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23:34:53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C
【详解】萎蔫的菜叶由于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因此细胞发生渗透作用重新吸水,恢复挺拔,而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要),C符合题意。
2.D
【详解】A、①是自由扩散,②和③属于协助扩散,都是被动运输,A错误;B、影响②③物质运输速率除了转运蛋白数量外,也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有关,B错误;C、通道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特异性,所以对转运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等有选择性,C错误;D、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其中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来转运物质,D正确。
3.C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淀粉酶能使淀粉在短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说明了酶的高效性;而对麦芽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说明了酶的专一性,故C正确,A、B、D错误。
4.C
【详解】A、不同的酶最适温度、最适pH不同,A错误;B、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B错误;C、温度过高、过酸、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C正确;D、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低, D错误。
5.B
【详解】A、题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甲表示磷酸基团,A正确;B、题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乙表示核糖,B错误;C、题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丙表示腺嘌呤,C正确;D、a、b表示特殊的化学键,该化学键不稳定,断裂时可以释放能量,D正确。
6.A
【详解】A、ATP的ATP含量低,但转化迅速,A正确;B、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氧化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错误;C、ATP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远离A 的化学键不稳定,易断裂释放能量,C错误;D、ATP是细胞内主要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各项生命活动也不都是由 ATP水解提供,如水的光解,D错误。
7.A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正确;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能量,并产生ATP,但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B错误;C、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最终形成酒精或者是乳酸,C错误;D、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错误。
8.B
【详解】A、乳酸发酵时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不出现涨袋现象,A错误;B、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出现酒味,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造成的,B正确;C、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会出现涨袋的现象,C错误;D、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吸线粒体,D错误。
9.C
【详解】C、提倡进行慢跑以维持肌肉等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了乳酸的大量积累,C错误。
10.D
【详解】叶绿体色素有四种,经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而色素带缺叶黄素这个条带,从下到上位于第3条。
11.D
【详解】A、图示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因此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B、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C3的还原速率减慢,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会增加,B错误;C、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因此进入叶绿体的CO2需要先经过固定形成C3后才能被NADPH还原,C错误;D、光反应产生的NADPH含有少量的能量,因此NADPH既能还原C3,也能为C3还原提供能量,D正确。
12.D
【详解】A、卡尔文等用小球藻等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到三碳化合物再到有机物的过程,A错误;B、希尔制取叶绿体悬液并加入铁盐,证明了离体的叶绿体可发生水的光解释放了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是恩格尔曼证明的,B错误;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且18O是稳定性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C错误;D、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实验,以好氧细菌为指示生物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D正确。
13.B
【详解】A、由题图曲线可知,从A→B即6时~10时气温上升,光照强度增强,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B、C点对应的现象是光合午休现象,B→C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B错误;C、C→D光合午休现象逐渐消失,气孔打开,二氧化碳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D、D→E处于一天的下午,光照强度减弱,气温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
14.ABD
【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D、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都需要消耗ATP,D正确。
15.AD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t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一直升高,A正确;B、低温适合酶的保存,因此t1更适合,B错误;C、高温破坏酶的结构,t3温度较高,对酶的结构破坏更大,C错误;D、温度为t2时,酶活性最大,反应更容易发生,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最显著,D正确。
16.BD
【详解】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错误;B、通入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结果的观察,甲组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干扰,B正确;C、将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溶液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C错误;D、乙组B瓶中没有装酵母菌培养液的空间中含有氧气,B瓶先封口一段时间把氧气消耗完,才能形成无氧环境,D正确。
17.BD
【详解】A、过程①是ATP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错误;B、过程②是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吸收营养物质,B正确;C、过程①中的磷酸基团与ADP结合,不是使蛋白质分子磷酸化,C错误;D、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过程①②的转化机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D正确。
18.AC
【详解】A、由于景天科植物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所以白天适当提高CO2浓度,其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提高,A错误;B、景天科植物气孔白天关闭正好应对了高温干旱的环境,避免了水分大量蒸发,同时其固定CO2的机制也保证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可推测其可能生活在高温干旱地区,B正确;C、白天景天科植物叶肉细胞内苹果酸会通过脱羧作用形成CO2参与光合作用,进而合成葡萄糖,显然白天苹果酸的含量和葡萄糖的含量呈负相关,C错误;D、景天科植物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除了来源于苹果酸的分解外,还有呼吸作用产生的CO2,D正确。
19.(1)自由扩散 离子和较小的有机分子 种类和数量 空间结构
(2)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
(3)bcd b e
(4)不需要
