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23:41:34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崇德实验中学2024年1月高三月考试卷1.9
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本题2分)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中某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中A~C表示相应物质或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在A上移动的方向为由左向右
B. 该过程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发生
C. 图示不同的B合成的C空间结构不同
D. 基因被甲基化后将直接抑制该过程
2.(本题2分)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A可编码一条含m个氨基酸的肽链,在紫外线照射下,该基因内部插入了三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转录形成的mRNA至少含有m个碱基
B. 基因A突变成基因a后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C. A、a基因的区别不只体现在碱基序列的不同,长度也有差别
D. 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方式,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3.(本题2分)趋同进化是指亲属关系疏远的物种,由于生活环境相似,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特征。如海豚(哺乳动物)、鲨鱼(鱼类)和一种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鱼龙(爬行动物)都进化出了近乎相同的身体结构,它们的身体都呈流线型,背鳍和尾鳍的位置也大致相同。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控制海豚、鲨鱼、鱼龙流线型身体的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库中
C. 海豚、鲨鱼、鱼龙进化出近乎相同的身体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类活动也可导致物种的趋同进化,其进化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本题2分)当你用玻璃杯端着一杯热水时,虽然很烫但你也不会轻易地松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手握水杯感受到烫的过程属于反射
B. 感觉杯子很烫松手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C. 在大脑皮层中手的代表区比足的代表区所占面积更大
D. 该行为反映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5.(本题2分)人在长跑过程中,会出现相关生理反应:①呼吸加快;②大汗淋漓;③大量消耗血糖;④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关于这些生理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加快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中氧含量的稳定
B. 机体失水增多引起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 毛细血管舒张、大量出汗有利于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
D. 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以促进肝糖原分解
6.(本题2分)婴儿看到母亲或母亲经过婴儿时,婴儿会出现头向后仰、四肢向外伸直,继而双臂向上抬举并向内屈曲的表现,该表现被称为拥抱反射。该反射属于暂时性原始反射,常伴有肾上腺素飙升、心率升高等,是婴儿前期十分重要的与生俱来的初始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婴儿的拥抱反射属于先天就有的反射
B. 肾上腺素飙升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的结果
C. 上述过程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配合
D. 拥抱反射存在一定时间后可能会消失
7.(本题2分)世卫组织(WHO)建议9~14岁是接种 HPV疫苗的黄金年龄,某省开展适龄女生免费接种2次国产二价 HPV疫苗。HPV所侵染的细胞表面的 HLA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水平下降,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裂解靶细胞,使之发生程序性死亡
B. 被感染细胞表面的HLA 分子表达水平下降,致使免疫自稳功能减弱
C. 一定时间内接种2剂次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感染 HPV后,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8.(本题2分)图示4种与免疫相关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种细胞统称为淋巴细胞
B. 免疫活性物质都由这4种细胞产生
C. 4种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D. 4种细胞都可以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9.(本题2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B. 用生长素处理西红柿未授粉的柱头可以得到无籽西红柿
C. 单侧光照会导致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
D. 茎的背地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0.(本题2分)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例如光、温度和重力等)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遇大雨易穗上发芽与脱落酸有关
B. 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核糖体上影响基因的表达
C.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 通过调控温度、光照时间或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者延迟花期的作用
11.(本题2分)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将要结束时,垄间定植甜瓜,将再一次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潜叶蝇是甜瓜的害虫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
B. 玫瑰可吸引天敌防治害虫,甜瓜与玫瑰邻作后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C. 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草莓与甜瓜之间竞争程度加强
D. 若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潜叶蝇,则说明潜叶蝇是一种趋光性昆虫
12.(本题2分)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果园中生物的种类增多,例如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养殖蚯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生态果园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 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C. 果园中养殖鸡、鸭时,其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从而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
D. 光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通过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
13.(本题2分)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含有多种有害的放射性元素,一旦排放入海,将严重威胁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有关人员调查某海域得到能量流动的数据图如下,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若生态系统没有丁将会崩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放射性元素会影响全球海洋,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B.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8%
C. 放射性元素通过食物链逐级累积,在丁体内含量最高
D. 一般来说,甲的总干重通常大于乙和两的总干重之和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14.(本题3分)下表是几种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名称和相关染色体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名称 相关情况
Criduchat综合征 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
Patan综合征 13号染色体多一条
Turner综合征 X染色体缺失一条(XO)
A.猫叫综合征与Criduchat综合征的病因存在差异
