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20: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金属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B.若将所得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
C.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锌
2.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1、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A. B.
C. D.
3.学好化学可以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废旧电池回收,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C.燃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
D.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
4.通常情况下,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SO2
C.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D.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5.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A.FeCO3 B.Fe3O4 C.FeO D.Fe2O3
6.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作氧气
C.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工业上用一氧化碳炼铁
7.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化工原料、电光源等领域
B.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总水量的1%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50%
D.有效地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
8.下列环境中,铁钉表面最容易生锈的是( )
A.在稀盐酸中
B.在潮湿空气中
C.在干燥空气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9.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在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①废旧报纸②废铜线③餐厨垃圾④口香糖渣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⑦废铁锅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⑦ D.①②⑤⑦
10.为探究Zn Fe 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下四组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将Zn Cu分别加入FeCl3溶液中
B.将Zn Fe分别加入CuCl2溶液中
C.将Zn Fe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D.将Fe分别加入ZnCl2和CuCl2溶液
11.有Mg、Fe、Zn的混合物共7.2 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 B.0.4 g C.0.6 g D.0.8 g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着一层紫红色物质
D.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锌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则没有
二、填空与简答
13.人民币的硬币中含有铁、铜、铝、镍(Ni)等金属。已知镍能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NiSO4+H2↑;Fe+NiCl2=FeCl2+Ni
(1)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Al与Ni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选择制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要求填写两种) 、
14.在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15.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2021年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发布会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发掘并出土了巨型青铜面具。
①青铜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②人类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而人类利用铝的历史仅100多年,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填序号)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金属的导电、导热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图为共享单车,车架主要是铁合金,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车架与 接触而生锈。
16.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其中变化较大的是5角硬币,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色泽由金黄色改为镍白色,其正背面内周缘由圆形调整为多边形。
(1)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 金属的导电性
B 金属的抗腐蚀性
C 金属的硬度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钢的硬度比纯铁 (填“大”或“小”)。
(4)某同学用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和 (填一种物质)进行实验,得出活动性:铁>镍>铜,已知镍(Ni)在化合物中显+2价,写出该同学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一个A分子中含10个电子,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设计一个实验检验A 。
(2)若B与X可以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B与X不能发生反应,写出F+X→G+B的化学方程式 。
18.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盛有一种固态物质的试管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固态物质和相应加入的无色溶液分别是什么?(写出两种推测)
①推测一: ;
②推测二: 。
(3)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 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①操作 a 的名称是 。
②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硫酸铜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9.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1)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类青铜器造型。青铜是铜、锡、铅按照一定比例冶炼出来的合金,它具有 、容易铸造等特性。
(2)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铁、铜、锰(Mn),现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参与:
【猜想】猜想1:Mn>Fe>Cu;猜想2:Fe>Cu>Mn;猜想3:
【实验】

【分析】
Ⅰ.请写出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Ⅱ.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猜想 (填数字)正确
Ⅲ.通过实验现象及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 (选填写①②③④)就能够得出结论。
【拓展】已知金属锰和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溶于稀酸,生成含有+2价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现将由5.5g金属锰 、5.6g金属铁、6.4g金属铜组成的混合物放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12g,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四、计算题
20.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反应前,烧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
加入的铁样品质量 10g 10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09.8g 159.8g 163.8g
(1)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 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银,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
【详解】A、加入的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溶液质量增大,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有锌,故错误。
B、加入的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若将所得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锌,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即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故正确。
C、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故正确。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无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故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因为金属足量则稀盐酸完全反应。如反应73份质量的HCl,溶液质量的增加情况为:镁增加24-2=22份,铝增加份,铁增加56-2=54份,所以溶液增加质量Fe>Mg>Al,图示正确;
B、消耗73份质量的HCl需要镁的质量为24份,铝的质量为份,铁的质量56份,所以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需要金属的质量Fe>Mg>Al,金属过量,最终稀盐酸全部消耗,则最终消耗稀盐酸质量相同。图示正确;
C、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1、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铝强于铁,故镁的反应速率大于铝大于铁,图示正确;
D、从B分析可知,最终稀盐酸全部反应,消化金属的质量Fe>Mg>Al。金属活动性Mg>Al>Fe,则相同时间内消耗的金属Mg>Al>Fe。图示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
C、燃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铜在反应物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生成物中的硫酸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8,反应物、生成物中的铜原子个数都是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2,所以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不是SO2,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而这个反应是反应物有三种,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所以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化学性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5.D
【详解】铁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D。
6.D
【详解】A、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用一氧化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氮气含有氮元素,可应用于化肥、化工原料等;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颜色的光,用于电光源等领域,正确;
