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含解析)章节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含解析)章节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17: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共13题)
1.室温下,选择下列相关试剂能制备对应的气体是
选项 制备气体 试剂
A 浓硫酸、锌
B 硫酸、铜
C 浓氨水、生石灰
D 浓盐酸、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2.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①无水CuSO4 ②澄清石灰水 ③灼热CuO ④生石灰 ⑤品红溶液 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其一一检出,检测时使用药品的正确顺序是(设待检气体为G)(  )
A.G→①→⑤→②→①→④→③
B.G→③→④→②→⑥→⑤→①
C.G→①→⑤→⑥→②→④→③
D.G→②→⑤→①→④→③
3.下列对浓硫酸相应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强氧化性
B.浓硫酸使纸张变黑——吸水性
C.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
D.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海绵状的炭——酸性
4.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 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 I对,II对;有
B Cu能与浓反应 由于Cu具有还原性,浓具有强氧化性,在任何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一定是 I对,II错;无
C 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有少量生成 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 I对,II对;无
D 硝酸铵和碱石灰共热用于实验室制备 铵盐与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I对,II对;有
A.A B.B C.C D.D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转化关系都能实现的是
A.
B.
C.
D.
6.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B.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C.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D.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7.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硝酸能与Na2SO3反应,但不易生成SO2
B.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
C.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
D.浓硝酸因易挥发出HNO3而呈黄色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易与氧气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 B.硬度大,可用作耐火材料
C.氢氟酸能与反应,可用来刻蚀玻璃 D.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9.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B.铁盐溶于水能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草木灰主要成分为与铵态氮肥如混用会降低肥效
D.海底可燃冰开发不当释放出的甲烷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10.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的反应,反应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B.过程Ⅱ中气体变成红棕色的反应为
C.步骤III反应速率比1快的原因一定是溶于水,使增大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11.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12.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加入烧碱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C.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D.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
13.在探究SO2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
C.将足量SO2的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二、填空题(共8题)
14.(1)在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当地牧民经常遇到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长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长青的原因:
① ;② ;③ 。
(2)治理汽车尾气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现有一种治理方法是用使NO与CO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的简单流程图如下:
(1)写出装置甲的名称 。要使黄铁矿充分和迅速地燃烧,工业上常采取的措施为 。
(2)接触室中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采用 (填“常压”或“高压”),原因是 。
(3)刚通入接触室中的SO2和O2在热交换器的管道 (填“里”或“外”)流动,在催化剂表面接触反应的SO2和O2在热交换器的管道 (填“里”或“外”)流动,这样两种流体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
(4)在吸收塔中为什么用98.3%的浓硫酸而不是用水吸收三氧化硫 。
(5)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中,有两个操作过程采用了逆流的原理,它们分别是
16.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铁制器皿 (填能或不能)存放浓硫酸,是因为 。
(2)Fe2O3与铝粉的混合物称为 ,该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有1molAl反应,则转移 mol电子。
(3)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检验腐蚀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 ,从腐蚀废液回收得到金属铜,还需要的试剂是 、 ;将铜分离出来的操作是 。
(4)与明矾相似,硫酸铁也可用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并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 。
17.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为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价类二维图”,下列能与B反应的物质有 ,反应中使B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序号)。
①NaOH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H2S溶液
(2)C的钠盐放置在空气中极易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已被氧化 。
(3)请写出金属铜与D的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下图是某儿童在益阳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序号 分析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 锌(Zn) 115.92 μmol/L 66-120
2 铁(Fe) 8.95 mmol/L 7.52-11.82
3 钙(Ca) 1.48↓ mmol/L 1.55-2.10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儿童 元素含量偏低。
(2)报告单中“mmol/L”是 (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一些补铁剂以FeSO4为主要成分,用FeSO4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推测糖衣的作用是 。
(5)不仅溶液中Fe2+易被氧化,Fe(OH)2更易被氧化,请写出溶液中的Fe(OH)2被溶解在溶液中的O2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19.“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子漂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7m),不易沉降(可漂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中酸度增加形成酸雨。
(1)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O2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B.SO2不是大汽污染物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溶液褪色
(2)下列反应中,SO2表现了还原性的是 ;
A.SO2+H2O H2SO3 B.SO2+2NaOH=Na2CO3+H2O C.2SO2+O2 2SO3 D.SO2+CaO=CaSO3
(3)不能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试剂是 ;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下列哪种危害不是酸雨导致的 ;
A.造成洪涝灾害 B.腐蚀建筑物 C.恶化人类环境 D.导致树木枯萎
(5)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
(6)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下列的哪些措施 。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等 ⑤开发新能源
