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B.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C.通入少量SO2,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D.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
2.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C.该温度下,加入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3.室温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的溶度积(室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的数值为 B.点时有生成
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点变成点 D.点与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
4.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L 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减小
B.将金属Na加入水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C.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醋酸电离平衡不移动
D.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一定增大
5.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甲装置制取 B.利用乙装置干燥
C.利用丙装置收集 D.利用丁装置吸收
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
B.室温下,水电离的 mol/L的溶液:、、、
C.室温下,的溶液:、、、
D.室温下,的溶液:、、、
7.常温下,向10 mL0.01 mol/L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CN-、HCN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pH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a(HCN)=10-9.3
B.图乙中c点的溶液:c(Na+)+c(H+)=c(Cl-)+c(OH-)+c(CN-)
C.图乙中b点的溶液: c(CN-)>c(HCN)
D.图甲中a点,滴入的盐酸的体积小于5 mL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石灰石溶于盐酸:CaCO3+2H+═Ca2++H2O+ CO2↑
B.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C.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OH ═ H2O
9.已知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HCOOH:K离=1.77×10-4,HCN:K离=4.9×10-10,H2CO3:Ka1=4.4×10-7,K a2=4.7×10-11,则以下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COOH+NaCN=HCOONa+HCN B.Na2CO3+HCN=NaHCO3+NaCN
C.2NaCN+H2O+CO2=2HCN+Na2CO3 D.
10.常温下的20.00mL0.1000mol/L的K2X溶液中滴入0.1000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
B.b点溶液中:
C.常温下,KHX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D.H2X的一级电离常数
11.某溶液可能含有Na+、NH、Fe2+、Al3+、I-、AlO、SiO、SO、CO、SO。现进行如下实验:
(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沉淀X和气体Y,过滤;
(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
(3)另取一定量原无色溶液,滴加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沉淀是纯净物 B.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原溶液可能含NH、I-、CO、SO D.原溶液一定含Na+、AlO、SO和SiO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A
B.22 g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5NA
C.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D.25℃时pH=12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01NA
13.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苯、苯酚、四氯化碳、乙醛4种无色液体进行鉴别,这种试剂是
①银氨溶液 ②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③NaOH溶液 ④溴水
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③④ D.仅①②④
二、填空题
14.请根据要求填空:
(1)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密切相关。
①常温下,某柠檬水溶液的pH=3,其中的c(OH-)= 。
②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 L-1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前者 后者(填“>”“<”或“=”);
③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 L-1的NaX和NaY两种盐溶液,其pH分别为8 和10,则HX 和HY的酸性强弱关系是:HX HY(填“>”或“<”)。
(2)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叫做电化学。
①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则:
该原电池的负极是 (填“Zn”或“Cu”),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用铂电极电解某金属氯化物(XCl2)的溶液,当收集到2.24 LCl2(标准状况)时,阴极增重6.4 g,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5.25℃时,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4.3×10﹣7 K2=5.6×10﹣11 3.0×10﹣8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条件下,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H3COO﹣+H+ △H>0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
a.加入少量0.10mol·L﹣1的稀盐酸
b.加热 c.加水稀释至0.010mol·L﹣1
d.加入少量冰醋酸 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
f.加入少量0.10mol·L﹣1的NaOH溶液
(2)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 。
A.c(H+) B.c(H+)/c(CH3COOH)
C.c(H+) c(OH﹣) D.c(OH﹣)/c(H+)
(3)体积为10mL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平衡常数;理由是 ,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 醋酸溶液水电离出来c(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 。
(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c(Na+)= (填准确数值)。
16.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于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成分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醋酸 酒精 火碱 食盐 苏打 小苏打 铜丝
