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孵化出蚁蚕? (2)我们要饲养一些蚕,应该做些什么? (3)要使蚕健康生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提示:请教有养蚕经验的人或查阅资料,了解养蚕时应为蚕提供什么条件。 1.阅读资料回答: 蚕从卵里孵化出来需要大约是15-30日。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大约两个星期,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外,还可以在蚕卵上稍微洒点水,让它湿湿的更好孵化。 (1)蚕卵是怎么变成蚕宝宝的? 明确:蚕卵在温度25℃左右,经过2周左右的时间,开始孵化出幼虫。 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卵在孵化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2.蚕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便开始新的生命。想了解蚕卵孵化过程吗?(展示图解) 3.考考你: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 明确:蚕最爱吃桑叶,也吃生菜叶、榆树叶、莴苣叶、蒲公英叶等。 4.小结:如果给蚕宝宝建造一个“家”,什么样的“家”才能满足蚕健康生活的需要? 明确: (1)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2)足够的食物 5.给蚕宝宝建造“家” (1)材料准备:桑叶、蚕卵、喷水壶和纸盒。 (2)建造方法 ①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纸盒 ②把桑叶平铺在纸盒底部 ③把蚕卵轻轻地放在桑叶上 【温馨提示】 ①桑叶要新鲜、无污染 ②天气干燥,可在蚕卵上喷洒些水,但卵不能浸泡在水里 ③放在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能暴晒 活动评价三:做观察计划 1. 蚕宝宝建造好“家”后,我们如何才能通过养蚕真正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明确:制定计划,坚持观察记录。 2.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观察计划 【提示】观察计划包括: ①饲养时间 ②饲养地点 ③食物 ④观察记录方法 ⑤观察记录内容 【案例】 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饲养时间:年 月— 年 月 饲养地点:教室 食物:桑叶 观察记录方法: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 观察记录内容: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日期体长 (毫米)它的样子 (用图画记录)生长 需要其他发现
活动一:引导学生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外部形态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后及时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通过集体论证,形成关于蚕卵较为全面的认识。 活动二:通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为蚕宝宝搭建“家”的条件,为蚕卵孵化出蚁蚕及蚁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 活动三: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效进行。 活动一:考查学生能否观察出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特点。 活动二: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资料推测出蚕卵孵化条件。 活动三:考查学生能否模仿案例制定属于自己的观察计划。
(三)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卵的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当蚕卵要孵化时,它的颜色是___________。
(2)孵化出的蚁蚕很小,适合用来观察的工具是___________。
(3)蚕的生命是从_________开始的。
(4)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判断题
(1)蚕卵有紫黑色、黄色、浅褐色等多种颜色。( )
(2)蚕卵是椭圆形的,比绿豆还大。( )
(3)使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蚕卵的特点。( )
(4)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颜色会发生变化。( )
(5)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产卵。( )
3.选择题
(1)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生产蚕丝,并用蚕丝织成美丽的绸缎。人们养蚕时习惯用来喂食的食物是( )
A.桑叶 B.饲料 C.青草
(2)天气干燥时,饲养员需要给即将孵化的蚕卵( ),以便蚕卵可以正常孵化。
A.喷杀虫剂 B.洒水 C.施肥
(3)观察蚕卵时,下列观点最合理的是( )
A.小红:蚕卵很多,破坏一个没有关系
B.小明: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C.小刚:黄色的蚕卵都是坏的
【综合实践类作业】
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日期 气温(℃) 蚕卵的变化 我的发现
参考答案
1.(1)黑色 (2)放大镜 (3)卵 (4)温度 水
2.(1)√ (2) (3) (4)√ (5)
3.(1)A (2)B (3)B
七、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孵化 卵 蚕 温度 水
八、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金鱼等动物,平时生活中也会饲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对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这种饲养和观察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也没有长期的观察记录习惯。部分学生对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蚕的一生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饲养蚕,他们也是不清楚的。同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让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动物的一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动物的一生
主题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学生在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中,能够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理解繁殖的意义,感受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2)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3)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二、学习内容: (1)5.2.2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5.2.3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 (3)5.6.8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5.6.9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5)6.2.3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6)6.2.4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7)8.2.4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8)8.2.5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学业要求: (1)能描述常见动物共同特征。 (2)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3)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知道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列举相关实例。 (4)在认识常见生物、认识生物生存行为的过程中,认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意义。 (5)能说出植物和动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认识到植物、动物的某些结构具有帮助其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6)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 (7)能分析动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应特点。 (8)能记录、整理和描述常见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9)对栽培植物、饲养动物以及观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8课,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 更多动物的一生。其中,第1、3、4、5、6课是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总之,整个单元,两条线索并进,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学情分析 饲养小动物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在一年级“动物”单元观 察蜗牛、鱼等常见动物的基础上,以养蚕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在亲历养蚕的过程中观察蚕的生命需求、不同时期蚕的形态结构及与其相适应的动物的一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蚕的繁殖方式,建立生命周期的模型。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一生及更多动物的一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1.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不同。 2.动物通过卵生或胎生方式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3.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4.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5.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动物类群都有自己共同特征。 二、科学思维 (1)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生长变化。 (2)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发育变化过程。 三、探究实践 1.能制定计划,长期观察,研究蚕的生长变化和发育过程。 2.能从个别到一般,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3.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四、态度责任 1.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2.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3.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记录结果。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动物的一生》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观察、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3)制订切实可行的蚕的一生观察计划。(1)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 (2)蚕卵是什么样的 (3)怎样观察记录蚕生的生长变化 (1)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卵的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2)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1观察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推测各部分的功能。(1)不同动物的卵都一样吗? (2)动物的卵里有什么?(1)知道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包的结构和作用。1观察课蚕长大了(1)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2)会借助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推测生命活动现象。(1)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 (2)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 (1)知道蚕有眠和蜕皮现象,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2)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1观察课蚕变了新模样(1)能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1)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2)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1)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1观察课茧中钻出了蚕蛾(1)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外部形态特征。 (2)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3)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1)蚕蛾长什么样 (2)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2)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1研讨课蚕的一生(1)观察记录的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2)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到蚕蛾产出更多的蚕卵,直至蚕蛾死亡,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蚕的一生。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过程?(1)知道蚕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它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 (2)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1调查课动物的繁殖(1)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按照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 哪些与蚕不同 (1)知道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知道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1研讨课动物的一生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区分更多的动物。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 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