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19: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认识钟表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进行认识,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做准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钟面的认识只要求认识分针和时针;对时间的认识只要求认识“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在对具体时间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认识时间的方法。认识钟面是认识时间的前提,认识整时是认识时间中最简单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认识整时,发现整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从而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认识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相对整时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动态演示时间走过的过程并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几时半和大约几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从而掌握认识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认读出整时和几时半,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和几时半。
2、在经历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过程中,积累认识时间的活动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感受时间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认识钟面的基础上,掌握整时和几时半的认识方法。
教学难点:几时半的认识。几时半是分针指着6,时针在某两个数中间。学生往往不能弄清是以哪个数来衡量走过几时,造成认识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
实物钟、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用多媒体播放秒表的声音,请孩子们猜测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生:钟表
师:钟表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了。
生:我看到了墙上有作息时间表。
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
生:早上。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看到大公鸡在叫。
生:我看到外面太阳正在升起。
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
生:钟表。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准确表达发现信息的能力,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钟表的种类
师:刚才孩子们看到的那种只是钟表的一种,在钟表王国里有好多的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钟表?为什么?
生:说喜欢的理由。
小结:钟表有很多的样式,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一类是用指针指示时间,一类是用数字表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各式各样的钟表的认识,让学生发现钟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指针指示时间,一类是用数字指示时间,体会钟表外观形状的多样性和钟表功能的同一性,即都能计量时间。
(二)认识钟面
师:仔细看钟面,你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的小伙伴听听?(出示只有数字、时针和分针的钟表)
生:我看到有12个数字。
师:有哪12个数字,你能说一说吗?
生:有两根指针,一根长一些,一根短一些
师:你知道长的和短的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生: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师:你能上台指给其他孩子看一看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生上台指一指)
师:你能教大家读一读这两根针吗?
生: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指针(全班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老师把你们刚刚的发现记下来(板书:分针长,时针短)。
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分针和时针,接下来请仔细观察这个钟面,说说你们的发现。(出示包含有12大格和60小格的钟面)
生:我发现有一些格子,每一个数字上的线要粗一些。
师:我们把每个数字之间的格子叫做大格,请你拿出时钟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生:12个。
师:请完整地回答。(引导学生说:钟面上有12个大格)
师:老师也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还发现相邻的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
师:你能给大家举例说说哪两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
生:12与1之间有5个小格 ,1与2之间也有5个小格……
师:你们的发现也是这样的吗?请拿出时钟仔细数一数相邻的数字之间是不是5个小格。(生数小格,师强调相邻的意思)
师:你知道整个钟面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整个钟面60个小格。
师:我把你的发现也写下来,你是怎么数的?(板书:60个小格)
生:我1个1个地数的。
生:我有不同的数法。
师:你又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5个5个地数的,5,10,15,20,25,30,35,40,45,50,55,60。
师:哪种方法数起来更方便?
生:5个5个地数。
师:跟着老师一起数。
师:拿出钟表再独自数一数。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又发现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让生小结)
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要有规律的转动起来才可以帮我们记录时间,老师让他们动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转动的呢?(动态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演示时间,分针转一圈,时针转一大格)
师:哪根指针动得快一些?哪根指针动得慢一些?
生:时针动得慢,分针动得快。
师:咱们再用手指跟着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一起比划比划。
以后我们把跟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设计意图:以标准的钟面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有长短不同的两根针,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通过数一数,发现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观察钟面走动,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1大格,分针动得快,时针动得慢。
(三)认识整时
1、认一认
师:分针和时针不停地转动着,就可以帮我们记录时间了,时针和分针在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不同的时间,下面老师拨一个时间,孩子们重点看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拨出8时)
生:8点。
师:非常棒。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点说成时,也就是8时。
师:为什么是8时呢?请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的位置。
生:分针指着12。
生:时针指着8。
师:就是8时。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提示:先分针,再时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师:一起读一读。(齐读两遍)
师:在电子表上8时是这样的。(播放8:00)
师:8时的时候,你们都在干什么?给同桌说一说
师:你能把刚刚的时间写在本子上吗?(请生上台展示,得出两种表示方法,师板书:8时,8:00)
12时
师:你们会像刚才那样来认时间了吗?来考考你。
师: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是多少?谁能用刚刚的句式说一说?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
师:说的非常好,把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师:想看看12时是怎么写的吗?伸出小手一起写。(第一种方法:先写12,再写时,第二种方法:先写12,再写两个小圆点,最后写两个零)
师:这个时候,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我在吃午饭。
生:我睡着了。
师:为什么同样是12时,有的孩子在睡觉,有的孩子在吃饭,
生:因为一个事中午12时,一个是晚上12时。
师:原来一天有2个12时。为了表达清楚你想说的时间有时需要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4时
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时间。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对,下午的4时我们也在放学的路上。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钟面上的时刻,下面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
师:时针呢?