成分
(1)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填序号);
(2)①~⑦中的成分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3)纯碱中含有少量,设计实验检验此混合物中的、。实验操作步骤:将少量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无色气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说明溶液中存在;向第二支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
17.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淡化海水获取淡水、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镁等重要的化学物质。食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如生产烧碱、纯碱、盐酸等。
(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原理,除了可以利用反渗透膜的分离作用淡化海水,还可以利用___________原理,进行海水淡化。
A.过滤 B.蒸馏 C.渗析 D.萃取
(2)某海水样品测得其pH值约为8.0~8.5(常温下),以下物质中,可能使海水呈碱性的有___________。
A.MgCl2 B.NaCl C.KBr D.NaHCO3
(3)在浓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后,加入NaCl颗粒可制得碳酸氢钠、写出另一产物的电子式 。
(4)常温下,将盐酸和氨水混合,所得溶液pH=7,此时溶液中[NH4+]+[NH3·H2O] [Cl-](填“>”“<”或“=”);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两种溶液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B.均存在水解平衡
C.均呈碱性,且加热后碱性都增强
D.均存在
18.某实验小组在常温下,用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 20.00mL未知浓度的HCl溶液。
已知: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酸、碱体积的相加,lg2=0.3。可根据图示计算滴定的突跃范围。
(1)该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
(2)若滴加20.02mLNa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9.7,试计算滴加19.98mLNa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 ;(写出计算过程,保留1位小数)。
19.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 ( L )+2N2O4 (L )=2CO2 (g)+3N2(g)+4H2O(g) (Ⅰ)
(1)该反应(Ⅰ)中还原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 (g) 2NO2 (g) (Ⅱ)
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现将2 mol NO2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3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4s后N2O4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0~4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O2)= 。
(3)25℃时,将1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50m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的水的电离平衡将 (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 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2×10-5 mol·L-1)
20.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6种溶液的pH如表:
序号 a b c d e f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NaAlO2
pH 8. 8 9. 7 11. 6 10. 3 11. 1 11. 3
(1)上述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弱的为 。(填阴离子化学式)
(2)NaAlO2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将溶液加热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3)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与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的有 (填字母代号)。
A.pH=8.8的NaOH溶液 B.pH=5.2的NH4Cl溶液 C.pH=5.2的盐酸 D.0.1 mol/L的NaCN溶液 E.pH=8. 8的Na2CO3溶液
(4)将浓度均为0.1mol/L的b、c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有 。
A.c(Na+)= c(CO) +c(HCO) +c(H2CO3)
B.2c(Na+)=3c(CO) +3c(HCO) +3c(H2CO3)
C.c(OH-)= c(H+) +c(HCO) +2c(H2CO3)
D.c(Na+) +c(H+) = 2c(CO) +c(HCO) +c(OH-)
E. c(Na+)>c(HCO)> c(CO) > c(OH-)> c(H+)
F. c(Na+)> c(CO) > c(HCO) > c(H+)> c(OH-)
(5)0.1 mol/LHCl与0.1 mol/L 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6)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1.现有下列物质:①Ne②H2O③NaCl④H2SO4⑤O2⑥Na2O2⑦CO2⑧NaH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共价键的单质是 ,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填序号)。
(2)②的电子式是 。
(3)用电子式表示③的形成过程是 。
(4)②和⑦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
(5)⑧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破坏的化学键是 。
(6)组成④的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少量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减弱,则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
B. 通入少量氯气,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的浓度增大的程度比次氯酸根离子增大的程度大,则增大,故B错误;
C. 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氯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溶液的次氯酸减少,漂白性减弱,故C错误;
D. 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a+)+c(H+)=c(Cl-)+c(ClO-)+ c(OH-),当溶液呈中性时,c(H+)= c(OH-),则c(Na+)=c(Cl-)+c(ClO-),而当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时,溶液呈酸性,则c(Na+)<c(Cl-)+c(ClO-),一定没有c(Na+)=c(Cl-),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将不在曲线上即不是b点和c点的转化,A错误;
B.b点(H+)=c(OH-)=1.0×10-7mol/L,故KW=1.0×10-7mol/L×1.0×10-7mol/L=1.0×10-14(mol/L)2,B错误;
C.加入MgCl2,由于Mg2++2H2OMg(OH)2+2H+,导致溶液中c(H+)>c(OH-),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b到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C正确;