20.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
(1)下列变化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字母)。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2)汽车尾气中的CO、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①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NO与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
(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L(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21.请回答:
(1)化合物 Mg5Al3(OH)19(H2O)4 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2 Mg5Al3(OH)19(H2O)4 = 27H2O↑+10MgO+3A12O3
①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依据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 A12O3 的原理 。
(2)镁燃烧不能用 CO2 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
(3)铝的亲氧性,可表现在铝能夺取化合物中的氧,例如 2Al+Fe2O3=Al2O3+2Fe。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冶金学上称为铝热反应。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 Fe2O3,理由是 、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22.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的常用试剂是 ,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 ,配制含Fe2+的溶液时,常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 ,使被氧气氧化形成的Fe3+还原为Fe2+。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A.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B.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室温下,浓硫酸和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为稀硫酸,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浓氨水分解产生氨气,故C符合题意;
D.室温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C
【详解】先用①检测出水,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后面一些步骤中会有水产生,会影响检测结果;再用⑤检测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再用⑥将多余的二氧化硫除去(或者说检测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因为如果不除尽,二氧化硫会影响后面的实验;再用②检测二氧化碳并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④CaO除去二氧化碳同时干燥气体;再用③来检测CO,红热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则正确的是C;
答案选C。
3.A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够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和水,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纸脱水炭化变黑,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故C错误;
D.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海绵状的炭,体现浓硫酸脱水性和强的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并吸收水,所以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故选A;
B.由于Cu具有还原性,浓具有强氧化性,所以Cu与浓反应,I、II有因果关系,故不选B;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所以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有少量生成,I、II有因果关系,故不选C;
D.硝酸铵加热易爆炸,且硝酸铵加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不放氨气,所以不用硝酸铵和碱石灰共热制备,I错误,故不选D;
选A。
5.A
【详解】A.N2与O2在放电状态下生成NO,NO与O2接触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所以A选项两步转化都能实现,符合题意;
B.第一步,SO2溶于水可以生成H2SO3,但H2SO3不可能与BaCl2生成BaSO3和HCl,不符题意;
C.铁元素金属活泼性不如铝元素,无法实现第一步置换,不符题意;
D.镁元素金属性较强,电解氯化镁溶液无法获得单质镁,需要电解熔融态MgCl2才能获得金属镁,第二步无法实现,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6.A
【详解】A.氢氧化铜为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A正确;
B.加入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原溶液中可能有、也可能含有,也可能两者都有,B错误;
C.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不能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应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进行检验Cl-,C错误;
D.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排除氯化银的干扰,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A.硝酸能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不会生成SO2,故A正确;
B.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一般的金属,但Au、Pt不能被硝酸氧化,故B错误;
C.铝或铁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NO和水,因此不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只能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主要是铝或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C错误;
D.浓硝酸中因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而呈黄色,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C
【详解】A.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以用于焊接钢轨,A不符合题意;
B.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不符合题意;
C.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虽然氢氟酸是弱酸,但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C符合题意;
D.Fe2O3为红色,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 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汽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A项错误;
B. 铁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达到净水的目的,B项正确;
C. 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氨气,会降低肥效,C项正确;
D. 由于“可燃冰”的稳定性较差,甲烷可导致温室效应,所以海底可燃冰开发不当释放出的甲烷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D项正确;
答案选A。
10.C
【详解】A.过程Ⅰ为Cu和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过程Ⅱ中气体变成红棕色的反应为2NO+O2═2NO2,故B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里生成硝酸铜,根据氮元素守恒,溶液中应比原硝酸浓度减小,不会增大,故C错误;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NO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因此铜可以继续溶解,D正确;
答案为C。
11.D
【详解】A.发生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1价)化合价有升降,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2Al2O34Al+3O2↑中铝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有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2(g)+3H2(g)2NH3(g)中,N元素、氢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实验室用NH4Cl 和Ca(OH)2制备NH3,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该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故A错误;
B.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入烧碱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故B正确;
C.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或SO32-,或HCO3-等,故C错误;
