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时空定位
历史解释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梳理隋唐至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 能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理解隋唐“大一统”是多我们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
3 能陈述隋唐兴衰的史实并能加以评析。
重点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唐代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难点 能评析隋唐兴衰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1.文帝建隋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他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绩卓著史称“开皇之治”。
文帝死后其次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杨坚
杨广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隋朝的各项建设
(1)广设仓库
含嘉仓考古遗址
含嘉仓,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是隋唐东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位于洛阳城北的回洛仓,曾是李密、李世民攻打洛阳时争夺的焦点,后因城外粮窖被占据,洛阳终因严重缺粮而被攻破。为了增强粮仓的守卫能力,并保证特殊情况下洛阳城内的粮食供应,唐王朝从隋末战乱中吸取教训,采取了变革措施,将含嘉仓建于都城之内。
唐代“天下第一粮仓”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原因:
1)长安远在全国的西北,不利于控制东方和南方,洛阳位于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此后,隋唐均以洛阳为东都,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大运河即以此为中心。
2)洛阳地处平原,农业发达,隋朝两次发生灾荒,皇帝及百官不得不到洛阳就食。
(2)兴建洛阳城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开通大运河
涿郡
洛阳
余杭
航线最长
开凿最早
规模最大
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增 《汴水》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隋朝修建运河的意义是什么?请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问题思考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隋朝修建运河的意义是什么?请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问题思考
利:1)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2)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
3)巩固统一,对当代及后世的水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②激化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隋炀帝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丰足),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志》
暴政
农民起义
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618年)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经济
政治
文化
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
二、唐朝——唐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大唐初建
2.贞观之治
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武周政治(贞观遗风)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薄赋敛,省力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4.开元盛世:
(1)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官,精简机构
严格选拔官吏
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
(2)检田括户、发展生产(曲辕犁,筒车;南青北白;商业繁荣),改革税制
抑制国内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4)重视军事、改革兵制: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
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商业发达、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民族和解政策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皇帝 内容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减省刑法 抑制旧士族 打击敌对官僚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武周之治” “开元盛世”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检测
问题思考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开明君主的知人善用
2.统治集团的居安思危
3.法律制度的坚实保障
4.基本国策的稳固延续
5.各族百姓的共同创造
问题思考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5.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隋唐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地带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其统治核心集团,即关陇军事贵族的主要成员,大多数也带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因而,隋唐王朝的统治者本身的民族偏见就比较少。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李世民
问题思考
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①北方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
②交通发达推动中原与边疆往来密切,促进边疆发展。
③唐前期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加强管理。
问题思考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唐与突厥(战争→设置机构:羁縻府州:臣服度高的地方)
①东突厥: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②西突厥:640年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高宗时联合回纥灭亡西突厥;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1)军事讨伐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唐与回纥、靺鞨(册封:外围独立性强的地方;设置机构)
与回纥:①唐朝联合回纥灭突厥。
②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回纥改名为回鹘。
③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
与靺鞨: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唐与吐蕃(和亲、会盟:君臣关系加姻亲关系)
①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②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 3 ) 和亲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安史之乱
(1)背景
①政治腐败:
②边疆危机:增设军镇,节度使权力扩大
③军事举措失当: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兵力外重内轻,军备废弛。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2)过程
别名:天宝之乱
时间:755—763年(8年)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地点:中国北方至中原
结果: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三、唐朝由盛转衰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影响:
①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藩镇割据形成;边防空虚,边疆告急,唐朝由盛转衰。
②北方战乱、北方经济遭破坏;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政府任命一批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内地军将、地方长官也被委任为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乾元以后,吐蕃乘机间隙,日蹙边城,或为虏掠伤杀,或转死沟壑。数年之后,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蕃戎之境,湮没者数十州。
——《旧唐书·吐蕃传》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藩镇割据
政治: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
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经济:拥有财权;
军事: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
(1)形成:
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不仅对参加叛乱的节度使不予追究,而且还任命安吏旧部担任节度使。平叛过程中设置的节度使也大多保留下来。这样藩镇割据的局面进一步扩大。
(2)藩镇的权力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影响
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削弱了中央集权,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导致了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唐朝覆亡
(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建后梁,唐朝灭亡。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历穆、敬、文、 武、宣五朝。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概况:
(3)后周世宗改革:清除弊政,实力增强,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五代十国——合久必分的产物
五代十国是唐末农民起义以后割据局面扩大到全国而形成的。五代……实际上是五个大藩镇。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1)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都洛阳外,
其余都开封。
(2)十国:南方9个+山西的北汉。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2、特点:
3、趋势: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唐玄宗封苯羁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是通过府州制,实现的民族交融,故选C项;“唐朝大败东突厥”,体现的是“各族之间的争战”,排除A项;“回统出兵助唐平叛”,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对回纥的政策、措施,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对吐蕃的态度,排除D项。故答案为C。
1.(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交融,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而逐渐交融。以下史实中,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A.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B.安史之乱期间,回出兵助唐平叛
C.唐玄宗封鞋羁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 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材料“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体现的是唐高宗时期通过与吐蕃的联姻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C正确;当时唐朝政府并未对西藏地区建立行政管辖,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唐藩关系属于民族之间的关系,与中央集权无关,D排除。故答案为C。
2.(2020高一上·抚松期末)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贾干布道使奉书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请置唐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嘉许,为他刻了石像列于太宗陵旁。这说明当时( )
A.唐朝政府强化对西藏管理 B.吐蕃已经是唐帝国的藩属
C.唐蕃的政治关系得到加强 D.唐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 B.其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D.重用有才能的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肯定某一历史人物主要是看该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方向,所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武则天主要功绩是其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故B选项正确;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依据是她统治时期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与她是否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C选项错误;武则天统治时期一定程度上重用有才能的人,但这不是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