D.该温度下,稀释不会引起水的离子积的改变,溶液向中性靠近,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而不是由c向d的变化,d点的离子积与a、b、c点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3.C
【分析】图像为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上b点和d点为饱和状态,a点不饱和,而c为过饱和状态,据此分析。
【详解】A.在d点c()=1.410-4,因室温时,CaCO3的溶度积 Ksp =2.810-9,所以 c(Ca2+)=210-5,故x的数值为210-5,故 A 正确;
B.在 c 点 c (Ca2 +)>210-5,即相当于增大钙离子浓度,平衡左移,有CaCO3生成,B正确;
C.d 点为饱和溶液,加入蒸馏水后如仍为饱和溶液,则 c (Ca2 +)、c()都不变,如为不饱和溶液,则二者浓度都减小,故不可能使溶液由 d 点变成 a 点, C错误;
D. b 点与 d 点在相同的温度下,溶度积相等,D正确;
故本题选C。
4.C
【详解】A.0.1 mol L 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醋酸根浓度减小,则溶液中增大,故A错误;
B.将金属Na加入水中,钠与水电离出氢离子反应,消耗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B错误;
C.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氢离子浓度不变,醋酸电离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
D.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一定增大,比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冰醋酸,平衡正向移动,但电离程度减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B
【详解】A.利用和浓盐酸加热条件下可制取,选项A错误;
B.不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选项B正确;
C.收集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选项C错误;
D.易溶于水,该装置将生成的,直通入水中,吸收的同时不能防止倒吸,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D
【详解】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有,所以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水电离的 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 与、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的溶液中有,、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溶液中呈酸性,、、、、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常温下,c(HCN)=c(CN )时,HCN的电离平衡常数Ka(HCN)==c(H+)=10 9.3,故A正确;
B.c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HCN,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Cl-)+c(OH-)+c(CN-),故B正确;
C.图乙中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NaCl、HCN,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则HCN电离程度小于NaCN水解程度,所以存在c(HCN)>c(CN ),故C错误;
D.图甲中若加入的盐酸为5ml,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NaCl、HCN,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则HCN电离程度小于NaCN水解程度,所以存在c(HCN)>c(CN ),因a点时c(HCN)=c(CN ),则盐酸的体积应小于5mol,故D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 CO2↑,A正确;
B.锌比铜活泼,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B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C不正确;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 ═ H2O,D正确。
答案选C。
9.C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K离(HCOOH)>K离(HCN),因此反应HCOOH+NaCN=HCOONa+HCN可以发生,A正确;
B.K离(HCN)>Ka2(H2CO3),因此反应Na2CO3+HCN=NaHCO3+NaCN可以发生,B正确;
C.Ka1(H2CO3)>K离(HCN) >Ka2(H2CO3),因此NaCN+H2O+CO2=HCN+NaHCO3,C错误;
D.K离(HCOOH)>Ka1(H2CO3),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10.B
【详解】A.20.00mL 0.1000mol/L的K2X溶液中滴入0.1000mol/L的盐酸,当加入10mL盐酸时,溶质为KHX、KCl、K2X,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此时,故A正确;
B.b点溶液中溶质为KHX,此时溶液pH<7,说明电离大于水解,故离子浓度为,故B错误;
C.b点溶液中溶质为KHX,此时溶液pH<7,说明电离大于水解,抑制了水的电离,故水电离出的,故C正确;
D.c点时溶液中溶质为H2X,c(H2X)=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1.C
【分析】(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沉淀X和气体Y,则气体Y为SO2或CO2,沉淀X为H2SiO3,即原溶液中含有SiO和SO或CO中的至少一种,则溶液中不含有Fe2+、Al3+;
(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又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为Al(OH)3,原溶液中含有AlO,AlO与NH不能共存,故一定不含NH;
(3) 另取一定量原无色溶液,滴加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原溶液中含有SO, 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故原溶液一定含有Na+、AlO、SO和SiO,一定不含有Fe2+、Al3+、NH,可能含有、CO、SO,据此分析。
【详解】A.沉淀X为H2SiO3,A正确;
B.气体Y为SO2或C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可能含,C错误;
D.结合三个实验可知,原溶液一定含、、和,D正确;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A.标准状况下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为:,由于Cl2溶于水,发生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溶液中Cl-、ClO-、HClO的微粒数之和小于NA,A错误
B.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10个共价键,故22 g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B正确;
C.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且形成的Fe(OH)3胶体是几个分子聚集在一起,故粒子数目无法计算,C错误;
D.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25℃时pH=12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D错误;
故答案为:B。
13.D
【详解】①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可被银氨溶液氧化,苯酚与银氨溶液反应后溶液变得澄清,可鉴别,故①正确;
②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可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苯酚与氢氧化铜不反应依然为乳浊液,可鉴别,故②正确;
