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7 18:28:41

文档简介

2023年下学期桃源县第一中学12月模块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教师:
作答要求:
1请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规范填涂考生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全部填涂和填写到答题卡上,凡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 土地面积广 B. 电力技术好 C. 太阳辐射强 D. 闲置屋顶多
2. 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A. 第一季度 B. 第二季度 C. 第三季度 D. 第四季度
3. 与相邻月份比较,8月发电量明显较低主要是因为( )
A. 白昼时间短 B. 沙尘天气多 C. 太阳高度小 D. 阴雨天气多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因此更适宜发展光伏屋顶,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光伏屋顶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非在沙漠戈璧等未利用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A错误;内蒙古经济欠发达,技术条件差,人烟稀少,住宅数量少,可利用闲置屋顶更少,BD错误,该题选C。
【2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量减上网电量等于居民用电量,即二者的差值越大,居民用电量越大。结合图可判断出第二季度(4、5、6月)居民用电量较其他季度更大。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3题详解】
6、8月的相邻月份为7月和9月。与9月相比,8月太阳高度更大,白昼时间更长,AC错误;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8月出现的可能性较低,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8月明显低于7月和9月,最可能是因为此时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云量较大,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故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②地势: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固体杂质、水汽少,透明度高,晴天多,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③天气:大气越干燥,晴天日数越多,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④坡向:阳坡强于阴坡、背风坡强于迎风坡。
下图中甲地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等值线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点是( )
A. 东厚西薄 B. 北厚南薄 C. 南厚北薄 D. 西厚东薄
5. 沿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反映了该纬度附近( )
A. 有东西向河流分布 B. 有南北向山脉分布
C. 有东西向山脉分布 D. 有南北向河流分布
6. 省会城市甲与图中地壳最薄处地壳厚度的最大差值为( )
A. 4.5km B. 4.8km C. 4.6km D. 5km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莫霍面等深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从西往东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越来越小,即由西往东莫霍面的深度越来越浅,也就是地壳越来越薄,所以该区域地壳厚度为西厚东薄,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34°N莫霍面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说明该地的莫霍面较南北两侧高,由于地壳厚度与地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据此可知,该地存在一东西走向的高地,正好印证了34°N附近一线有我国的东西向山脉—秦岭。对比四选项可知,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读图可知,省会城市甲城市正好在等值线数值43.5千米线上,依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图中等值线数值最小值在38.5-39千米之间,所以省会城市甲城市与最浅地壳处差值在4.5至5千米之间,对比四选项可知最大差值4.8千米符合,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等值线图等值线分为多种: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等值线的阅读有以下步骤:①读数据:看一下每条等值线的值;②比大小:比较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大小;③看弯曲:“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即等值线凸向高处,表明该地数值(气压、海拔等)较低;如果等值线凸向低处,则表明该地数值(气压、海拔等)较高;④看疏密:等值线越密集,表明数据(气压、海拔等)变化梯度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断层断裂最可能发生在(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一中生代前期
C. 新生代后期 D. 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
8. 图中乙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一中生代前期
C. 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恐龙化石岩层发生断层,但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岩层并未发生断层,所以图中断层应发生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后,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形成年代之前。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大型哺乳动物出现于新生代,所以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D正确,其他时间段与图示所给信息不符,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图片,乙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的岩层中间,三叶虫主要生活在古生代时期,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时期,因此乙地层形成于两个地质历史时期之间,即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B正确,其他时间段与图示所给信息不符,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三叶虫主要生活在古生代时期,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绝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大型哺乳动物出现于新生代。
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 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 B. 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
C. 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 D. 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10. 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
A. 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 B. 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
C. 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 D. 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兰阳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沿岸堆积下来,由风频图看出,该地盛行东风,东风携带岸边沙粒在沿海堆积形成沙丘,故A正确;河流搬运堆积和海浪搬运堆积一般都会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或沙滩,而不会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错误;该地盛行风为东风,且该地东侧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是盛行风吹来泥沙,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该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风,盛行风携带颗粒物从沙丘东侧吹向西侧,东侧为迎风坡,坡度小,风在此遇到沙丘阻挡,风速开始减小,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下来,西坡为背风坡,风速进一步降低,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后沉积下来,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沙丘成因: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崆山白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境内,距北京约400km。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温17℃,充满了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帘、石瀑布、石帘花等碳酸岩景观。下图为崆山白云洞内局部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②地貌景观进一步发育,最终形成( )
A. 石笋 B. 石钟乳 C. 石幔 D. 石柱
12. 形成图示①地貌景观的岩石( )
A. 遇水可溶性较差 B. 在我国贵州分布面积较少