B. Patan综合征是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Ⅰ时1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C. Turner综合征一定是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致
D. 表中所示的三种遗传病均可通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15.(本题3分)过度疲劳、饮食不当等因素易降低人体防御功能,痢疾杆菌易感染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痢疾杆菌细胞与人体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只有核糖体
B. 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体液免疫
C. 痢疾杆菌侵入机体后,被浆细胞特异识别后分泌抗体
D. 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
16.(本题3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B. 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促进萌发,细胞分裂素抑制萌发
C.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D.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17.(本题3分)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湖南省曾经是林麝重要分布区域之一,但20世纪下叶以来,其野外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现存林麝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南的少数自然保护地内,数量稀少,极度濒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于林麝活动能力强,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 对林麝种群密度变化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 20世纪下叶以来,林麝种群数量锐减说明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林麝种群K值
18.(本题3分)图为某一湖泊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L表示能量值(单位相同)、甲~丙表示不同营养级。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A仅指可见光中的一小部分
B. 能量E、F、G、H指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C. 能量J是分解者分解乙的遗体残骸和粪便释放的能量
D. 若某种生物是杂食性生物,它可能同时占据乙、丙两个营养级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综合题
19.(本题2分)2023年 10月 23日,竹溪县融媒体中心退休干部、竹溪县启良生物研究所负责人甘启良先生被湖北中医药大学特聘为客座教授。他退休后,凭借着对故土的热爱,踏遍了竹溪的山山水水,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种,编撰了《竹溪植物志》和《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竹溪中药资源志》。2023年 10月相继有报道,在竹溪,竹山,丹江等地都发现了野生大豆的小种群,它们是大豆的原始祖先,具有极高的遗传价值和科研价值,这能够摆脱美国对我国大豆的“卡脖子”问题。请利用我们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巴山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让野生大豆生存下来,达尔文认为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_______和________。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________,不能进行______,从而有许多表型差距,体现了生物的______多样性。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杂交育种,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____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 2,这种方法称为_____育种。
(3)在诱变种植大豆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0.(本题4分)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小麦抗锈病的隐性突变基因b(基因B中的一个碱基A变成G),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突变是指____;基因B突变为b后,组成基因的碱基数量____。
(2)基因b首端有启动子序列,启动子中一段DNA单链序列TAGCTG。自然界中与该序列碱基数量相同的DNA片段最多有____种。基因可以储存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____。
(3)基因b影响小麦基因P的转录,使得酶P减少,从而表现出锈病抗性。据此推测,不抗锈病小麦细胞中基因P转录的mRNA量比抗锈病小麦细胞____。
(4)某小麦群体中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0%,假如该群体每增加一代,抗锈病植株增加10%、不抗锈病植株减少10%,则子一代中,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结果保留整数)。
21.(本题6分)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常见的有糖尿病足病、肾病、眼病、脑病、心脏病等,对人体的危害极高。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稳态的调节是______ (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中枢位于______。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还有______ (答两点)。
(2)如图为某人饭后一段时间再运动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中曲线 ab段胰岛素分泌量______,de段血糖的去路主要是______。
(3)研究发现激素 M 参与血糖调节,给小鼠静脉注射0.2 mL 0.01%的激素 M 后,激素 M作用于肝细胞使小鼠的血糖降低,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
22.(本题2分)腺病毒肺炎是儿童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一般伴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等腺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研究人员以有无胸腔积液作为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无胸腔积液 有胸腔积液
年龄(月) 26.24 44.22
发热天数(d) 5.29 11.64
淋巴细胞(×109/L) 7.09 1.8
CD4+T细胞(×109/L) 270.88 67.14
CD8+T细胞(×109/L) 173.22 41.45
(1)患儿体温上升过程中,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抗体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____。鼻咽拭子抗体检测的原理是____。
(3)胸腔中的积液属于内环境组成中的____(成分),积液的形成与炎症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表中数据显示,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发热天数长,病情更为严重,这与宿主的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理由是____。
(4)CD4+T细胞等辅助性T细胞在____免疫中起关键作用,CD8+T细胞受腺病毒刺激后分裂并分化,形成____。
23.(本题2分)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植物乙的危害。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植物甲和乙进行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填“催化”或“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在进行该实验之前,通常需要先进行次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___________的生理作用相似。据图分析,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植物生长调节剂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已知植物甲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则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M应选择的时期为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A
【详解】A、图中A是mRNA,B是核糖体,C是正在合成的多肽,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根据C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到右,A正确;B、图示为翻译过程,不会在细胞核中发生,B错误;C、由于图中多个核糖体所用的模板相同,所以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相同,C错误;D、图示为翻译过程,而DNA甲基化会抑制RNA聚合酶与基因特定部位的结合,影响转录,D错误。
2.C
