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7课 短文二篇 陋室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17课 短文二篇 陋室铭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11:18: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单元组元来看,《陋室铭》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教学要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中华美德,聆听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目的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品味古人身上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品性。
从文章本身来看,《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仅81个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体裁为铭文,体制短小又押韵,句式整齐,非常适合采用朗读法推进教学。语言精练,炼字经典,是赏读文言文极好的模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以诵读为主的文言文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梳理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培养文言语感,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文本的涵咏品析,理解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课文,感受文章音韵之美。赏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悟读课文,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音韵之美。
2.赏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悟读课文,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教育部决定在2023年4月到7月举办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
2.“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
3.“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4.“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今天,我们就通过《陋室铭》这篇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二两项活动的参赛准备。
二、走进文本
任务一、我把文学经典《陋室铭》读给你听
活动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因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诗文名篇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2.背景介绍:和州陋室来历
(1)永贞革新失败,屡遭贬谪,共二十三年。
(2)和州知县为难刘禹锡,三易其室,刘禹锡三书诗联,表现心境。
城南面江而居: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城北河边: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县城中部:赋《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前。
3.了解铭文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点:文辞精练,有韵。
活动二、诵读文章
1.读准字音
吾 馨 苔 儒 调 牍
2.读出韵律节奏
(1)指导学生找到韵脚,并弄清押什么韵。
明确: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ing韵。
(2)指导读法:韵脚要读得响亮。
(3)指名朗读。
3.读出抑扬
指导:要读准重音,读出缓急。注意以下字词可以这样读:“仙”“龙”“德馨”重读,“吾”字拖音,读出自豪之情。“上”“入”“调”“阅”重读,“鸿儒”一词要读出欣喜之情。“丝竹”“案牍”重读,“耳”字要拖音,缓慢吐出。最后一句要读出自豪之情,声调要高昂,“有”字要拖音。
生自读。
活动三、小组推荐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学生根据量表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要求:
1.组内朗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2.请以“大家好,我是____,我把文学经典《陋室铭》读给你听”开头。
3.其他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任务二、我把文学经典《陋室铭》讲给你听
活动一、驻足译文,读陋室不陋
(一)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生生互助借助注释,自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积累与梳理
屏显:
1.活用的词
(1)名:出名,有名,名词做动词。
(2)灵:神异,形容词作动词。
(3)上:长上,名词作动词。
(4)乱:使……乱,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劳: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重点虚词
(1)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何陋之有:之,助词,引导宾语前置。此句的正确语序为“有何陋之”。
3.富有文学文化内涵的词
(1)鸿儒:博学的人。
(2)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3)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4)案牍:案,桌子;牍,竹简。代指官府文书。
(5)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泛指音乐。
4. 用典的句子
(1)何陋之有:语出《论语 子罕》,来自孔子“欲居九夷”时与弟子的对话。
(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隆中,被刘备请出山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西蜀子云亭:杨子云晚年离世独居于西蜀,他的辞赋、散文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活动二、小步轻移,赏陋室之雅
(一)如此简陋的屋舍,作者为什么不觉得简陋?找出中心句来回答。
(二)同桌合作探究:文章如何体现了陋室不陋?
明确:
(一)中心句: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二)明确:文章以仙龙自喻,类比开头,表明“德馨,则陋室不陋”的观点;接着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和日常生活,证明“德馨,则陋室不陋”;最后运用类比手法结尾,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 “德馨,则陋室不陋”的观点。
(三)请大家小组合作,任选文章中的句子,进行赏析。
1.方法指导
赏析可选择角度:色彩的使用、镜头的剪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对比手法、虚实结合等。
赏析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 ,“上”“入”二字以动写静,情景交融,表达作者对陋室的喜爱之情,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2.学生分享后小结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苔“绿”草“青”,色彩鲜明,描写出陋室环境的幽雅,表达作者安于贫困生活的愉悦之情。
小结:色彩清丽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安贫乐道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作者以文会友,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权贵,以客衬主,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小结:以客衬主 以文会友 洁身自好 淡泊名利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作者的生活状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侧面虚写,两句虚实相生,通过对比表现作者不求闻达、超然物外的高洁志趣。
小结:对比鲜明 虚实相生 恬淡通达 不求闻达 超然物外
活动三、大步徐行,悟作者之志
话题一、通读全文,请概括刘禹锡之志,并说说用了什么写法。
1. 明确:
刘禹锡之志 :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洁身自好
淡泊名利 不求闻达 超然物外
2.探究写法: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是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表现手法。
小结:作者托一间陋室,表明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真可谓:“陋室一间真明志,千古一人唯刘郎。”
话题二、1.中国古代有很多身居陋室、品性高洁之人,文章中就有被作者视为偶像的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作者为何单单选择他们?
2.读下面的语段,对比一下你更喜欢谁,并说明理由。
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隐逸者:陶渊明)
明确:
1.诸葛亮是中国人最敬重的贤臣,他终其一生,鞠躬尽瘁,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基业;杨子云是哲学家、文学家,他晚年离世独处于西蜀,辞赋、散文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是古代文人君子品质的最高代表者。
作者写这些人的陋室是想通过类比表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文学创作流芳千古,品行高洁成就雅名。当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之时就清高自守,涵养古贤一样的高洁志趣和抱负。
2.陶渊明是隐士,他远避尘世,逃脱官场,独善其身,刘禹锡和陶渊明不同。在朝廷为官之时,刘禹锡罢宫市,斗宦官、改机制、削藩镇,改革大刀阔斧,做事雷厉风行;屡遭贬谪之时,他下田地、修壕渠、赈灾民、重教育、创诗文,固执地做着济苍生之事,并非隐居一隅,独善其身。所以,《陋室铭》彰显着刘禹锡困境中坚守的高洁志趣,刘禹锡代表着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任务三、“我把文学经典《陋室铭》讲给你听”学生分享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语言,列出发言提纲。
发言要有中心、有层次,语言简明得体,吐字清晰。
请以“大家好,我是____,我把文学经典《陋室铭》讲给你听”开头。
温馨提示:可以解说重点词、重点句的意思及文化内涵,可以讲解重点句的赏析,也可以讲作者的故事、文章艺术特色等。
小组合作并分享。
三、背诵课文
四、课堂小结
山水起兴 仙龙自喻
对偶押韵 音韵和谐
类比抒志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警诫后人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必做作业后,在选做作业中任选一项完成。
必做作业:
1.积累背诵刘禹锡的其他诗文3篇,并写一点赏析文字;
2.将诗词讲解整理成文稿,与其他同学交流。
选做作业:
1.将《陋室铭》改写成题为《刘禹锡的一天》的故事,再现刘禹锡的生活和情趣;
2.配乐朗诵《陋室铭》,制作视频,在班级群里分享;
3.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器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例如:《教室铭》《朋友铭》《学生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