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申明亭是张贴榜文声明教化的,体现了政府重视基层治理,B项正确;仅仅根据法律当中的某一条款不能说明法律体系详实且完备,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到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项;申明亭的存在并不能证明地方治安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解析】根据材料“以公民为中心的智力结构”、“听取居民的意见”、“通过选举产生,向社区居民负责”等可知,美国社区治理呈现出民主化趋向,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拥有广泛政治权利,排除A项;社区运作受到政府的监督、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解析】据材料可知,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品,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的发展,蔗糖的产量和贸易量大增,蔗糖逐渐普及,C项正确;蔗糖逐渐普及不代表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日本和韩国大力发展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致力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还进一步发展食品加工业,这表明日本和韩国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并非是食品供应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项正确;冶炼技术是手工业技术,与农业发展没有关系,排除A项;农耕经济发展落后与农具朝轻便、小型方向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与动力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校、政府、工厂都重视时间,都有了学习工作的时间规定,这就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项正确;钟表16世纪就传入中国,但是并未对社会产生大的影响,改变人们观念的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张謇对时间的认识和呼吁,并未对实业救国思想是否兴起展开详细论述,排除C项;中国的近代化很不均衡,时间观念也是一样,通过张謇的呼吁“愿”,材料的“一些”政府机构可以看出,未能实现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法核电的使用既节约了发电成本,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核电的使用,没有涉及环境问题,排除A项;核电的使用不能推出能源革命取得突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法的科技竞争,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解析】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D项正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但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排除A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但同事也对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和挑战,排除B项;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是人工智能的本质,不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结果和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金箔的店址在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座西面东,专门制作销售佛经诸般金箔,希望主顾购买时辨认不误,以免上当云云。”可知,题干所述为宋代金箔包装纸上的防伪信息,说明宋代商人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商品品牌保护意识,善于推销和保护自己的商业品牌,A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较为畅通”与宋代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商业发展是否突破时空限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西域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解析】根据材料“到17世纪末,荷兰的饮茶已较普遍,茶叶很少放在药店出售,而是放在杂货店售卖”和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茶叶在欧洲的大众消费,C项正确;材料强调全球贸易的发展,非荷兰对海上贸易的垄断,排除A项;材料与消费观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结合所学,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同时期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希望从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中得到应对危机的启发,因此“苏联的报告和材料备受关注”,D项正确;“苏联模式”最终形成于1936年,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排除B项;19世纪早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体现的是亚投行的投资涉及地区、民众受益范围广泛,说明的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度受到冲击,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亚投行的建立对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方面的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题干中元大都为新建国都,其布局体现了周礼中规定的王都的原则,且城门与宫殿命名也多取自《易经》,这说明元大都城市设计建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元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全盘接受”表述绝对,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元代城市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水平的对比,排除B项;题干没有关于中原物产和人力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据材料“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可知,泉州等沿海地区的民居,一般是当地人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建造,说明古民居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并不是经济水平,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对游客的吸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是传统风俗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据材料可知,18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从乡村走向城市,说明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C项正确;传统的乡村社会完全解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启蒙运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而非是贫富分化加剧,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据材料“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因消防队的组建属于近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说明消防队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的组建推动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中国近代消防队的发展,而不是中国警察部队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消防队的发展,没有涉及农村,不体现乡村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治安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2)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原因:改变了欧洲、亚洲、非洲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材料一“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一“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一“《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一“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政府推动。(2)历史背景:根据“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得出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等方面分析作答。原因:根据材料“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得出改变了欧洲、亚洲、非洲的粮食生产结构;根据“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得出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8.(1)使用机器生产;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细化;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实行倒班制;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2)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立法保障;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影响: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增强女性权利意识;推动女权运动。
【解析】(1)根据材料“动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可分析出使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可分析出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根据材料“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可分析出劳动分工细化;根据材料“工厂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可分析出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根据材料“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可分析出实行倒班制,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2)原因:据材料“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立法保障;据材料“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得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影响:从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得出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据材料“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得出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据材料“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得出增强女性权利意识;据材料“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得出推动女权运动。
19.(1)表现:泉州成为重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贸易规模大、种类多;外商云集。原因:政府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2)变迁:主导国家,由中国变为葡、西等西方殖民国家;贸易航线,从区域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认识: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对外贸易:应积极推动构建海洋贸易新秩序。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泉州成为内连晋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可知,泉州成为重要港口;根据材一“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号为天下最。’”可知,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根据材料一“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憧数千”“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号为天下最”可知,贸易规模大、种类多;根据材料一“涨海声中万国商”可知,外商云集。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可知,政府支持;根据材料“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数……号为天下最”“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僅数千”“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2)第一小问边区,根据材料二“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可知,主导国家由中国变为葡、西等西方殖民国家;根据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可知,贸易航线从区域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二“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可知,可从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对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推动构建海洋,贸易新秩序。
