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8 06: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学科 历史
年级册别 八年级下册 章节 第三单元 第7课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七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在十年文革之后要如何发展,在紧要的历史关头,我们的党和国家做出了怎样重要的历史决策,对我们的今天产生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学习到我们中国在砥砺中不断前行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材料分析的能力,学习本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通过年代标尺,掌握历史时序,联系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人物或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论从史出,加强史料论证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历史意义。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3、知道冤假错案的平反,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通过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理解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2、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教法:视频展示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歌曲、图片、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设计思路】 本课线索: 环节一:新课导入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扫尽残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峰回路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雾散路现——拨乱反正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听诗歌朗诵,提问:诗歌中说1978年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那一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在哪呢?导入课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播放影音资料,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扫尽残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文革结束后,人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材料提炼答案,并请学生展示答案,老师总结:平凡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是当时人心所向。
2.老师再问:当时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什么方针?学生回答:“两个凡是”方针。
3.教师出示图片材料:
教师提问: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这篇社论的标题是什么?这个“纲”说明还是以什么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是什么?由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
4.出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教师提问:你认为“两个凡是”对吗?它的实质是什么?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
5.教师再问:面对这样的精神枷锁,人们应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出示材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材料节选。
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材料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这次大讨论的性质及影响,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当时的报纸的原文和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文字信息获取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的历史事件相结合。从中明白是两个凡是阻碍了人们追求真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从而理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峰回路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过渡语:接下来,中国历史将迎来怎样的转折呢?
播放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并结合材料和课本第37页课后活动第1题,按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并随机请学生来完成内容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及课本,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会议召开意义
1.出示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则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会议召开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抓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提示学生可以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变化来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清事情变化得出结论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教师提问:有人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你赞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会议在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方面的内容,寻找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老师强调关键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用列表法对比两次会议得出相同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雾散路现——拨乱反正
过渡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接下来哪一项工作也在全国全面展开呢?
教师介绍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展示平反冤假错案的进展,并提问: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哪一个?在何时得到平反的?学生回答:刘少奇冤案,在1980年得到平反。
过渡语:为了避免类似文革那样悲剧的再次发生,除了进行冤假错案平反,还做了什么努力?展示我国已完善的法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主法治在不断健全。
教师提问:拨乱反正工作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呢?学生回答: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教师再问:这项工作的完成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提示学生看课本36页相关史事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党和国家具体行动及社会的表现,学习到勇往直前,不怕苦难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史为鉴: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年代尺,一起梳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犯的失误。提问: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挫折 引导学生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年代标尺,回顾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6.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出示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教师提问: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醒起来的伟人分别是谁?以及回答相应的历史事件,由学生快速抢答。
教师小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醒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相信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然能早日实现。
7.课后思考: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些什么?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练习巩固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3.下列决议、报告体现了思想认识上变化的历程,其中代表重大转折的是( )
A. B.
C . D.
4.以下选项,是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走向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材料: 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草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据材料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怎样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