【详解】A、m个氨基酸对应m个密码子,另外还应有一个终止密码子,即至少有m+1个密码子,A错误;B、在基因A纯合、A对a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一个A基因突变成a基因,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C、根据题意,A基因内部插入了三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a,这个过程改变了碱基序列,也改变了基因的长度,C正确;D、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定向改造某些基因,直接通过相关仪器合成新基因,故突变并不是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方式,D错误。
3.B
【详解】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基因库是指同一物种同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海豚、鲨鱼、鱼龙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C、海豚、鲨鱼、鱼龙进化出近乎相同的身体结构是相同环境选择的结果,C正确;D、人类活动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可导致各物种趋同进化,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4.A
【详解】A、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手握水杯感受到烫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 错误;B、感觉杯子很烫松手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C、手的运动精细度高于足,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中所占面积较大,足的代表区所占面积较小,C正确;D、不松手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低级中枢,从而控制不自觉松手这一动作,反映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D正确。
5.D
【详解】A、通过呼吸加快可以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中氧含量的稳定,从而保障细胞呼吸的顺利进行,A正确;B、机体失水增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继而促进水的重吸收,B正确;C、由于长跑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因此可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大量出汗来增加散热,从而使产热等于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C正确;D、胰岛 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不是胰高血糖素,D错误。
6.B
【详解】A、婴儿的拥抱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就有的反射,A正确;B、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产生的,B错误;C、根据题干:婴儿看到母亲或母亲经过婴儿时,婴儿会出现头向后仰、四肢向外伸直,继而双臂向上抬举并向内屈曲的表现,该表现被称为拥抱反射。该反射属于暂时性原始反射,常伴有肾上腺素飙升、心率升高等,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配合,C正确;D、拥抱反射属于暂时性原始反射,一定时间后可能会消失,D正确。
7.B
【详解】A、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裂解靶细胞,使之发生程序性死亡,即发生细胞凋亡,对于机体是有利的,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HPV所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水平下降,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对于癌症的预防应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C、在一定时间内,接种2剂次疫苗相当于激发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D、HPV感染后,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液免疫中,B细胞在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的两个信号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正确。
8.D
【详解】A、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不包括树突状细胞核巨噬细胞,A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泪腺、汗腺细胞可产生溶菌酶,B错误;C、T淋巴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没有处理呈递抗原的能力,C错误;D、4种细胞都可以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可分裂分化产生特定的细胞等,D正确。
9.D
【详解】A、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在侧芽积累,芽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生长素抑制芽生长,A正确;B、子房壁在发育成果皮时要从发育着的种子处获得生长素,如果西红柿雌花不授粉,子房里没有发育着的种子,可以用生长素处理柱头,可以得到无籽西红柿,B正确;C、单侧光影响下,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C正确;D、茎的背地性生长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没有体现两重性,D错误。
10.B
【详解】A、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高温使脱落酸降解,同时大雨天气给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A正确;B、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转录,B错误;C、“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这种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C正确;D、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者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者延迟花期的作用;利用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D正确。
11.C
【详解】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由于草莓与甜瓜的种植存在时间差,因此两者之间竞争程度较弱,C错误。
12.B
【详解】A、对生态果园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A错误;B、果树固定的太阳能,即果树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C、果园中养殖鸡、鸭时,其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分解者利用,但不能被果树利用,C错误;D、草菇属于分解者,不属于生产者,D错误。
13.C
【详解】题图分析:图示为生态系统中成分的能量值,甲可以吸收太阳能,所以甲是生产者。甲、乙、丙都有能量流入丁,所以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A、放射性元素会影响全球海洋,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A正确;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甲是生产者,因此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7.5×106。甲、乙、丙都有能量流入丁,所以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乙)和第三营养级(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7×105)÷(1.5×106)×100%=18%,B正确;C、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放射性元素通过食物链逐级累积,在丙体内含量最高,C错误;D、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因此一般来说,甲的总干重通常大于乙和两的总干重之和,D正确。
14.AD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所引起,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riduchat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所以,二者的病因存在差异,A正确;B、Patan综合征是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Ⅰ时1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Ⅱ时13号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所致,B错误;C、Turner综合征可能是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致,也可能是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致,C错误;D、依据表中信息可知,三种遗传病均属于染色体水平上发生的变异,所以,均可通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
15.ABC
【详解】A、痢疾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人体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A错误;B、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D正确。