C. 受温度变化影响,易沉淀 D. 与峰林地貌岩石类型不同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②地貌景观是石笋,其上部分是石钟乳,若进一步发育,石笋向上发育,石钟乳向下发育,最终连在一起形成石柱,D正确,AB错误;石幔仅是石钟乳进一步发育在溶洞顶部连在一起形成的景观,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形成图示①地貌景观的岩石是可溶性岩石,遇水可溶性较好,A错误;该地理景观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景观,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贵州分布较多,B错误;该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受温度变化影响,易沉淀,C正确;峰林地貌一般也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岩石与溶洞的岩石类型相同,D错误。故选C。
【点睛】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丛是基座相连的喀斯特山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演化而形成的,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选性好 B. 磨圆性好 C. 棱角分明 D. 大小均匀
14. 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反映( )
A. 气候逐渐变冷 B. 气候逐渐变暖 C. 气温反复升降 D. 气候持续稳定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终碛垄是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与流水堆积地貌有严格的分选性相比,冰川沉积物棱角分明,圆度差,无明显的层状结构,沉积物颗粒大小杂乱无章,分选性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与甲乙的位置相结合可判定,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冰川后退。冰川后退是气候逐渐变暖所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擦痕的长短不一,大的擦痕长数十厘米以上,小的擦线细似头发丝。
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 下切——抬升——堆积——崩塌 B. 崩塌——沉积——抬升——下切
C. 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D. 下切——沉积——侧蚀——沉积
16. 阶段3发育期间,若气候、地壳板块相对稳定,该河段( )
A. 河流流速显著加快 B. 河床两侧河漫滩逐渐形成
C. 河流水位明显下降 D. 河流含沙量急速增大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受堰塞影响,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下切——侧蚀——沉积——下切,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16题详解】
阶段3出现堰塞,相当于区域性基准侵蚀面抬高,河流流速将下降,溯源侵蚀将受到抑制,水位将上升,河流含沙量可能减小,故排除A、C、D;此时河流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加强,故河床两侧河漫滩逐渐形成,故B正确;故选择B。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植被覆盖率提高 C. 大气降水增多 D. 冷空气势力增强
18.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2月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根据图中曲线,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A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冷空气势力减弱,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7月气压值最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20.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 持续降低 B. 先降低,后升高 C. 持续增高 D. 先升高,后降低
21. “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 B. 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 C. 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 D. 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
【答案】19. D 20. B 21. 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地面高度约120km处,为高层大气的高度,D正确,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BC错误,对流层高度更低,A错误,所以选D。
【20题详解】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是先经过平流层,气温下降,再经过对流层,最后到达地面,气温升高,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甲—乙为高层大气,不会出现雷雨天气,雷雨天气是发生在对流层中,A错误;乙—丙段还是在高层大气,不会出现了臭氧层,臭氧层是出现在平流层中,B错误;丙—丁段中临近丁段主要位于平流层中,温度结构抑制对流,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丁—戊段,位于对流层,且高度不断下降,空气密度增大,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有“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句。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下面小题。
22. “人迹板桥霜”景象最可能形成在( )
A. 多云无风的子夜 B. 晴朗微风的凌晨 C. 晴朗无风的子夜 D. 晴朗大风的凌晨
23. 出现“人迹板桥霜”景象时( )
A. ①强③弱 B. ②强④弱 C. ③弱④强 D. ②强④强
24. 傍晚时分,某学生看见一轮红彤彤的夕阳从平静的湖上缓缓落下,顿时眼前泛起一道金光,惊叹天公之作。“红色的夕阳”和“湖上的金光”现象反映的大气作用分别是( )
A. 散射、散射 B. 反射、折射 C. 散射、折射 D. 散射、反射
【答案】22. B 23. B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人迹板桥霜”指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霜生成的天气条件是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晴天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故保温效应差,凌晨为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气温下降幅度更大,更易出现寒霜;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因此晴朗、微风的凌晨易出现寒霜,B正确,ACD错。故选B。
【23题详解】
由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出现“人迹板桥霜”景象时多为晴朗的天气,天气状况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没有影响;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强,地面辐射③强,由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④弱。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红色的夕阳”主要是傍晚时分,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径较长,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散射后,显现出来的是波长较长的红光;由材料“顿时眼前泛起一道金光”可知,“湖上的金光”现象反映的大气作用是反射。综合上述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故选D。
【点睛】影响白天气温的主要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散热,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影响夜晚气温的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气温低。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周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
A. 增加室内外温差 B. 减少病虫害 C. 减少水分蒸发 D. 减少能量损耗
26. “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 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 提高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D. 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27. 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夏季 B. 夏季、秋季 C. 春季、冬季 D. 秋季、冬季
【答案】25. D 26. A 27. C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白天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大棚内使土壤及其它物体的温度升高,这些物体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棚内空间释放热量,由于玻璃阻隔了大部分长波辐射透过,使这部分热量留在棚内提高了气温。夜晚,无太阳辐射,玻璃温室内温度降低,需要用草垫覆盖,以加强保温,故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减少能量损耗,D正确。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室内外温差,A错误。农户的做法对病虫害、水分蒸发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楼顶花园是楼顶绿化的手段之一,在楼顶上覆盖土壤,栽培绿植,不但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尤其是土壤和绿植的存在,夏季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冬季起到保温作用,使楼内居室环境冬暖夏凉,A正确。而楼顶花园和地面果园规模小,对改善空气质量影响不大,C错误。利于产出、资源再生、提高产能,这些都属于经济效益,B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冬春季地表温度较低,尤其是冬季温度更低,春季为作物开花生长期,通过地源热泵可以将热量提取出来,供室内取暖增温使用,故C正确,夏季温度较高,秋季为生产淡季,农作物多已成熟,没必要使用地热泵,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相当于一个隔热层,减少了内部热量向外的传递,主要是保温作用。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大气辐射 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29.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 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 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 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30. 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 )