【详解】(1)略(2)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3)被动转运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bcd。氧气运转过程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D表示糖蛋白,为膜外侧,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4)白细胞的细胞膜吞噬病菌的过程属于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20.(1)pH 产生5mLO 所用的时间 底物浓度、温度等除pH外的其他变量(合理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否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增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超过一定范围,随pH增大,酶的活性降低
(4)温度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详解】(1)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氧气产生量为5mL时所用时间。无关变量有底物浓度、底物含量、温度等除pH外的其他变量。(2)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不能确定H2O2酶的最适pH值,只能确定最适pH在8左右。(3)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增大,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超过一定范围,随pH增大,酶的活性降低。(4)温度会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设计实验时不建议用H2O2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1.(1)腺苷三磷酸 A-P~P~P
(2)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3)吸能反应
(4)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结构简式为:A-P~P~P。(2)对于动物和人而言,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见,图中的a、b分别代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3)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4)在人和动物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将ADP转化成ATP的反应,可以在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22.(1)H2O ①③④ 线粒体内膜上
(2)有氧呼吸
(3)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 <
【详解】(1)图中①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 E 是酒精、 B 是二氧化碳,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A 是水, C 是 NADH([H]、还原型辅酶Ⅰ),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D 是氧气。故图中 A 和 C 代表的物质分别是H2O、 NADH ([H]、还原型辅酶Ⅰ)。图中有氧呼吸的完整过程包括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过程④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2)在适宜温度下,装置内的鲜樱桃可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会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但产生的二氧化碳被 NaOH 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变小,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进行无氧呼吸是不消耗气体的,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瓶内压强不变,所以液滴左移由有氧呼吸引起。(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该实验的变量是:樱桃是否机械损伤。因此①第二步骤为: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且适宜。第三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即比较 a 、 b 数值的大小。②通过实验结论倒推,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故实验结果是 a < b 。
23.(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α+b 叶绿体基质
(2)增大光照强度(或增加CO2浓度) CO2浓度
(3)右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曲线分析可知:a表示呼吸强度,A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为光补偿点,B表示光饱和点,b表示此时的净光合作用下CO2的吸收量。(1)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此时细胞中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为光合作用的总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呼吸量,即a+b。CO2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故叶绿体中消耗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曲线中,当光照强度小于光饱和B点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3)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呼吸强度增大;又25℃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温度调节到30℃,光合作用强度有所减弱,所以A点将向右移动。绝密★启用前
崇德实验中学2024年1月高一月考试卷1.8
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本题2分)将刚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含水量能够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 细胞以自由扩散形式吸水
B. 细胞以主动运输形式吸水
C. 细胞以协助扩散形式吸水
D. 细胞以胞吞形式吸水
2.(本题2分)图中①②③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③代表两种被动运输,②代表主动运输
B. ②③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故其物质运输速率只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
C. 通道蛋白对转运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等没有选择性
D. 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来转运物质
3.(本题2分)①和无机催化剂相比,淀粉酶能在更短时间内催化淀粉水解。②淀粉酶不能使麦芽糖发生 水解。这些体现了酶的
A. 高效性和多样性
B. 催化性和专一性
C. 高效性和专一性
D. 催化性和高效性
4.(本题2分)如图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酶最适温度、最适pH相同
B. 最适温度比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
C.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D. 处于最适温度、最适pH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高
5.(本题2分)下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甲、乙和丙表示构成ATP的小分子物质,a、b表示某种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磷酸基团
B. 乙表示脱氧核糖
C. 丙表示腺嘌呤
D. a、b表示的化学键不稳定
6.(本题2分)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ATP含量低,但转化迅速
B. 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生要来自细胞内 ATP 的水解
C. ATP含有三个特殊化学键,远离A 的化学键不稳定,易断裂释放能量
D. ATP 仅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各项生命活动均由 ATP水解提供
7.(本题2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A. 都能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
B. 都能产生大量ATP
C. 都能彻底分解有机物
D. 都能产生乳酸
8.(本题2分)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胀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下列对胀袋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出现胀袋可能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
B. 如果有酒味产生,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造成的
C. 只要酸奶包装袋密封完好,就不会出现胀袋现象
D. 酸奶制作过程中,乳酸菌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9.(本题2分)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不合理的是( )
A. 降低温度和氧气含量来储存水果和粮食
B. 用透气的“创可贴”或纱布包扎伤口
C. 提倡进行冲刺跑等剧烈运动
D. 花盆土壤板结时及时松土透气
