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 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蜀相“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原文】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⑶行:操守、品德。
⑷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⑸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韬(tāo)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韬,过度
⑽励精: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⑿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注 释】 ⒀驰:消失、逝去。
⒁日:时间。
⒂遂:于是,就。
⒃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⒄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⒅穷庐:破房子。
⒆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⒇才:才干
意与日去:意志,本文中指学习的意愿
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三人行:同行。
意与日去:志愿。
宾客意少舒:心情。
非澹泊无以明志:志趣。
志虑忠纯:志向。 【注 释】【译 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韬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卢 ,将复何及” 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第十一课:适度的力量。 诸葛亮这封信里将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和儒家的接世济国相结合,其实体现了他的适度原则。也就是,不可淫慢,不可急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个人力量不可贸然与团体抗衡,而是应该适度行动。这也就是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学之一。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草堂 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常识 字_____,自号______,唐朝_____主义诗人。其诗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痛苦,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____”。其主要作品有“三吏”“____”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_____”,与“诗仙”李白齐名。字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史三别诗圣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写作背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写作背景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写诗人去武侯词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颔联:写入祠后所见。“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颈联:上句用刘备的事迹侧面烘托,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尾联: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于千古名句。初步感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
部到内部,
内景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比较理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朱自清《荷塘月色》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见满院萋萋碧草,
却觉寂寞之心难言
闻数声呖呖黄鹂,
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
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虽是写景,
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赏析全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 并不引起游人注意。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或理解为: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
情景名为二,而实
不可分。神于诗者,妙
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景语含情,情语寓景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 《武侯庙》
写出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景语含情,情语寓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 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
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
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
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 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周汝昌《唐诗鉴赏辞典》表达方式分析 蜀 相 ——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叙事写景抒情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要点把握比较阅读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将《蜀相》与《咏怀古迹五首之五》相比较,说一说:两首诗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怀抱。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思 考 题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思 考 题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思 考 题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思 考 题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找找诗眼
① 山青花欲燃”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燃直 圆一尽红 绿 思 考 题① 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 ------炼动词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 ------炼形容词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 ------炼数量词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炼虚词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这些词,就抓住了诗的关键。 ----- 词类活用高考拓展——分析诗眼题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
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步骤3步骤4步骤1步骤2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思 考 题 思 考 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穿”指穿行,数指数数。在萧萧落叶中穿行,穿字写出了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只得数着飞过的流萤。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思 考 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思 考 题杜甫经典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6、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1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杜甫经典名句 杜甫经典名句 2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
2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3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3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3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7、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8、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9、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40、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杜甫经典名句 歌颂杜甫的对联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 这是刘咸荥题于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的对联。杜甫被成为“诗史”,草堂是指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号少陵野老,在他的《野老》里就自称为野老。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这是群鸥的意思。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3、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4、陈逢元题独立楼。 饭颗:饭颗山,传为长安山名,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诗瓢:贮诗稿的瓢 。
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5、高晓宇题柴门。 幕府:即严武将军府。 蜀风:《诗经·国风》中无“蜀风”。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6、陈次山题大廨。 李谪仙:李白。 严节度:严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严武委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