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大气
热力环流
第三章 第三节
这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一首情诗,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
1.结合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过程,明确气温高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及空气的运动方向。
2.结合示意图及相关资料,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的成因及影响,并能解释跟其类似的相关现象。
探索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1.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热气球
切洋葱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一)气压
P1
大气层顶
地表
海平面
h1
h2
h3
P2
P3
空气密度变小
近地面大气层中,受地球引力的影响,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较大。距地心越远,受到引力的作用变弱,空气密度较小。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P1 > P2 >P3 。
气压:
一般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示意图
(一)气压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变小,气压变低;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密度变大,气压变高。
空气热胀冷缩
(一)气压
探索
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热气球加热后,气囊内的空气温度愈高,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就愈小,能产生更大的向上浮力,让热气球向上飞行。
天空中的热气球
(一)气压
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
在地表性质均一、地表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同一高度,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呈水平分布。
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B冷却
A受热
C冷却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二)热力环流
等压面
B
A
C
当地面不受热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二)热力环流
A地接受热量多,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形成高气压;B、C两地接受热量少,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B
A
C
低
低
高
受热
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
(二)热力环流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低,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
A
C
低
高
高
高
低
低
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热力环流形成。
(二)热力环流
B A C
热
冷
冷
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高空因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高压
低压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空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高空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二)热力环流
B A C
热
冷
冷
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高空因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高压
低压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空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高空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气压区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
返回目录
高压
(冷)
高压
(冷)
低压
(热)
2.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
3.高压、低压对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
直方向上,气压为近地面高于高空;
4.同一水平面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1.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等压面
小结
(二)热力环流
A地的近地面与上空相比较,哪一处的气压值大?
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
A地近地面气压值大于上空,海拔低,气压值高,图中所示高低压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二)热力环流
小结
切洋葱
(二)热力环流
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探索
上升稀释
清洁空气下沉
大蒜素平移扩散
热
冷
水平面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山坡与山谷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大气圈
谷风示意
(一)山谷风
谷风
冷
热
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山风示意
(一)山谷风
热
冷
山风
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一)山谷风
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
“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山风示意
四川盆地
(一)山谷风
思考
北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一)山谷风
思考
同学们觉得山谷风对我们生产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山谷风示意
海风形成示意
(二)海陆风
海风
温度高
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海水比热容大。白天陆地升温快,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同纬度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叫作海风。
陆风形成示意
(二)海陆风
陆风
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夜晚,陆地降温快,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海洋上的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叫作陆风。
(二)海陆风
活动
1.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海陆风形成示意
白天
夜晚
(1)在图中,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二)海陆风
活动
1.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白天,海岛地表受太阳辐射增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吹向海岛,因此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海岛降温快,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南岛夜间多晴朗。
海南岛
(二)海陆风
活动
1.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赴上述地区进行考察,观察白天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
(三)城市热岛效应
气流上升
市 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郊 区
郊 区
热
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三)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
2.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
上升气流
由 郊 区 流 向 市 区
由 郊 区 流 向 市 区
(1)简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
2.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
上升气流
由 郊 区 流 向 市 区
由 郊 区 流 向 市 区
(2)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把污染企业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
(三)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
2.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
上升气流
由 郊 区 流 向 市 区
由 郊 区 流 向 市 区
(3)城市热岛环流在微风状态下最强。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冬春季风速达5~6米 / 秒,夏季达2~3米 / 秒以上,则城市热岛环流被淹没而不明显。假如你是城市规划人员,又该怎么解决(2)小题的问题呢?
污染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方向的郊外。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气压
热力环流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