20.示例 论题: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缘于多种因素的推动。 阐述:15 17世纪,在西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欧洲社会兴起“黄金热”,同时,生产力的进步和技术知识的积累,推动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善了交通条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西方殖民者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这些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近代交通工具进一步革新,除了对外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列强还大肆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期,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扩张、生产力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等均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结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论题”,依据材料说明与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缘于多种因素的推动”。“阐述”,可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的相关史实等内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多重因素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绝密★启用前
崇德实验中学2024年1月高二月考试卷1.8
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本题3分)申明亭是明清两代在各方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明律·刑律·杂犯篇》规定:“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清律亦同。这表明明清时期( )
A. 法律体系详实完备
B. 重视基层治理
C. 地方行政机构健全
D. 地方治安混乱
2.(本题3分)美国学者博克斯把美国社区治理模式称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智力结构”,市政府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通过选举产生,向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居民可以建立独立的自治组织或参加社团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社区董事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这可以说明美国( )
A. 民众拥有广泛政治权利
B. 社区运作不受政府的限制
C. 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D. 社区治理呈现民主化趋向
3.(本题3分)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
A. 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B. 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 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
D. 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4.(本题3分)近年来,日本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农户注重专业化生产,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如苹果农场着力发展苹果汁、苹果酱生产;韩国以京畿道为例,在政府农村创业支持下,大量农村居民引进设备,开展生产桔梗粉、桔梗饮料、桔梗糖稀等产品及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
A. 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B.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C. 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D. 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5.(本题3分)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 冶炼技术水平不高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 农耕经济发展落后
D. 动力革命的需求不足
6.(本题3分)16世纪,钟表通过澳门传入中国。清末,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近代( )
A. 计时工具的巨大影响
B. 社会生活的变化
C. 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D. 时间观念的普及
7.(本题3分)1983年,法国核电成本每度为0.16法郎,而煤电成本为0.30法郎。这一年,法国核电厂发电量为1370亿度,共节约发电成本约200亿法郎。1982年,美国从核电获益17亿美元左右。核电成本比煤电每度低0.57美分。这表明( )
A. 环境问题引发能源革命
B. 核能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C. 人类能源革命取得突破
D. 清洁能源成为科技竞争焦点
8.(本题3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多领域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北京公安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处理海量案件和警情数据,利用机器大脑每小时可处理1.2万封信件,0.3秒内可检索到关键词的匹配结果。可见,人工智能技术( )
A. 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B. 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C. 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D. 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9.(本题3分)考古学者在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内发现了珍贵的宋代金箔包装纸。纸上文字明确指出,金箔的店址在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座西面东,专门制作销售佛经诸般金箔,希望主顾购买时辨认不误,以免上当云云。这反映出宋代( )
A. 商人具有品牌保护意识
B. 陆上丝绸之路较为畅通
C. 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D. 佛教开始传到西域地区
10.(本题3分)茶叶最初在欧洲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普通民众一般消费不起。到17世纪末,荷兰的饮茶已较普遍,茶叶很少放在药店出售,而是放在杂货店售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荷兰垄断了亚欧间的海上贸易
B.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C.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的发展
D. 欧洲医疗条件的改善
11.(本题3分)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 “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 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 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12.(本题3分)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亚投行的成立( )
A. 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B. 推动了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取代
C. 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3.(本题3分)元世祖时,在金中都旧城址的东北旷野上建筑新城,新城定名大都。大都城市布局遵循《周礼·考工记》中王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城门与宫殿也多取《易经》命名。这反映出( )
A. 元统治者全盘接受儒家文化
B. 城市设计建筑水平世界领先
C. 城建思想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D. 中原的物产和人力资源丰富
14.(本题3分)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这说明古民居风格( )
A. 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
B. 造型各异以吸引游客
C. 由当地传统风俗决定
D. 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5.(本题3分)18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的国家。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传统的乡村社会完全解体
B. 启蒙运动有助于资产阶级统治
C.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D. “光荣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16.(本题3分)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 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 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C. 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 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
17.(本题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材料二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弗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有历史学家在评述玉米在世界上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说明历史学家说玉米在世界上传播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的原因。
18.(本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8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进行,尤其是动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格局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原工业化时期的作坊制、家庭制、工场制逐步消退,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厂制生产开始兴起。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以韦奇伍德的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为例,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近代工厂制度兴起后,为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工厂主制订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对工厂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男性主导了全日制初等教育领域,社会和父母更重视男孩子的教育,高等教育就是男性的特权。与男生相比,女生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坚持女子教育目标要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相一致。女子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跳舞和绘画等课程。从事教师行业一般都是未婚女性的权宜之计,但是对于男性教师却没有这样的限制。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以后,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69年,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贺鹭《十九世纪英国女子教育的保守与革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工厂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原因及影响。
19.(本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成为内连晋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番商”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街头出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材料二 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的表现,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变迁,并谈谈对海上丝路变迁的认识。
20.(本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到工业革命时期才最后成熟。世界市场成熟的过程中,流通的货物品种发生了变化。地理大发现初期以奢侈品流通为主流的趋势被以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商品,如纺织品、矿产品和金属制品等为主流的趋势所取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居民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在世界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掠夺和榨取财富的活动也由一个地区扩大到世界范围。到了19世纪,欧美那些现代化先行国家统一的国内市场的最终确立,对世界市场的定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沈汉《论世界市场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