B、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总水量的1%,正确;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错误;
D、有效地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正确。
故选C。
8.B
【详解】铁钉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等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的结果。在稀盐酸中铁与酸会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会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没有水分不易生锈;浸没在植物油中与空气隔绝不易生锈,铁钉表面最容易产生铁锈的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故选B。
9.C
【详解】绿色垃圾箱用来回收再利用垃圾,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了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所以,废旧报纸、废铜丝、空矿泉水瓶、废铁锅,是属于可回收垃圾;
能放入绿色垃圾箱的是①②⑥⑦。
故选:C。
10.D
【详解】A、锌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铜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无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锌、铁都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均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铁比铜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将锌、铁分别加入稀盐酸中,均有气泡产生,且锌反应速率比铁快,说明锌比铁活泼,但是无法比较锌、铁和铜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D、铁与氯化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铁活泼,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设7.2g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6g
设7.2g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y≈0.22g
设7.2g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z≈0.26g
Mg、Fe、Zn的混合物共7.2 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在0.22g ~0.6g 范围内,故选B。
12.B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的铜单质附着在铁钉表面,因此可观察到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物质,溶液由蓝变浅绿,选项正确。
D、锌活动性大于铜,锌可以置换出酸中氢,而铜不可置换出氢气,故锌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铜无现象,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13. Al>Fe>Ni>Cu 2Al+3NiCl2=3Ni+2AlCl3 耐腐蚀 硬度较大(密度较小等)
【详解】(1)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Fe>Cu,Ni+H2SO4=NiSO4+H2↑,说明Ni>H,而H>Cu,Fe+NiCl2=FeCl2+Ni,说明Fe>Ni,所以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Fe>Ni>Cu。
(2)由于Al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强,所以Al能与NiCl2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3NiCl2=3Ni+2AlCl3
(3)制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密度较小又便于携带、价格适当等。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14. Ag、Cu、Fe Fe2+,Al3+ Fe+2AgNO3=Fe(NO3)2+2Ag
【详解】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
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Al(NO3)2溶液中置换出铝,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Al(NO3)3,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Al3+;
发生的反应有:Fe+2AgNO3=Fe(NO3)2+2Ag,Fe+Cu(NO3)2=Fe(NO3)2+Cu。
15.(1) 金属材料 A
(2)水蒸气和氧气(H2O和O2
【详解】(1)青铜是一种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故选:A;
(2)金属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使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可有效防止车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接触而生锈。
16. 金属材料 A 大 镍
【分析】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镍。
【详解】(1)5角硬币,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属于金属材料。
(2)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铸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故选A。
(3)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钢是合金,故钢的硬度比纯铁大。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得出活动性:铁>镍>铜,说明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镍,镍和氯化亚铁不反应,故用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和镍进行实验,镍(Ni)在化合物中显+2价,实验中发生反应是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 CH4 点燃A,在火焰上罩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迅速倒过烧杯,滴加澄清石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分析】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则假设F为氧化铁,G为铁,X和氧化铁生成铁和气体B,则X是具有还原性物质,可能是C或CO,则B为CO2;铁和N产生气体D,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则D为氢气,N为酸,H为盐;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C为水,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则E为氧气;A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且一个A分子中含10个电子,则A是CH4。
【详解】(1)A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检验甲烷的实验: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罩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迅速倒过烧杯,滴加澄清石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2)B是二氧化碳,若B与X可以发生反应,那么X是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B与X不能发生反应,那么X是一氧化碳,F+X→G+B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
(2) 碳酸钠和盐酸溶液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3) 过滤 稀硫酸
【详解】(1)铝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对里面的金属起着保护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2)题干要求“一种固态物质的试管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故可能的反应物体系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答案合理即可);
(3)操作a后得到固体金属a和溶液,故其是分离固液的实验操作,即过滤;镁铁铜混合粉末仅过磁铁吸引后,铁被分离出去,即金属A是铁,剩余镁和铜,之后加入硫酸铜溶液,铜与其不反应,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通过流程图得知,所加入试剂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镁溶液,且不能与铜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固体杂质,稀硫酸符合以上要求,故还可选用的试剂是稀硫酸。
19.(1)硬度大或抗腐蚀性强(合理即可)
(2) Fe>Mn>Cu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1 ④ 0.2
【详解】(1)青铜是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抗腐蚀性强等优点;
(2)[猜想]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活动性比铜强,锰的活动性可能比铁强,也可能居中,还可能最弱,根据猜想1:Mn>Fe>Cu;猜想2:Fe>Cu>Mn;可得猜想3为Fe>Mn>Cu;
[分析]
Ⅰ、实验②是铁片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Ⅱ、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①可知活动性H>Cu,由②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知活动性Fe>H,由③锰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可知活动性Mn>Fe,由④锰能与硫酸铜反应,可知活动性Mn>Cu,由此可得出Mn>Fe>Cu,即猜想1成立;
Ⅲ、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①可知活动性H>Cu,由②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知活动性Fe>H,由③锰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可知活动性Mn>Fe,则锰一定比铜活泼,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④,就能够得出结论;
[拓展]
锰、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现将由5.5g金属锰、5.6g金属铁、6.4g金属铜组成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12g,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锰与稀硫酸先反应,铁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剩余12g固体中6.4g为铜,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g-6.4g=5.6g,即铁没有参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都为5.5g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设5.5g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x ,则有
,,解得x=0.2g,即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20.(1)乙
(2)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x=5.6g。
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56%
答: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56%。
(3)设: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y=15.2g。
样品中杂质的质量=10g-5.6g=4.4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7%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乙比较10g铁样品反应能产生氢气质量都为0.2g,说明甲中硫酸过量;乙、丙稀硫酸质量相同,都能产生氢气质量都为0.2g,说明丙中铁过量,因此可以判断乙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乙中10g铁样品完全反应能产生氢气质量=150g+10g-159.8g=0.2g。详见答案;
(3)详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