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视频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性质;
2 能概述中共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迅速调整斗争方式以及建立武装割据的史实,体会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上的曲折和艰辛,认识国家兴亡人人有责;
3 能理解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及其历经险阻最后取得胜利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重点 了解农村根据地建设的史实、理解红军顺利完成战略转移的意义
难点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意义,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新府旧治
(一)政治:
形式上统一中国,实行专制统治。
五
色
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五族共和
专制独裁
1925
1926.7
1926.12
1927.4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北伐挺进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控制。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宁汉合流”,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1927.9
1927.6
张作霖控制北京政府,杀害李大钊。
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1928.4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
1928.6
1928.12
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日本阻挠北伐,制造“济南惨案”。
1928.5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自主阅读:北伐战争前后的中国政局
1、广州国民政府, 1925年6月26日,由汪精卫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会议还决定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汪精卫在“一大”后支持“三大政策”,为人谦卑圆滑,长于调和,能左右逢源,既得左派支持,又避免右派的敌对,所以被推为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 7月1日在广州成立,宣布它的职责是履行孙中山遗嘱,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对内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消灭军阀势力。为此,积极整顿内部,实现了军政、民政和财政的统一。随后在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通过第二次东征、南征,先后消灭陈炯明、邓本殷为首地方割据军阀势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1927年(民国16年),在北京下令绞杀李大钊等20名革命党人;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 此后不久,日本人为了在东北续建铁路,以实现他们扩张蚕食满蒙之计划,威胁恐吓张作霖,使其在《满蒙新五路协约》上签字,但在签约过程中张作霖耍了一计谋,他在签约上只写了个“阅”字,并没有签上自己的姓名,这是为后来撕毁条约留下后路。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1928年(民国17年)4月,北伐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对奉系进攻,奉军全线崩溃;5月9日,张作霖发表了与奉召回京的前方将领张学良、杨宇霆等人共同商定的“息争”通电,公开表示愿与南京国民政府议和。6月2日,张作霖正式发表“出关通电”,声称在救国志愿未偿之时,决不忍穷兵黩武,祸延中外。6月3日凌晨,张作霖乘京奉专列离京返奉。因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政府所不能容忍。日本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打算派人刺杀张作霖,但这一行动不易掩盖罪责,遂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被炸,张作霖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享年53岁。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4、张作霖被炸死后,年仅27岁的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中央,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为什么说国民政府是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呢?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经济: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十年
(1)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有所提高;
(2)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实业
(2)改革币制:废两改元,实行法币政策
(3)改革税制:裁厘改税,实行统一税制
2.政府角度
1.民众角度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民族资本在萎缩。
特点:
(1)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2)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3)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外交:
改定新约运动
“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窃以为关税自主最为我国起死回生之剂。若收回租借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等等,则次第交涉。”
——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就职演说
“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时,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修约”宣言
积极影响:恢复部分主权,增加关税收入,否认领事裁判权,顺应民众的反帝情绪。
局限性: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本质上来讲,对外仍是一种妥协和依赖的态度。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政治上:借训政之名,行专制之实
外交上:总体上仍然软弱、妥协
经济上:官僚资本过度膨胀
总之,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政府。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星火燎原
红色割据道路的探索
(一)正确的革命方式
1927.8.7
1927.8.1
1927.9
1927.4
四·一二政变
1927.7
七·一五分共
秋收起义
纠正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失败或受挫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2)12月,在宁冈创办军官教导队,提高军队干部的军事素养。
1927
(3)1月初, 创立被服厂。
(4)2月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5)4月3日,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6)5月7日,五斗江大捷。
(7)5月底,创办湘赣边界造币厂。
(8)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
(9)10月,毛泽东写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0)11月25日,毛泽东写成《井冈山的斗争》。
(11)12月,湘赣边界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开始土地革命。
1928
1929-1930
(二)正确的革命道路
(12)1月初,依据中共六大决议调整相关土地政策
(13)1月30日,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井冈山失守,2月收复
(14)3月,成立红军独立第一团
(15)12月28日,红四军在上杭召开古田会议,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6)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成《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井冈山大事记(节选)
请你分类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活动。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1)12月,湘赣边界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开始土地革命。
(12)1月初,依据中共六大决议调整相关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
(2)12月,在宁冈创办军官教导队,提高军队干部的军事素养。
(5)4月3日,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6)5月7日,五斗江大捷。
(8)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
(13)1月30日,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井冈山失守,2月收复。
(14)3月,成立红军独立第一团。
(15)12月28日,红四军在上杭召开古田会议,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武装斗争
(1)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3)1月初, 创立被服厂。
(4)2月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7)5月底,创办湘赣边界造币厂。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请你分类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活动。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井冈山的革命实践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前提)
主要斗争形式
毛泽东的三篇文章
(即《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核心内容