16.AC
【详解】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A正确;B、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B错误;C、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植物生长,C正确;D、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D错误。
17.AC
【详解】A、林麝属于濒危动物,个体数量较少,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避免对其生命活动造成影响,A错误;B、影响林麝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性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正确;C、由于20世纪下叶以来林麝种群数量锐减,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推测其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也可能是其他年龄结构,但由于环境因素导致个体大量死亡,C错误;D、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提高林麝种群的K值,D正确。
18.ABD
【详解】A、生产者只能吸收可见光,所以能量A仅指可见光中的一小部分,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能量E、F、G、H指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正确;C、能量J是分解者分解乙的遗体残骸和丙粪便释放的能量,C错误;D、若某种生物是杂食性生物,它可能捕食甲和乙两个营养级的生物,则该生物可能同时占据乙、丙两个营养级,D正确。
19.(1)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环境的定向选择 地理隔离 基因交流 遗传
(2)花药 单倍体
(3)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详解】(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再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才导致生物适应性的形成,使野生大豆在大巴山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生存下来。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有许多表型差距,但还没有形成新的物种,故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多样性。(2)要判断野生大豆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即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杂交育种进行集优,为了加快育种进程,还可以进行单倍体育种,即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进行秋水仙素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再选育成所需的新品种 2。(3)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故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所以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杂合子可以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这样才能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
20.(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不变
(2)64 碱基对(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多
(4)12
【详解】(1)由题意可知,该基因突变是因为发生了碱基的替换,碱基发生替换后不影响组成基因的碱基的数量。(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TAGCTG配对的DNA单链序列为ATCGAC,该单链序列共6个碱基,自然界中DNA分子为双链,每条链是3个碱基,而碱基的种类是4种,所以自然界中与该序列碱基数量相同的DNA片段最多有43=64种;核酸之所以能够储存遗传信息,是因为其碱基对(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了信息。(3)由题意可知,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P的转录,使其表现为抗锈病,不抗锈植株的基因为B,无法抑制P的表达,故基因P转录的mRNA量比抗锈病细胞多。(4)假设植株的总株数为100株,已知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0%,假如该群体每增加一代,抗锈病植株增加10%、不抗锈病植株减少10%,则第二代中,抗病植株为10×(1+10%)×(1+10%)=12.1株,不抗病植株为90×(1-10%)×(1-10%)=72.9株,则第二代抗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约为12%。
21.(1)神经—体液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2)增加 进入组织细胞并进行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3)微量高效
【详解】(1)血糖浓度变化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行调节,该过程为激素调节;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相关神经传至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综合与分析后,通过相关神经再次作用于胰岛以及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浓度的稳定,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因此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但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2)识图分析可知,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升高,血糖浓度升高会引起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的胰岛素增加,de段时运动导致代谢增强,血糖浓度降低,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该过程中血糖的主要去路是进入组织细胞并进行氧化分解提供能量。(3)根据题意,给小鼠静脉注射0.2 mL 0.01%的激素 M 后,激素 M作用于肝细胞使小鼠的血糖降低,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性的特点。
22.(1)大于
(2)免疫活性物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组织液 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少于无胸腔积液组
(4)体液免疫和细胞(或特异性) 新的细胞毒性(CD8+)T细胞和记忆(T)细胞
【详解】(1)患儿体温上升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鼻咽拭子抗体检测的原理是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3)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胸腔中的积液属于内环境组成中的组织液,积液的形成与炎症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表中数据显示,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少于无胸腔积液组,因此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较重与宿主的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4)CD4+T细胞等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CD8+T细胞受腺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CD8+)T细胞和记忆T细胞。之后,新形成的细胞毒性(CD8+)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靶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物质发挥杀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
23.(1)调节
(2)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脱落酸 1/400 该浓度下植物甲的落叶率较低,但植物乙的落叶率较高
(4)植物甲果实采摘后,植物乙果实大量成熟前(或10月之后到次年2月之前)
【详解】(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类似,均为信息分子,对植物有调节作用。(2)为减少盲目性,应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等。(3)由图知,稍物生长调节剂 M 能促进叶的脱落,因而植物生长调节剂 M 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生理功能相似;施加植的生长调节剂 M 对甲和乙可能都会造成影响,为抑制乙的传播和蔓延,结合图可知,植的生长调节剂 M 稀释浓度1/400时,对乙造成的落叶影响大,故应选择稀释浓度1/400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M 。(4)应在10月甲果实采收后,植物乙果实大量成熟前,即10月之后到次年2月之前,进行喷酒 M ,理由是此时不影响甲果实产量而抑制了乙的繁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