D.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AgCl、硫酸银或碳酸银等,则溶液中不一定含NaC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检验硫酸根离子时,要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检验。
13.A
【详解】A. 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 S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正确;
C. 将足量SO2的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 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4.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NO+2CO2CO2+N2
【详解】(1)这里牧草茂盛,四季长青,是因为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进一步生成二氧化氮和硝酸,形成氮肥,所以牧草茂盛,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①N2+O2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NO与CO反应后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判断产物为CO2和N2,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故答案为:2NO+2CO2CO2+N2。
15. 沸腾炉 把黄铁矿粉碎成细小的矿粒和从炉底通入强大的空气流 常压 常压时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采用高压对SO2的转化率提高不大却会大大增加设备成本 外 里 水与SO3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形成酸雾,不利于SO3吸收 在沸腾炉中矿石由上向下落,空气由下往上升 在吸收塔中98.3%浓硫酸自上而下流,SO3等气体自下向上升
【详解】(1)写出装置甲的名称沸腾炉。要使黄铁矿充分和迅速地燃烧,工业上常采取的措施为把黄铁矿粉碎成细小的矿粒和从炉底通入强大的空气流;
(2)接触室中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采用常压,原因是常压时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采用高压对SO2的转化率提高不大却会大大增加设备成本;
(3)刚通入接触室中的SO2和O2在热交换器的管道外流动,在催化剂表面接触反应的SO2和O2在热交换器的管道里流动,这样两种流体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
(4)在吸收塔中,若用水吸收三氧化硫水与SO3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形成酸雾,不利于SO3吸收,故用98.3%的浓硫酸吸收;
(5)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中,有两个操作过程采用了逆流的原理,它们分别是在沸腾炉中矿石由上向下落,空气由下往上升 在吸收塔中98.3%浓硫酸自上而下流,SO3等气体自下向上升。
16. 能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能使铁钝化不易腐蚀 铝热剂 2Al+Fe2O32Fe+Al2O3 3 2Fe3++Cu→Cu2++2Fe2+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含有Fe3+;反之,则不含Fe3+ Fe 稀盐酸 过滤 由于Fe2(SO4)3发生水解:Fe3++3H2OFe(OH)3+3H+,故在酸性废水中,c(H+)增大,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Fe3+水解,使Fe(OH)3胶体的量减少,不能很好的完全吸附,除去悬浮物
【分析】(1)常温下,浓硫酸能够使铁钝化;
(2)Fe2O3与铝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高温下,二者发生置换反应,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解答;
(3)三价铁离子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铜离子;根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答;腐蚀废液含有铜离子、二价铁离子,需要加入过量铁粉将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铜离子转化为铜,然后加入过量盐酸溶解过量的铁粉,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对平衡Fe3++3H2OFe(OH)3+3H+的影响分析解答。
【详解】(1)(1)常温下,浓硫酸能够使铁钝化,可以使用铁制器皿存放浓硫酸,故答案为:能;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能使铁钝化不易腐蚀;
(2)Fe2O3与铝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高温下,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反应中铝元素由0价变成+3价,若有1molAl反应,则转移3mol电子,故答案为:铝热剂;2Al+Fe2O32Fe+Al2O3;3;
(3)三价铁离子能够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铜离子,2Fe3++Cu=2Fe2++Cu2+,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腐蚀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腐蚀废液含有铜离子、二价铁离子,从腐蚀废液回收得到金属铜,需要加入过量铁粉将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铜离子转化为铜,然后加入过量盐酸溶解过量的铁粉,过滤将铜分离出来,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含有Fe3+;反之,则不含Fe3+;Fe;稀盐酸;过滤;
(4)因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够净化水,但在酸性条件下,抑制了铁离子的水解,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由于Fe2(SO4)3发生水解:Fe3++3H2OFe(OH)3+3H+,在酸性废液中,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抑制Fe3+的水解,使Fe(OH)3胶体的量减少,不能很好的完全吸附,除去悬浮物。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中铜的分离提纯,溶液中可能含有铁离子,要注意铁离子对分离提纯的影响,并考虑不要引入新杂质。
17. ①③④ ③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已被氧化 Cu + 2H2SO4(浓) CuSO4+ SO2↑+2H2O
【分析】⑴根据“价类二维图”,B物质为SO2,再分析SO2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并分析化合价变化。
⑵C的钠盐Na2SO3放置在空气中极易变质,主要验证硫酸根。
⑶金属铜与硫酸浓溶液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详解】⑴根据“价类二维图”,B物质为SO2,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价态不变,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表现还原性,SO2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硫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因此能与B反应的物质有①③④,反应中使B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③;故答案为:①③④;③。
⑵C的钠盐Na2SO3放置在空气中极易变质,将钠盐加入稀盐酸,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因此实验方案证明其已被氧化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已被氧化;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已被氧化。
⑶金属铜与硫酸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故答案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
18.(1)钙/Ca
(2)浓度
(3)还原性
(4)防止Fe2+被氧化
(5)4Fe(OH)2+O2+2H2O= 4Fe(OH)3
【详解】(1)根据检验结果报告单上的数据可知,正常钙的参考范围为1.55-2.10,而测得钙含量为1.48,钙元素含量偏低;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mol,体积的单位是L,报告单中“mmol/L”是浓度的单位。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氧化剂,则维生素C在反应中为还原剂,所起还原作用;
(4)FeSO4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糖衣可起到隔绝空气保护FeSO4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氢氧化亚铁和空气中氧气迅速氧化为氢氧化铁,4Fe(OH)2+O2+2H2O= 4Fe(OH)3。
19. A C B A C ①③④⑤
【分析】(1)根据SO2的性质判断;
(2) SO2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SO2表现还原性;
(3)根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不同性质分析;
(4)酸雨的危害很大,可以腐蚀建筑物、导致树木枯萎、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水体酸化等;
(5)根据SO2的性质判断;
(6)减少酸雨的方法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燃料脱硫,碱液吸收等措施;
【详解】(1) A.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所以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故A正确;
B.SO2有毒,是大汽污染物,故B错误;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C错误;
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故D错误;
选A;
(2) A.SO2+H2O H2SO3,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表现还原性,故不选A;
B.SO2+2NaOH=Na2CO3+H2O,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表现还原性,故不选B;