战略依托
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
(井冈)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的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湘赣边界是交通阻塞的农业区域,居民几乎都是农民。这里的土地,大多在地主手里。向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每年要把收获量的一半以上缴给地主,还要受其他种种压迫和剥削。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思考
(军阀)正在不断进行彼此间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使他们无力顾及当时还被他们轻视的工农武装割据。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提示:对比两幅地图,观察根据地的空间分布、命名特点。
1929-1932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北伐路线示意图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群众基础:农民受压迫最深,革命愿望强烈,且受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3)政治环境:军阀混战,客观上为革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地理位置:几省交界,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
(5)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6)必要条件:正式武装的存在。
2.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职务 姓名 文化程度 籍贯 任职时间
县工农兵政府主席 文祖宗 小学 宁冈 1928年2月至1928年5月
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 甘金皇 初识 宁冈 1928年6、7月间
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 龙云芳 宁冈 1929年9月至1930年
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谢玉衡 初识 宁冈 1930年1月至1月
——引自《宁冈县志》第253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张思曾《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天津《益世报》1934年11月24日。
3.工农武装割据下中共和民众的关系: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
——井冈山歌谣
井冈山斗争时期开设12所红色小学,共有学生800余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规定年满6岁以上儿童均可入学,并不缴学费。
——江西省文化厅文化史料征集文化委员会:《湘赣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
每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三联收据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中国共产党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切实维护民众的民主权利
政治方面
土地革命分给农民土地,给予民众生活的物质基础
经济方面
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文化方面
根据地人民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27.8.7
1927.8.1
1927.9
1927.4
1927.7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0夏
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29
蒋桂战争
蒋冯战争
1930.5
中原大战
1930.10---1933.3
发动四次对红军的大规模“围剿”
1929.12
古田会议
时空观念
1930.10—1933.3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分共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国民党兵力 战术 共产党兵力 战术 结果
第一次围剿1930.10 10万+ 分进合击,长驱直入 约4万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共产党成功粉碎围剿
第二次围剿1931.2 20万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3万+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再各个歼灭 共产党成功粉碎围剿
第三次围剿1931.7 30万 分进合击,长驱直入 约3万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共产党成功粉碎围剿
第四次围剿1932年底 40万 约7万 共产党成功打破围剿
第五次围剿1933.10 100万 堡垒推进,步步为营,节节进剿 红军主力8万多人 全线出击转为全线防御,堡垒对堡垒 遭受很大损失,战略转移
——《中国近代史》王文泉、刘天路主编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绝境求生
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原因:
这场战争是“国民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李德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长征的经过:
(1)开始:1934.10 从瑞金出发
(2)转折:遵义会议(1935.1)
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内容: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共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意义:
军事上
组织上
(3)胜利:吴起镇会师(1935.10) 会宁会师(1936.10)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长征的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
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播种机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开始
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长征精神: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2021·惠州二模)1926年9月,毛泽东明确指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领。”由此可知,毛泽东( )
A.强调农民运动的作用 B.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借鉴十月革命的道路 D.总结国共两党合作经验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农村封建阶级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根基,只有推翻农村封建统治势力,才能真正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目标。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26年9月可知,当时北伐战争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不断总结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以指导和促进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B项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项十月革命道路依靠工人阶级的暴力革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农民运动的作用,没有涉及到国共合作经验,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成市。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可得出,苏区中央局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即坚持城市中心论,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区中央局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A项不符合题意;项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的决策,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当时正值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战时期,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021·茂名二模)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这反映了苏区中央局( )
A.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
C.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 D.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A
【解析】“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表明毛泽东想要团结千百万群众,发展革命战争,消灭一切反革命,故A符合题意;B项1927年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B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未涉及,C不符合题意;D项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2021·全国乙卷)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
准备:
秋收起义
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总结经验
受挫
向井冈山进军
实践
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
武装反抗
军事“围剿”
反 “围剿”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政权对峙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开始反抗:南昌起义
转折:
红军长征
转战陕北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