A. 纬度较低 B. 气温较高 C. 昼长较长 D. 大气稀薄
【答案】28. D 29. B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D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鹅卵石位于节能房地面,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选项错误。故选D。
【29题详解】
冬季气温低,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使屋内热气流入、冷气流出。白天鹅卵石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应关闭丙、打开乙,让热气流入屋内;同时关闭甲,减少室内热气流失;打开丁,让屋内较冷气流流出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气流,气流再受热上升至乙,形成热力环流,减少屋内耗能。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30题详解】
与上海相比,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更多,光伏发电效率更高,D选项正确;两地纬度相当,A选项错误;拉萨海拔高,年均温较低,B选项错误;相较上海,拉萨地势高,昼长略长一点,但对光伏发电效率影响不大,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热少的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左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此时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32. 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
B. 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C. 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吹海风
D. 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答案】31. C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气压甲>丙、乙>丁;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甲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甲>乙;丁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丁>丙。综上所述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A错误;甲地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处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错误;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C正确;乙地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C。
【32题详解】
白天海洋增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吹海风,AC错误;夜间海洋降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吹陆风,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一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减弱 B. b减弱 C. c减弱 D. d减弱
34.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B.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 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D.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35.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 流量会更加稳定 B. 丰水期水位上升 C. 流量下降 D. 流速减小
【答案】33. B 34. D 35. A
【解析】
【33题详解】
由图可知,a为蒸发,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植被吸水能力强,下渗增加,C错;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随之增加,地表径流减少,B对,D错;土壤中水分增多,后期蒸发量增加,A错。故答案选B。
【34题详解】
相比较植被浅沟,城市路面硬化,也能减少雨水的冲刷,A不是主要目的,A错;浅沟上种植植被,不是水生环境,B错;增加绿地面积不必修浅沟,C不是主要目的,C错;由图示和上题分析可知,浅沟主要通过重力收集雨水形成的径流,主要目的是滞留雨水,D对。故选D。
【35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丰水期进入河流的地表径流量减少,水位不会上升,B错;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在河流水位较低时,持续稳定补给河流,增加水量,从整体看,河流水量没有下降,C错;丰水期和枯水期水量差异变小,流量更加稳定,A对;河流流速取决于地势落差,植被浅沟并未影响河流地势落差,布置植被浅沟对河流流速影响不大,D错。故选A。
【点睛】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适用于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植草沟也可与雨水管渠联合应用,场地竖向允许且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代替雨水管渠。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36. 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比较甲、乙洪积扇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判断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山前为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在河流流出山谷谷口处发育多个洪积扇。
(2)差异: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堆积物颗粒大。原因:甲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流程长,支流多,水量大,搬运物质多,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远;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距离近。
(3)夏季。原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河流沉积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在山前为宁夏平原,而洪积扇就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谷的谷口进入平原区后,因坡度骤降,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多个扇形堆积体,使该地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小问2详解】
河流流速越快、流程越短,携带的砾石在洪积扇处堆积越多。而河流流速主要受地势起伏大影响,读图,甲乙洪积扇的差异为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堆积物颗粒大。这主要是因为:甲地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地势起伏小、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而且流程长,支流较多,使河流的水量大,搬运物质多且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较远,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的距离较近,所以乙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大。
【小问3详解】
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是夏季。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
【点睛】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地对气温产生的影响,专家称为“绿岛效应”。“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的现象。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圈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城郊之间的气流运动过程。
(3)指出除增加绿地面积外,缓解广州市“热岛效应”其它有效措施。
【答案】(1)市区建筑物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市区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市区人口、产业密集,车流量大,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2)城市市区与郊区具有温度差异;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形成热力环流。
(3)合理规划,留出通风廊道;控制城市规模;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减少废热排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城郊热力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区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与郊区大面积绿地及水面相比,市区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市区气温较高,通过地面辐射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市区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多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再加上市区人口、产业密集,各种交通工具密集,排放的人为热量多,进一步使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小问2详解】