C.2SO2+O2 2SO3 ,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6,SO2表现还原性,故选C;
D.SO2+CaO=CaSO3,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表现还原性,故不选D;
选C;
(3) A.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能用品红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不选A;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选B;
C.二氧化碳和溴水不反应,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能用溴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不选C;
D.二氧化碳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不选D;
选B;
(4)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可以腐蚀建筑物、导致树木枯萎、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树木枯萎,洪涝灾害不是酸雨导致的,故选A;
(5) A.Fe3+把SO2氧化为硫酸,硫酸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体现SO2还原性,故A正确;
B.H2S和S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S沉淀,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SO2氧化性,故B正确;
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故C错误;
D.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说明酸性H2SO3>H2SiO3,故D正确;
选C;
(6)①少用煤做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发生;③燃料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 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等,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⑤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故选①③④⑤。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把握二氧化硫的性质,明确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褪色。
20.(1)c
(2)2NO+2CON2+2CO2
(3)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aNO2
(4)A
【详解】(1)游离态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则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属于化合态氮元素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a不符合;
b.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属于化合态氮元素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b不符合;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c符合;
d.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属于化合态氮元素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d不符合;
答案选c。
(2)汽车尾气中的CO、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则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3)①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应该是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NO与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属于+2价和+4价氮元素之间的归中反应,所以该钠盐的化学式是NaNO2。
(4)Cu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与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水反应又得到硝酸,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Cu(OH)2沉淀,纵观整个过程,Cu提供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电子等于Cu(OH)2中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则n(NaOH)=n(OH-)=,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0.6mol÷10mol/L=0.06L=60mL,故选A。
21. 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Al2O3 + 2OH- = 2AlO2- + H2O 2Mg+CO2 == 2MgO+C 不能 Fe2O3 6H =2Fe3 3H2O 2Fe3+ + Fe = 3Fe2+
【分析】根据金属镁、铝、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规则分析解答;
【详解】(1) ① 2Mg5Al3(OH)19(H2O)427H2O↑+10MgO+3Al2O3,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生成的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熔点很高的氧化物,附着表面会阻止燃烧,故答案为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②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溶于酸,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溶于酸、碱溶于,加入氢氧化钠溶于溶解后过滤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2) 镁燃烧时会与CO2反应,生成C和MgO,故答案为2Mg+CO2 == 2MgO+C;
(3)由于铝热反应后生成的Fe单质,未反应的Fe2O3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3+会继续与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为:Fe2O3 6H =2Fe3 3H2O 2Fe3+ + Fe = 3Fe2+,所以并不能说明铝热产物中不含有Fe2O3,故答案为不能,Fe2O3 6H =2Fe3 3H2O , 2Fe3+ + Fe = 3Fe2+。
【点睛】这种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线索的综合题目,往往会穿插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所以要求我们在解决这类题目时不要忽略氧化还原反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2. 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铁粉 2FeCl3+Cu=2FeCl2+CuCl2 Fe FeCl2 Fe和Cu HCl FeCl2 Cl2 CuCl2+Fe=FeCl2+Cu、2FeCl3+Fe=3FeCl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
【分析】(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3+存在;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了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结合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判断;
(2)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
(3)反应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未反应的氯化铁,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应是废液与过量的Fe反应,滤液②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未反应的铁,加入盐酸,过滤,回收铜,滤液⑤中含有氯化亚铁,与滤液②合并,通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存在Fe3+;配制含Fe2+的溶液时,为了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常加入铁粉(铁钉也可),使被氧气氧化形成的Fe3+还原为Fe2+,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变红;铁粉;
(2)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故答案为:2FeCl3+Cu═2FeCl2+CuCl2;
(3)A.废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未反应的氯化铁,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应是废液与过量的Fe反应,滤液②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和未反应的铁,加入盐酸,滤液⑤中也含有氯化亚铁,与滤液②合并后通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故答案为:Fe;FeCl2;Fe、Cu;HCl;FeCl2;Cl2;
B.废液中加入铁粉,发生CuCl2+Fe=Cu+FeCl2、2FeCl3+Fe=3FeCl2;滤渣中含有铁、铜,加入盐酸,铁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氯化亚铁与氯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故答案为:CuCl2+Fe=Cu+FeCl2、2FeCl3+Fe=3FeCl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废液中加入铁粉,铁能够与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容易漏写2FeCl3+Fe=3FeCl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