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7 19: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鹭》教学设计
课 题 《白鹭》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鹭图片
教材内容 分 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课文生动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低飞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学习本文可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呈现情境,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操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理解课文内容。利用图片创设情境,通过在情境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运用,夯实所学。利用PowerPoint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画面的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小学生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把握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借助图画、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习写出自己对某一种事物的看法,从中体会习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等5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生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初识白鹭。 1.听诗猜鸟:出示杜牧的《鹭鸶》。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请你边听边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鸟?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 揭示答案:鹭鸶。 2.观看小百科视频《白鹭》。 师:鹭鸶也叫白鹭,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了解一下吧!(播放视频) 师:白鹭是中国文人十分喜爱的鸟儿。瞧,张志和的《渔歌子》,诗圣杜甫的《绝句》中都出现过,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十分绝妙,那么在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又是怎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课《白鹭》。 二、初读课文,亲近白鹭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带读,重点指导生字读音:“匣、嗜、框”。 白鹭 嫌弃 蓑毛 粉黛 嵌在 镜匣 嗜好 清澄 铿锵 适宜 白鹤 朱鹭 玻璃框 望哨 恩惠 韵味 3.关注字形,相机指导。课件出示生字书写过程。 ①“鹤”,左右宽窄相当,注意第三笔是长撇,左边不要写成两“土”; ②嫌:注意左部“女”的撇点和右部“兼”的撇形成避让。 ③嵌:上部“山”要写的扁小一些,“甘”上面的横要向左探出去,“欠”的捺一定要舒展,注意“甘”中间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 。 ④匣字笔顺最易错,横,竖,横折,横,横,竖,竖折;要记牢。书写时要注意,三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4.课堂小练习。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1)文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白鹭的特点?用横线画出来。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根据思考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部分,出示白鹭小百科视频,让学生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生字词时,课件出示生字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生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好生字。 在课文开始学习之前,播放课文录音,可以让学生在范读中领略散文的美。 以上都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设计时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三、再读课文,熟悉白鹭 1.听课文朗读音频,思考完成: (1)文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白鹭的特点?用横线画出来。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根据思考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汇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最能概括白鹭的特点。 3.教师小结:课文是从以下三个部分来写白鹭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句,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 第一层(第2—5自然段)写白鹭形象美。 第二层(第6—8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不同场景中的美。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照应开头,表达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研读课文,感受其美 1.出示: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1)朗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学生思考、汇报:作者从身段的大小,色素的配合两个方面写白鹭的精巧。 (3)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鹭,而先言其他呢? (4)梳理,小结,体悟对比写作手法的精妙。 2.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1)品读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抓住颜色描写白鹭的美。 (2)你能用通俗的语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梳理小结:作者运用对比突出白鹭美的恰到好处,又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对绝代佳人的描写“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地用到白鹭身上,排比式的短语,整齐匀称,突出了白鹭“色素”和“身段”的适宜。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如诗一般的精巧美。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美。无须教师过多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白鹭的外形美。着重紧扣第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的美在于色彩搭配和谐,在于身段大小适宜。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读课文6-8自然段,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给你看到的画面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1.出示课件: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文中优美的画面并尝试给画面题名。 2.学生交流。 3.三幅画面小标题:水田垂钓图、绝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一)品水田垂钓图 出示: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出示学习小贴士——咬文嚼字,品读第6自然段中 的“钓”字之妙。 (1)教师提问:第6自然段中的“钓”字换成“捉”字好不好?为什么? (2)学生交流分享。 (3)学生汇报。 (4)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形容成在钓鱼,通过这一个“钓”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里,垂着钓竿,悠然地等待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2.融入画面,感受其美 (1)换字品读“钓”:仅一个“钓”字引发了同学们多少的想象啊,这幅图画中还有什么地方令你回味呢? 出示: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2)品读比喻句,体悟画面之美。 一块方方正正的清水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玻璃那样平静而透明,而白鹭就像是嵌在玻璃框里一样,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白鹭是一首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大家想不想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中呢?那就让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带入这美丽的画面中去吧!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二)品绝顶望哨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1.抓“望哨”,展开想象 (1)教师引导,紧抓“望哨”感受眺望之意境: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顶端,就是小树的——(生:绝顶),静静地向远处眺望,眺望,它或许在干吗?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想象。 (3)引导学生抓问号,指导朗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4)学生展示朗读。 (三)品黄昏低飞图 出示课文: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chénɡ)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品读“恩惠”,出示思考题:第8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偶见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关注“更”字,体悟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读悟结合,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课文第一部分描写白鹭外形的直观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蕴含的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美,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教学中抓住三幅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遐想,写下自己读中的感受,并根据画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三幅图先逐个展示,再同时展示,先部分,再整体,饱含浓浓的诗意、无穷的意蕴,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学生对“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理解水到渠成。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刚才我们欣赏了三幅白鹭图。画是无字诗,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不仅让作者发出如此感叹。 出示: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比较“铿锵的歌”与“ 精巧的诗”有什么不同,感受白鹭的优雅、精致。 2.抓反问句“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变换句式,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出示反问句变陈述句的学习小贴士。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1)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和语气词去掉; (3)把问号变成句号。 4.指导学生练习巩固,将下面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2)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5.引导学生关注破折号的用法,感受作者对白鹭的挚爱。 6.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句和课文的第一句前后照应的写法。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大量句式变换练习,也是语文课堂的一种拓展延伸。要学练结合。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回顾全文,素养提升 我们回顾全文,本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和谐的色彩、优美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请你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引导学生了解全文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1)立意明确。作者开篇指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接着通过对白鹭的外形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的描写,抒发自己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抓住事物特点。作者在描写白鹭的外形时,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从白鹭的颜色和身段两方面进行细致描写,突出表现了白鹭的美。 (3)恰当的联想。在描写清水田中白鹭觅食这一场景时,作者运用恰当的联想,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把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展现了白鹭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4)多角度观察。清水田:中觅食的白鹭,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的白鹭,低飞在黄昏的空中的白鹭,这一个个场景的描写,都离不开作者的细致观察。 小结:郭沫若先生在此文中便是借助立意明确、抓事物特点、恰当的联想、多角度的观察,寓情于物,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其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这首精巧的诗印在了我们的脑海、我们的心头。最后,让我们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中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 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板书设计 身段 外形美 色素 精巧的诗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总结) (总起) 水田钓鱼 不同场景中的美 枝头闲立 空中低飞
教学反思 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得到了优化,通过图片去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是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基本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