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市区的气温高于周围郊区,导致市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于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高空气流由市区流向郊区,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小问3详解】2023年下学期桃源县第一中学12月模块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教师:
作答要求:
1请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规范填涂考生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全部填涂和填写到答题卡上,凡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 土地面积广 B. 电力技术好 C. 太阳辐射强 D. 闲置屋顶多
2. 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A. 第一季度 B. 第二季度 C. 第三季度 D. 第四季度
3. 与相邻月份比较,8月发电量明显较低主要是因为( )
A. 白昼时间短 B. 沙尘天气多 C. 太阳高度小 D. 阴雨天气多
下图中甲地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等值线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点是( )
A. 东厚西薄 B. 北厚南薄 C. 南厚北薄 D. 西厚东薄
5. 沿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反映了该纬度附近( )
A. 有东西向河流分布 B. 有南北向山脉分布
C. 有东西向山脉分布 D. 有南北向河流分布
6. 省会城市甲与图中地壳最薄处地壳厚度的最大差值为( )
A. 4.5km B. 4.8km C. 4.6km D. 5km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断层断裂最可能发生在(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一中生代前期
C. 新生代后期 D. 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
8. 图中乙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一中生代前期
C. 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
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 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 B. 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
C. 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 D. 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10. 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
A. 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 B. 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
C. 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 D. 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
崆山白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境内,距北京约400km。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温17℃,充满了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帘、石瀑布、石帘花等碳酸岩景观。下图为崆山白云洞内局部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②地貌景观进一步发育,最终形成( )
A. 石笋 B. 石钟乳 C. 石幔 D. 石柱
12. 形成图示①地貌景观的岩石( )
A. 遇水可溶性较差 B. 在我国贵州分布面积较少
C. 受温度变化影响,易沉淀 D. 与峰林地貌岩石类型不同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选性好 B. 磨圆性好 C. 棱角分明 D. 大小均匀
14. 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反映( )
A. 气候逐渐变冷 B. 气候逐渐变暖 C. 气温反复升降 D. 气候持续稳定
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 下切——抬升——堆积——崩塌 B. 崩塌——沉积——抬升——下切
C. 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D. 下切——沉积——侧蚀——沉积
16. 阶段3发育期间,若气候、地壳板块相对稳定,该河段( )
A. 河流流速显著加快 B. 河床两侧河漫滩逐渐形成
C. 河流水位明显下降 D. 河流含沙量急速增大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植被覆盖率提高 C. 大气降水增多 D. 冷空气势力增强
18.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2月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20.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 持续降低 B. 先降低,后升高 C. 持续增高 D. 先升高,后降低
21. “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 B. 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 C. 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 D. 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
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有“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句。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下面小题。
22. “人迹板桥霜”景象最可能形成在( )
A. 多云无风的子夜 B. 晴朗微风的凌晨 C. 晴朗无风的子夜 D. 晴朗大风的凌晨
23. 出现“人迹板桥霜”景象时( )
A. ①强③弱 B. ②强④弱 C. ③弱④强 D. ②强④强
24. 傍晚时分,某学生看见一轮红彤彤的夕阳从平静的湖上缓缓落下,顿时眼前泛起一道金光,惊叹天公之作。“红色的夕阳”和“湖上的金光”现象反映的大气作用分别是( )
A. 散射、散射 B. 反射、折射 C. 散射、折射 D. 散射、反射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周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
A. 增加室内外温差 B. 减少病虫害 C. 减少水分蒸发 D. 减少能量损耗
26. “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 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 提高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D. 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27. 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夏季 B. 夏季、秋季 C. 春季、冬季 D. 秋季、冬季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大气辐射 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29.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 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 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 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30. 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 )
A. 纬度较低 B. 气温较高 C. 昼长较长 D. 大气稀薄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左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此时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32. 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
B. 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C. 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吹海风
D. 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减弱 B. b减弱 C. c减弱 D. d减弱
34.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B.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 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D.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35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 流量会更加稳定 B. 丰水期水位上升 C. 流量下降 D. 流速减小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36. 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比较甲、乙洪积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判断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地对气温产生的影响,专家称为“绿岛效应”。“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的现象。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圈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城郊之间的气流运动过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