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世纪60年代,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河南林县人仅用一双肉手和最原始的工具,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硬是凿出了一条绵延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救命水”,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这一伟大的创举,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也像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
人造天河——红旗渠
1996年6月2日,江泽民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段曲折发展的岁月,这是一个动荡行进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
红旗渠精神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梳理1956-1976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
2 能评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及其重大历史事件,并能归纳出探索中的经验与教训。
3 能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及其影响。
重点 概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果探索
难点 分析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及其教训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总体把握:1956至1965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尝试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析该阶段的特征。
充满希望的
多事之秋的
1956年
十字路口的57年
走向疯狂的58年
恢复发展的四年
严重困难的三年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探索自己的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充满希望的1956年:
1.《论十大关系》1956.4.25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双百方针”1956.4.28
3.中共八大 1956.9
为什么是充满希望的1956年?
中共八大: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多事之秋的1956年: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重大!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十字路口的1957年: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当时中国面临哪些社会矛盾?结合所学,哪一矛盾更主要?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整风运动(1957年)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讲话:“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统治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四)走向疯狂的1958年:
自1955年起,毛泽东憋足了一口气,想要赶超美国……一段时间,毛泽东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话题。他认为中国只有超过美国,才能对人类做出大贡献。“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他甚至说,如果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在1957年九十月间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责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和“农业四十条”,给右派进攻以口实。这次会议只讲多快,不讲好省,实际上改变了八大确认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在1958年春的一系列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不断革命”,要“破消极平衡,立积极平衡”;“好社会主义之大,喜社会主义之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要怕教授”;“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名家是最落后的、最怕事的、最无创造性的”等言论,有极大的鼓动性。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结合材料及当时的国内外背景思考,为什么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会转向冒进、“走向疯狂”?
原因:(1)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左”倾错误逐渐严重起来;
(2)国际:受苏联“赶超美国”的影响。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总路线:
(对总路线的)评价:(1)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2)消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大跃进: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超英赶美平常事,
踏翻地球顶破天。
与火箭争速度,
和日月比高低。
一天等于20年,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评价:“大跃进”运动主观上是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但客观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
特点:农业上浮夸风盛行,工业上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求速度。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仅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而且把社员的住宅、小牲畜和家禽也公有化,还创办了公共食堂和托儿所等,也就是说,在生产、生活和分配上全面实行公有制。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叫大公社……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可以逐步取消。
——《毛泽东传(1949— 1976)》
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政社合一
公社方式: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人民公社的后果: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北京会议上做总结讲话时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 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也问了几个省委干部。我问过陶鲁笳同志:在你们山西,到底天灾是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的 他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河北、山东、河南的同志也是这样说的。其他一些省我没有问。
——《刘少奇选集》
(五)严重困难的1959---1961年: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59年到1961年,三年粮食的平均产量3073亿斤,比1957年减产21.2%。三年年平均粮食产量比1957年减少827.6亿斤,而平均每年征购的粮食则比1957年增加95.8亿斤,粮食征购占总产量的比例三年平均高达34.4%,其中1959年高达39.6%。
——赵发生《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
1959~1961年中国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为:1959年970万人,14.59‰;1960年1693万人,25.43‰;1961年939万人,14.24‰。1959~1961年三年共死亡3602万人。按1957年正常死亡率三年应扣除2061万人,余下1541万人为非正常死亡。
——袁永熙《中国人口》
困难的原因:
(1)党内“左”倾错误(根本);
(2)自然灾害严重;
(3)苏联的背信弃义。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初)
(2)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3)七千人大会(1962年)
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
毛泽东:“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4)提出“四个现代化”(1964年)
(六)全面调整的1962至1965年:
毛泽东:“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1.调整的表现: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三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要成就。1963年至1965年的三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农业总产平均每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9%。到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已基本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罗平汉《“文革”前夜的中国》
2.调整的结果: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四化”,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64年12月底—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
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昭示一场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本应是中国走上改革的一次契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却走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继续革命” 道路。“大跃进”失败以后,毛泽东一定程度上承认有错误,但他把乱象主要归咎于阶级斗争……毛泽东的注意力从经济领域回到政治思想领域,重提阶级斗争。在国际上,中美对抗无丝毫缓和迹象,中苏同盟走向彻底分裂。随着中苏论战愈演愈烈,国内政治日趋激进,反修防修成为全党共识。从四清运动到“文革”,走上了一条“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不归路。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路途中的坎坷:
名不符实的大革命
(一)文革的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因此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二)文革的过程:
66年春夏
69年4月
71年9月
72年
75年
76年9月
76年10月
67年初
文革发动
打倒一切
一月风暴
全面夺权
中共
九大
林彪反革命集
团武装政变
毛泽东
逝世
周恩来主持工作
批判极左思潮
邓小平整顿工作
经济形势好转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三)性质: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理论:
阶级斗争扩大化。
(2)实践:
①政治:
民主法治遭受破坏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②社会:
社会秩序陷于混乱
③经济: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④人权: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⑤文化: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①要正确认识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
②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③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严防“左”倾思想和个人专断现象的出现;
④要在全面准确科学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式的变化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⑤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中国路的效果:
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属目的重要成果。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在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思考
工业
国防科技
农业
教育医卫
外交事业
基础建设、三线建设
原子弹、氢弹、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又一次建交高潮;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
建设成就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作用:
1.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这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工业领域: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2.国防科技领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3.医学和农业: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5.时代精神: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重返联合国
6.外交新成就: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过程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9,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经验教训:(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思考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2021·汕头二模)1953年,外贸部提出“凡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商品,保证国内供应是需要的……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来以供应出口;凡对国计民生关系较小的商品,应积极组织出口;有些商品更可适当节减国内市场需要,以满足出口需要。”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的孤立封锁 B.积极支援社会主义国家
C.加快农业合作化进程 D.为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我国于1953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干反映了我国通过出口创汇,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故D选项符合题意;A项建国后第一年,我国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打破了西方的鼓励封锁,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出口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内容,与题干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1971年”和“联合国提案内容”,可见这是一份关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索。基辛格秘密访华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这是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故不能选。结合所学,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2021·浙江模拟)1971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的一份提案。该提案表决如下: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苏联、英国、法国等76票赞成,美国、日本等35票反对,西班牙等17票弃权。史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能通过,主要原因有( )
①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③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④基辛格秘密访华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A.②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拿毛主席搞各种政治运动来说,他本人的动机未见得都不好,他还希望中国更快地富强,希望我们党更纯洁、更统一有效。可能是判断错误,结果事与愿违。”可以看出是指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C符合题意;AB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2021高一下·定远开学考)刘少奇之子刘源说:“拿毛主席搞各种政治运动来说,他本人的动机未见得都不好,他还希望中国更快地富强,希望我们党更纯洁、更统一有效。可能是判断错误,结果事与愿违。”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毛泽东( )
A.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总路线
C.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D.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