③NaOH溶液与苯酚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苯酚和乙醛,故③错误;
④苯、苯酚溶液、四氯化碳、乙醛与溴水混合的现象分别为:分层后有色层在上层、白色沉淀、分层后有色层在下层,溴水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④正确。
故选D。
14. 1.0×10-11 < > Zn Cu2++2e-==Cu 64
【详解】(1)①常温下,某柠檬水溶液的pH=3,则其中的c(H +)=1.0×10-3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c(OH -)=1.0×10-11mol/L;
②CH3COOH电离的氢离子可以抑制水的电离,CH3COONa水解可以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前者<后者;
③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NaX和NaY 两种盐溶液,其pH 分别为8和10,说明Y-水解程度较大,则HX和HY的酸性强弱关系是HX>HY;
(2)①由图可知,该原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②用铂电极电解某金属氯化物(XCl2)的溶液,当收集到2.21LCl2(标准状况)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阴极增重6.4g,由阴极的电极反应X2++2e- =X可知,阴极生成0.1mol X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15. bcf A 大于 HX的pH变化程度大,则酸性HX强,电离平衡常数大 大于 稀释后,HX电离生成的c(H+)小,对水的电离抑制能力小 9.9×10﹣7mol/L
【详解】(1)醋酸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加水稀释、加入碱、加热都能促进醋酸的电离;
a.加入少量0.10mol·L﹣1的稀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降低,选项a错误;
b.醋酸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加热CH3COOH溶液,促进醋酸的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选项b正确;
c.加水稀释至0.010 mol·L﹣1,促进醋酸的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选项c正确;
d.加入少量冰醋酸,醋酸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降低,选项d错误;
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不影响平衡的移动,则不改变醋酸的电离,选项e错误;
f.加入少量0.10 mol·L﹣1的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氢离子浓度降低,促进醋酸的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选项f正确;
答案选bcf;
(2)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醋酸的电离,c(H+)减小,选项A选;
B.,则稀释过程中比值变大,选项B不选;
C.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c(H+) c(OH-)=Kw,Kw不变,选项C不选;
D.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则变大,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3)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HX的pH变化程度大,则酸性HX强,电离平衡常数大;稀释后,HX电离生成的c(H+)小,对水的电离抑制能力小,所以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大,故答案为大于;HX的pH变化程度大,则酸性HX强,电离平衡常数大;大于;稀释后,HX电离生成的c(H+)小,对水的电离抑制能力小;
(4)25℃时,混合液pH=6,c(H+)=1.0×10-6mol/L,则由Kw可知,c(OH-)=1.0×10-8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Na+)=c(H+)-c(OH-)=9.9×10-7mol/L。
16.(1)③⑤⑥
(2)①③④⑤⑥
(3)
【详解】(1)③NaOH是碱,水溶液呈碱性;⑤Na2CO3是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⑥NaHCO3是小苏打,其水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③⑤⑥;
(2)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①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②酒精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③火碱属于可溶性碱,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④食盐NaCl属于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⑤苏打属于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⑥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成分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④⑤⑥;
(3)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无色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其与H+离子反应产生了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要证明Cl-存在,可向溶液中再加入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可证明溶液中存在Cl-。
17.(1)B
(2)D
(3)
(4)>
(5)AD
【详解】(1)除了利用反渗透膜的分离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对海水进行淡化;
(2)A.MgCl2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故A错误;
B.NaCl属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
C.KBr属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D.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3)在浓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后,加入NaCl颗粒可制得碳酸氢钠的同时还会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所以其电子式为 ;
(4)若将盐酸和氨水等量混合,生成产物只有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所以常温时当所得溶液pH=7,氨水过量,根据物料守恒,[NH4+]+[NH3·H2O]>[Cl-];
(5)A.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与碱反应生成碳酸钠,二中可以相互转化,故A错误;
B.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均能水解,故B正确;
C.碳酸钠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水解都为吸热过程,所以升温促进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故D错误;
答案选AD。
18. 0.100mol/L 当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9.98mL,
【详解】(1) 由图知,20 .00mL 0.100mol/L的NaOH溶液和 20.00mL 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则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2)由于NaOH溶液和 HCl溶液均为0.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等体积盐酸中的氢离子物质的量相等,若滴加19.98mLNaOH到20.00mL HCl中,则所得溶液含氯化钠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有氢离子(20 .00 mL - 19.98mL) ×10-3L/mL×0.100mol/L ,则混合溶液中 , 。