生:位置不同。
师:怎么不一样,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指着7就是7时,指着12就是12时,指着4就是4时。
师:说得很好,时针指的数不同。下面老师把时针所指的数字换一换,分针不动,猜猜老师要换成什么呢?
师:仔细听。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几时?时针指着6是几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上午、中午和下午三个不同的情景来认识整时,整个过程引导孩子观察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进而引导孩子归纳出辨认整时的方法,学习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拨一拨
师:看来孩子们会认时间了,那想在钟面上自己动手拨一拨时间吗?
师:拿出钟面,先看看哪颗是时针,哪颗是分针?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都弄清楚时针和分针了吧。下面拨出2时(学生拨,教师巡视)
师:看看老师拨2时,你们是这样的吗?
师:请你再拨出3时。
设计意图:加深对整时的认识,不仅会认,还要求会拨。
(四)认识几时半
1、认一认
师:动态演示钟面的时间从4时转到4时半的过程,通过刚刚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分针从12转到了6的位置,时针从4转到了4与5的中间。
师:观察得真仔细,分针从12转到6,我们还可以说成分针转了半圈
师:这个时间还是4时吗?是多少呢?
生:4时过了一半。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4与5的中间,这个时间就是4时半。(板书: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4与5的中间,就是4时半)
师:全班齐读两遍。
师:请观察这个钟面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出示7时半的时钟)
生: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7与8的中间。
师:它就是7时半。(引导孩子说出)
师:全班齐说。
师:这个钟面表示的时间呢?你能完整地像刚刚那样说一说吗?(出示9时半的时钟)
生: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9和10的中间,就是9时半。
师:全班齐说。
师:请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他们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都在相邻两个数的中间。
师:真是会总结的孩子,一起来看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接下来老师拨,你们来认。(师依次拨出2时半,5时半,7时半)
2、拨一拨
师:会认几时半了,你们会拨吗?小组内一人拨,一人认,相互交换。
师:现在我们会认、会拨几时半了,那谁知道几时半还可以怎么说嘛?
师:“半”我们还可以说成30分,4时半就是4时30分,你能像这样说一说这几个钟面的时间吗?(出示2时半,6时半,5时半的钟面)
师:我们刚刚学整时的时候明白了时间有两种表示方法,你能用这两种表示方法写出这三个钟面的时间吗?请写在本子上。(请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结合钟面直观的认识,通过动态的把时间从整时变到几时半,让孩子观察到分针和时针的变化过程,通过几个钟面的对比观察,发现这些钟面都有共同的特点:分针都是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中间,进而引导孩子归纳认识几时半的方法,即几时半分针都是指向6(表示走到半时),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同时让学生明确几时半中的“半”字,是生活中的“口语”,钟面上要用30分来表示。
三、课堂练习
师:孩子们现在学会认几时半了吗?了不起!这么难的时间都会认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认几时,几时半。在生活中经常也会用到这些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狗和小猪的一天。(动画)
课堂习题:小猪的一天
师:看了小狗和小猪的一天,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预设回答:合理安排时间)
师:对,我们应该向小狗学习,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做个健康快乐的好孩子,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认真,都认识时间了,可有几只小鸟上课不认真,结果认错时间了,你能来找出他们的错误吗?
课堂习题:找错误
设计意图:巩固对整时和几时半的认识,通过找错误促进学生对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方法的反思,从而对认识时间的方法形成清晰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师:好了,孩子们,回忆一下,咱们这节课学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学习了认识钟表。
生:知道了整时
生:知道了几时半
师:我们学了几时,几时半,还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们都会了吗?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了,注意看这两个钟表,哪一个是坏的?(出示思考题)
生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带着回顾整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