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共37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共37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9 13: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阅读p83“谭晓致富”的故事,思考粮食生产中心转移的原因。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代)李釜源:《地图综要》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分析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因素的原因,并能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待明清封建经济领域的不足;
2 能整理并理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能整理明清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成就,并能分析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 理解明清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难点 正确认识经济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思想领域出现的批判精神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明清经济:生机和危机共存
1.生机: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来的,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农业
明清时期精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日益普遍,佃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由于纺织、酿造等手工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产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83--84,指出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情况?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有哪些影响?
思考
(1)新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玉米、甘薯等)输入中国;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3)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影响:改变传统饮食结构;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人口增长。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手工业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①私营手工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②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商业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①白银大量流入并实现货币化;
②促进了区域间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白间屋”。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不下数十万” 。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④区域性商帮和会馆出现。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危机:社会经济的局限
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以(明清)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③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年),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④封建政府仍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明清思想:僵化和异化交织
1.僵化:程朱理学、思想控制
到了明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目睹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引发社会动荡的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
——据汪高鑫《中国经史关系史》等整理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清朝建立后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僵化与异化是当时社会时空下的产物。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异化:
(1)异化的原因: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
④社会:
商品经济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专制统治的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开阔了部分民众的智慧;
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异化的表现:
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 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王守仁
阳明心学(明朝中期)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第85页,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世界观:良知(心)即理,理在心中,先天固有,私欲蒙蔽,主观唯心。
方法论:致良知
(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产生于心,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影响:1.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2.以内心为标准,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
3.为李贽思想奠定基础。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但不能科学说明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末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对人的束缚。
(2)异化的表现: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人文启蒙新思潮(明末清初)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2)异化的表现: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项目 内容
同 政治
经济
思想
异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异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主张“工商皆本”。
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人文启蒙新思潮的影响?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人文启蒙新思潮的影响?
思考
(1)积极: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
(2)消极: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通俗:内容浅显易懂
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②印刷术的应用,促进小说广泛流传;
③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文人只得借小说抒发个人情感。
明清时期世俗文艺发展的背景?
明清许多有批判寓意的小说皆不署作者真名,如《红楼梦》没署名,《西游记》则署名“华阳洞天主人”。
明朝中后期,随着政局的稳定,农业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1)原因:
三、明清文艺:通俗和世俗同在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表现一:小说
①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③清朝中期
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魏晋
唐朝
明清
话本
志怪小说
传奇
宋朝
小说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表现二:戏曲
①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式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汤显祖(1550-161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孔尚(1648-1718)清初诗人、戏剧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②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大行当』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化而来的。起初号称"十门角色",即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和流行。随着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和演出剧目的不断丰富,要求演员适应各类角色的表演需要,遂使原有的行当逐渐被打破。于是,后来简化成生、旦、净、丑四大行。行当、脸谱、戏服构成京剧文化。
特点: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于一体。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世俗: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
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明清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生活化、社会化演变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传统:传统科技的整理与总结
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政”思想贯穿其中。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1)科技著作:
四、明清科技:传统和传播相续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大型典籍的编纂:
①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②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阅读下列图与表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趋势图: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项目数 百分比 项目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请回答: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请回答: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
(1)变化特点:秦汉至明朝前朝,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类别 中国 西方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封建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因素: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传承:中西文明的交流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明清时期尽管实行海禁政策,但是新航路开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魅力,使得东西方之间形成了文化交往,文明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阅读教材P87学思之窗,请回答“应该怎样理解徐光启的观点?他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何在?”
思考
在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过程中,徐光启学习到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也深切体会到几何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他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几何原本》表现出高度的推崇。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2021·安徽高二期中)明代,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有许多是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的,也有不少是从偏僻的乡村发展为市,再发展为镇的。由此可见,明代市镇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专业市镇的兴起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市镇的普遍兴起主要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专业市镇的兴起是材料表述的内容不是原因,排除A;明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弛,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D。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2021·浙江高三三模)“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毒’者、‘敲剥’者、‘大害’者,思考如何创设一种新的制度,这位大思想家所著的这本书就是从理论的高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杰作。”“这本书”是指( )
A.《明夷待访录》 B.《天下郡国利病书》
C.《船山遗书》 D.《日知录》
【答案】A
【解析】明未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大害”,故选A;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著作,排除BCD。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B
【解析】根据“昆戏者,曲中之戏”“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夫之口”说明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符合士大夫趣味,①正确;“花部者,戏中之曲”“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基,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说明花部适应了民众的趣味,得到民众的喜爱,③正确;①③正确,故选B;②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排除AC;材料也没有涉及昆曲中角色制,排除④,故排除D。
3.(2021·浙江高三一模)史载:“昆戏者,曲中之戏。花部者,戏中之曲。曲中戏者,以曲为主。戏中曲者,以戏为主。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夫之口;以戏为主者,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基,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侔也。”从中可见昆曲衰落的原因有( )
①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②清朝统治者的极力压制
③贴近百姓的花部戏的冲击④角色制不利于表现人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