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 (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 (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9 12: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西藏今夕对比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标要求:
了解当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原因、过程,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2 能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向法制化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之一。
3 能掌握十八大后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实行原因
1.历史因素:
2.现实因素:
3.经济发展要求:
4.重视:
5.近代融合:
6.目的: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旧中国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民族发展
直接: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根本: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党一直以来重视民族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
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方针:
建立:
(二)建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在目前内蒙古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中央批准在内蒙古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三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三)法律依据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1955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四)概况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关系: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
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一)法律保障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原因: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文化教育相对滞后,为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国家对其大力支持和帮扶。
举措:
①政策: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②措施:从财政、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如西部大开发
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措施
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民族繁荣: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特点:
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2)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8年达赖集团策划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
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
反对民族分裂
威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因素仍然存在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落实《共同纲领》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因而派遣专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②正确;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原因,民族隔阂很深,因此该团旨在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清除,①错误;材料未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①④错误,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021·北京高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②③ B.④④ C.①② D.③④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甄别确认了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族别的确认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从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团结,而非民族交融,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排除B;材料仅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族别的确认,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
2.(2021·江西赣州)1953年,国家汇总登记的少数民族名称有400多个。1954年,最终确认了其中的38个。到1964年,国家又确认了15个少数民族。1965年和1979年,又认定了珞巴族和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这( )
A.反映了建国后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B.表明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D.说明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照顾,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便当家作主权利,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无关,AB排除;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得到确立,C排除。故选D。
3.(2021·云南楚雄·高一期末)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名,占总代表人数的14.7%,这一状况有利于( )
A.满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要求 B.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C.促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订 D.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实行原因
法律基础
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共十九大以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