19.(1)(CH3)2NNH2
(2) BD 不变 0.15 mol·L-1·s-1
(3) NH+H2ONH3·H2O+H+ 逆向 0.1
【详解】(1)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物(CH3)2NNH2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从-2价分别升高到+4价和0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还原剂是(CH3)2NNH2。故答案为:(CH3)2NNH2;
(2)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A、图象中NO2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应该是减小的,A错误;B、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是不变的。由于保持恒压,因此平衡时容器容积将保持不变,此时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反应热与平衡状态无关系,C错误;D、当NO2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B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反应4s后N2O4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NO2的物质的量时1.8mol,浓度是1.8mol÷3L=0.6mol/L,所以0~4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O2)=0.6mol/L÷4s=0.15 mol·L-1·S-1。故答案为:BD;不变;0.15 mol·L-1·s-1;
(3)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跟水解溶液显酸性,水解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氨水是弱碱,电离出的氢氧根抑制水的电离,即滴加氨水的过程中的水的电离平衡将逆向移动。设氨水的浓度是cmol/L,则根据氨水的电离常数可知,解得c=0.1,即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0.1mol/L。故答案为:NH+H2ONH3·H2O+H+;逆向;0.1;
20.(1)CH3COO-
(2) NaAlO2+2H2O Al(OH)3+NaOH NaAlO2
(3)BE
(4)BDE
(5)c(Na+)>c(Cl-)>c(HCO)>c(OH-)>c(H+)>c(CO)
(6)CN-+CO2+H2O=HCN+HCO
【解析】(1)
越容易水解的盐,代表水解生成的酸的酸性越弱,越容易结合氢离子,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大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所以最易水解的盐是碳酸钠,所以最容易结合氢离子的阴离子是CO,反之,上述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弱的为CH3COO-。
(2)
NaAlO2是强碱弱酸盐,偏铝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化学方程式为:NaAlO2+2H2O Al(OH)3+NaOH。将NaAlO2溶液加热,促进水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钠浓度增大,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NaAlO2;
(3)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常温下,0.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8.8,促进水的电离,c(H+)=10-8.8mol/L,由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5.2mol/L,而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与由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也为10-5.2mol/L:
A.pH=8.8的NaOH溶液,抑制水的电离,A错误;
B.pH=5.2的NH4Cl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5.2mol/L,B正确;
C.pH=5.2的盐酸,抑制水的电离,C错误;
D.0.1mol/L的NaCN溶液pH=11.1,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2.9mol/L,D错误;
E.pH=8.8的Na2CO3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5.2mol/L,E正确;
答案选BE。
(4)
将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Na2CO3等体积混合,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物料守恒:2c(Na+)=3c(CO)+3c(HCO)+3c(H2CO3),溶液呈电中性,有电荷守恒:c(Na+)+c(H+)=2c(CO)+c(HCO)+c(OH-),则:
A.依据物料守恒有:2c(Na+)=3c(CO)+3c(HCO)+3c(H2CO3),A错误;
B.依据物料守恒有:2c(Na+)=3c(CO)+3c(HCO)+3c(H2CO3),B正确;
C.物料守恒:2c(Na+)=3c(CO)+3c(HCO)+3c(H2CO3),电荷守恒:c(Na+)+c(H+)=2c(CO)+c(HCO)+c(OH-),两式联立有质子守恒:c(CO)+2c(OH-)=2c(H+)+c(HCO)+3c(H2CO3),C错误;
D.依据电荷守恒有:c(Na+)+c(H+)=2c(CO)+c(HCO)+c(OH-),D正确;
E.混合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故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HCO)>c(CO)>c(OH-)>c(H+),E正确;
F.混合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故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HCO)>c(CO)>c(OH-)>c(H+),F错误;
答案选BDE。
(5)
0.1mol/LHCl与0.1mol/L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为0.05mol/LNaCl与0.05mol/LNaHCO3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因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l-)>c(HCO)>c(OH-)>c(H+)>c(CO)。
(6)
等浓度的上述盐溶液,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对应酸的酸的酸性越弱,则有酸性:H2CO3>HCN>HCO,则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HCN+HCO。
21.(1) ⑤ ⑥⑧
(2)
(3)
(4)⑦
(5) NaHSO4=Na++H++ 离子键、共价键
(6)O>S>H
【详解】(1)②④⑤⑦中只含共价键,③中只含离子键,⑥⑧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①中不含化学键;属于单质的有①⑤;故含有共价键的单质是⑤;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⑥⑧;
(2)②H2O是由H原子与O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3)氯化钠由钠原子失1个电子和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的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用电子式表示③的形成过程是;
(4)②H2O和⑦CO2中,H2O中的H原子达2电子的稳定结构,故两者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CO2;答案为⑦;
(5)⑧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破坏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
(6)组成④H2SO4的三种元素H、S、O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O>S>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