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7 22: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3课,季老以“月”作为抒情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作者离乡后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此前的课程教材已经安排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通过分析对比
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角色体验法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继续重视略读能力的培养,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倡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阅读,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学习一定的阅读方法,能有一定的阅读收获。
本课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以总、分、总地形式展开。开篇点题,总结全文,由故乡的月亮入情入境,是对下文提纲式的概括。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接下来作者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与前面相呼。本课的教学内容符合新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在全面改革的基础上,体现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核心素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养成良好品质,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 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揣摩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4.搜集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揣摩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堂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飞花令,现场临时组队选两个队伍进行比拼,每个队伍三名同学,其他同学当好小评委。学生进行飞花令游戏。
任务一 自读课文,梳理内容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童年往事和成年经历,圈画文中关键词概梳理内容,根据示例完成学习单思维导图。(温馨提示:童年趣事部分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成年经历要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作者观月大致经历)
1. 作者简介: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2.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多音字,理解难懂的词语。
3. 交流汇报,师生梳理思维导图(贴板书)
任务二 忆童年趣事,感受月是故乡明
(一)作者回忆童年往事(指板书)时内心产生了哪些感受?
出示学习要求:读:大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用波浪线画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圈:圈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完成共学单表格。
(二)交流
1. 预设
(1)第 3段“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顺势指导朗读
(2)第 4段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顺势指导朗读
2、创设情景,理解诗兴萌动 让我们穿越时空(出示月亮视频),想象成自己就是童年的作者,来到坑边。抬头,一轮明月挂在空中;低头,烟波浩渺的苇坑倒映着月光,清光四溢。此刻你的心里萌动了什么呢?指名说感受,生交流感受
3.师生合作读文,以读促悟
(1)让我们一起共享这一段月光(男生女生老师合作读)
(2)师总结。指板书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这些月夜的童年往事无一不承载着作者快乐的童年。〔贴板书典型事例〕
任务三对比他乡月,体会月是故乡明
他乡望月,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一)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学习。
运用刚才读圈画写的方法学习第五第六两个自然段。
(二)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1)生交流句子和词语。
(2)生观察标线句子的特点。顺势板贴对比烘托
(3)季老为什么对故乡的小月亮念念不忘?补充作者生平经历,通过一段时间轴来了解季老的生平,出示《留德十年》和《赋得永久的悔》选文句子。师讲解,生再谈感受。
(4)联系自身谈感受。你有没有离开过家的经历呢?你的感受是?
(三)复踏指导朗读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季老看到过美妙绝伦的大月亮,但他说指生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上,季老看到过美妙绝伦的大月亮,他却说指生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季老看到过美妙绝伦的大月亮,他说指生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季老看到过美妙绝伦的大月亮,他还是说女生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在燕园赏月胜地,季老看到过美妙绝伦的大月亮,他仍然说男生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身在他乡,也对故乡的小月亮魂牵梦绕,齐读: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师小结:作直抒胸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溢满纸张,板贴直抒胸臆。
任务四:演练台 作者笔下的月亮是他童年
在故乡在那个小村庄里的温馨美好的回忆,对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也许是一处老房子,或者是一条老街,或者一顿家常便饭,请用对比手法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生交流,教师点评。拓展延伸,发现心中明月
1.在文学的世界里,月亮从古到今都是思乡的代表。
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席慕容《乡愁》
2.不过,人们赋予月亮的象征义远不止于此,拓展月的古诗,生齐读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那么你心中的月亮代表着什么?跟我们分享一下。生分享,再读句子。那份( ),我永远也忘不掉你!
4.总结。徐老师特别希望通过这一节课,每一个同学都能发现你心中的那一轮明月,最终守护好你心中的月光。
课后作业:
1.搜集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利用周末做一期手抄报。
2.季羡林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果你感兴趣,课下不妨找来读读。
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思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我积极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我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上课前通过“月”字飞花令激发学习情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顺势进入课文学习。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创设情景,通过月亮短视频理解“萌动”一词,课堂气氛活跃,引发学生思维情感,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世间的平静与祥和”“广阔宇宙奥秘的探索”“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学生给到的答案震惊到了我,让我惊喜。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既提高了组织语言和表达想法的表达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体会作者回忆童年趣事感受时,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读画圈写,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当中,孩子们能够迁移运用“读画圈写”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作者成年后离乡背井的内心情感。
补充资料,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能够通读全文知道作者是在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的“小月亮”,仅仅是为了对比突出思乡之情吗?此处我补充季老的生平资料和他的文章《留德十年》、《赋得永久的悔》选文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月夜下有他美好温馨童年,月亮是故乡的象征,寄托者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入情入境,再通过朗读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复沓引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学生情感饱满。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深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配乐朗读、复沓朗读、齐读,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思。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没有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发言,自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联系实际,升华情感。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课中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畅谈自己离开过家的经历,推己及人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学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我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齐读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进一步发现心中明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收获(思得)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走进文本时,做好学习活动的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把课文做简单分析,再深挖,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课堂就是生活,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教师有责任让孩子在课堂上得到心灵的解放,获得精神的自由。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自信的表达;学会分享,倾听别人发言时,懂得尊重。
不足之处(思失)
《月是故乡明》当中季羡林先生文章中一些句子和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文章略有不同,学生读来觉得有点儿拗口,学生们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都有点儿紧张,语速较快,同时学生的期待感不高。我想:也许是他们第一次上这样的公开课,经验较少缺乏自信,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吧。 对本班级较为安静的学生关注度不够,每次抛出问题就基本上都选择了积极举手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忽视了沉默的个别学生。
改进措施(思改)
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敢于锻炼自己的勇气。应做好关注,督促沉默的个别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训练孩子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