10.(本题2分)某科研团队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对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下至上),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11.(本题2分)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某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 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会减少
C. 进入叶绿体的CO2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 NADPH既是还原剂,也能为该反应提供能量
12.(本题2分)下列有关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卡尔文等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最终探明了
B. 希尔制取叶绿体悬液并加入氧化剂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CO2
D. 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实验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13.(本题2分)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从A→B主要原因是上午光照逐渐增强
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C. 从C→D主要原因是CO2供应逐渐增加
D. 从D→E主要原因是下午光照逐渐减弱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14.(本题3分)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 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15.(本题3分)如图表示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t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B. 温度在t2时比在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C. 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D. 温度为t2时,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最显著
16.(本题3分)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无氧、有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 甲组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B瓶溶液变成紫色,则可证明有酒精产生
D. 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
17.(本题3分)细胞内ATP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的能量只能来源于细胞呼吸
B. 过程②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C. 过程①中的磷酸基团会使蛋白质分子磷酸化
D. 过程①②的转化机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18.(本题3分)格鲁于1682年所写的书中提到芦荟有时尝起来是酸的,班杰明·海那发现:落地生根的叶子在早晨嚼起来是酸的,到中午时则无味,晚时则略苦,有科学家后来以石蕊试纸证实了海那的发现。原来景天科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的叶子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其部分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白天适当提高CO2浓度,景天科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将随之提高
B. 由景天科植物特殊的CO2固定方式推测其可能生活在高温干旱地区
C. 白天景天科植物叶肉细胞内苹果酸的含量和葡萄糖的含量可能呈正相关
D. 景天科植物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不只来源于苹果酸的分解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综合题
19.(本题1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除了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___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必须借助于转运蛋白。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_________,或转运蛋_________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B代表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性。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填编号),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_________(填编号)。
(4)若该图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菌的过程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20.(本题2分)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分组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底物与试剂 H2O2溶液/mL 0.5 0.5 0.5 0.5 0.5
肝脏研磨液/滴 1 1 1 1 1
磷酸缓冲液/mL 2 2 2 2 2
实验条件 pH 5 6 7 8 9
其他条件 37℃水浴
气体产生量为5mL时的所用时间/min 153 83 35 8 36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因变量可用__________来表示,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列举2个)。
(2)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可通过___________来加快反应速率,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是否能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_________。
(3)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时不建议用H2O2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1.(本题4分)有关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图所示,完成以下问题:
(1)ATP是___________的英文名称缩写,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2)图中的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4)在人和动物细胞中,ADP转化成ATP的反应,可以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中进行。
22.(本题4分)如图1表示樱桃的细胞呼吸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是一种利用樱桃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装置。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中B代表CO2,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图中有氧呼吸的完整过程包括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④在___________上进行。
(2)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min后,测得液滴向左移动了一定距离,则该移动通常由樱桃的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引起。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改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验证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照图中装置进行操作,30min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另设套装置,向容器内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且适宜。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第三步:比较a、b数值的大小。
②实验结果:a___________b(填>、<、=)。
实验结论: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
23.(本题4分)图曲线表示在25℃、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樱桃西红柿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樱桃西红柿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__(用纵坐标上的字母表示)。叶绿体中消耗CO2的场所是_______。
(2)当光照强度小于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当光照强度介于B、C之间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
(3)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到30℃,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