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11: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课 题 望天门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ppt、视频、希沃白板
教材内容 分 析 《望天门山》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诗人李白在诗中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由衷的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利用直观的图片,拉近学生与李白的距离,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李白一生最喜爱游览名山大川”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并不陌生,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初步感受了古诗的韵味。但对于古诗中描绘的美景并不熟悉,需要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借助关键字词或利用图片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对诗中美景的感受。整首诗的教学应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先自读,再个人展示读,小组比赛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学目标 正确书写“断、楚、至、孤”4个生字。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在想象感受、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意,积累古诗,传承传统古诗文化,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难点:在想象感受、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意,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出示画像,走进李白 1.瞧!今天的课堂来了位我们的老朋友,他是——(李白)。 2.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李白? 3.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 以旧知引新知,从学生已知的李白入手,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也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读诗题,解诗意 1.出示诗题,生读。 2.问: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3.介绍天门山。 4.理解“望”的含义(远远地看)
设计意图 “解诗题”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是古诗学习的关键步骤。抓住“望”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正字音,把节奏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字音。 2.指名读诗,教师指导。 3.划分节奏,生再读。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教师指导,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够有节奏地读,是古诗学习的一大教学点。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四、品画面,悟诗意 1.默读课文,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2.问:谁能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3.学生展示。 4.借助注释和图片了解“楚江” 5.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出示天门山侧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6.这个“开”外面是一个门字,里面就像是推开门的一双手,如果门指的是天门山,那是谁推开了它呢?(楚江)感受它的汹涌。 7.抓住“回”感受水流回转。 8.借助图片,辅助动作,感受场景。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迎着太阳,看啊,我们的小船缓缓向前。(感受相对出) 9.如果说青山是主人,那李白就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远客和青山四目相对。李白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激动) 10.那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品画面,悟诗意”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也是重点环节,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化难为简,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品味画面,领悟诗意。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爱朗读,趣背诵 再次朗读古诗。 出示缺空的《望天门山》,让生尝试背诵。 配乐朗诵。 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 背诵古诗是本课的重点,运用镂空背诵、配乐朗读邓方式巩固学习,促进背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这堂课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除了传统的教学常用的ppt,还将微课教学引入课堂。课堂上还运用计时功能,使孩子们兴趣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古诗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创造了多元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