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7课 短文二篇 陋室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17课 短文二篇 陋室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11:16: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我们去年背过,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的作品,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积极、乐观、豁达、高扬),那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陋室铭》(出示课题),看看我们从中又可以读出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简介陋室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简介“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教师补充:通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押韵的字是:名、灵、青、丁、经、形、亭;那么,韵脚就是ing
3、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最终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四、初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五、合作学习,走进陋室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的过程中标注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C生解释重点字词,B生翻译句子。)
五、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开始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其目的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6、作者写陋室用意何在?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不高、不深”喻“陋”,以“仙”、龙”喻“德”,以“名”、“灵”喻“馨”,从而巧妙地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种写法叫比兴。
3、居住环境、交往朋友、生活情趣
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与诸葛亮、杨子云一样,身居陋室而品德高尚。进一步深化主题。
5、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更有力地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道理。
6、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六、拓展延伸,感受陋室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小结语: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七、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八、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教学反思:
一、注重文言文的教学,到感情的把握不到位。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齐读,赛读,个别读,在在读中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对朗读的感情把握的不到位,课文的重读和朗读的节奏把握的不好。
二、教师课堂讲解过多,没能放开手。
根据工具书解释字词和翻译课文占用时间过多,上课时总担心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提问过多,学生参与活动有种被老师牵制的感觉。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没有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能充分相信学生。
三、设计问题过多,没有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针对“陋室的环境描写,学生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解释的不够到位,基础差的学生掌握的不够牢固,在设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时,限制学生的发挥,只说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学生自己发挥的应该还有很多,却没给他们时间展示出来。
从效果上来看,思路清晰。学生调动的课堂氛围也不错,整节课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再次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注重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