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2、下列成语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C.煽风点火:提供充足的氧气
D.钻木取火: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4、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坐电梯迅速下楼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5、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6、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7、广西公布各市《环境空气质量》排行榜后,各地都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C.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D.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D.图书馆着火必须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0、下列对“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发生燃烧
D.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
11、2022年7月,《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0、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性地位
B.煤炭、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12、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3、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价值观:干冰用作制冷剂
B.微粒观:水变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C.守恒观:纸燃烧后质量减少,质量不守恒
D.能量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放热
14、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使用天然气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
15、重庆市11月2日空气质量报告:主城区空气质量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D.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2
16、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二、填空题。
17、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钻木取火——升高着火点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风助火威——
18、新冠肺炎期间,资源供给对疫情严重的区域十分重要,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 不同,可从石油中分离出沥青,用于医院的地面防水铺设。
(2)疫情期间要确保湖北电力供应正常,发电过程中使用到煤块时,常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 。
(3)火神山医院为减少传染的可能性,使用了送餐机器人、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更换电池可实现连续不断地运行,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能。
(4)医院常使用75%酒精消毒杀菌,酒精是 的俗称,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得到,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9、如图所示装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当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末时,其能与黏膜表层、眼、皮肤中的水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和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装置,不选择其他实验装置的理由是 。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
。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小美进行的实验中,较大烧杯里的现象为: 。
20、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实验事实可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 ,② ,③ 。
(2)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三、实验题。
21、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带来的冲击波成功地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会燃烧。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类似装置,如图8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盖,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下表: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点燃时 的现象 不燃 不爆 弱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弱 爆炸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的氢气的方法是 。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23、同学们在科学实践活动“多变的蜡烛”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的是 (填烧杯序号),结合灭火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
(2)实验二: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常作燃料,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8g甲烷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g氧气?
(2)某实验测得甲烷不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6.4 22.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8.8 14.4 a
(1)表中a的值为 ;
(2)X的化学式为 。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答案】D
2、下列成语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C.煽风点火:提供充足的氧气
D.钻木取火: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A
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4、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坐电梯迅速下楼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答案】C
5、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答案】D
6、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7、广西公布各市《环境空气质量》排行榜后,各地都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C.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D.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答案】B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C
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D.图书馆着火必须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10、下列对“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发生燃烧
D.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
【答案】D
11、2022年7月,《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0、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性地位
B.煤炭、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答案】B
12、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B
13、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价值观:干冰用作制冷剂
B.微粒观:水变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C.守恒观:纸燃烧后质量减少,质量不守恒
D.能量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放热
【答案】A。
14、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使用天然气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
【答案】A
15、重庆市11月2日空气质量报告:主城区空气质量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D.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2
【答案】D
16、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钻木取火——升高着火点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风助火威——
【答案】C 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18、新冠肺炎期间,资源供给对疫情严重的区域十分重要,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 不同,可从石油中分离出沥青,用于医院的地面防水铺设。
(2)疫情期间要确保湖北电力供应正常,发电过程中使用到煤块时,常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 。
(3)火神山医院为减少传染的可能性,使用了送餐机器人、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更换电池可实现连续不断地运行,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能。
(4)医院常使用75%酒精消毒杀菌,酒精是 的俗称,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得到,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1)天然气 沸点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燃烧更充分
(3)化学 (4)乙醇 可再生
19、如图所示装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当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末时,其能与黏膜表层、眼、皮肤中的水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和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装置,不选择其他实验装置的理由是 。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
。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小美进行的实验中,较大烧杯里的现象为: 。
【答案】(1)小美 小真、小善设计的实验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出来
(2)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较大烧杯内液面上升
20、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实验事实可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 ,② ,③ 。
(2)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
(1)4P+5O22P2O5;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调大;隔绝氧气。
三、实验题。
21、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带来的冲击波成功地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会燃烧。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类似装置,如图8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盖,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下表: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点燃时 的现象 不燃 不爆 弱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弱 爆炸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的氢气的方法是 。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瓶内先装一半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2)10%~70%
(3)取氢气体积分数在5%~10%、70%~80%区间,以1%为梯度做点燃实验,观察是否发生爆炸
22、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1) ③ (2) ① (3) ② (4) AB
23、同学们在科学实践活动“多变的蜡烛”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的是 (填烧杯序号),结合灭火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
(2)实验二: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1)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2)AB;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常作燃料,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8g甲烷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g氧气?
(2)某实验测得甲烷不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6.4 22.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8.8 14.4 a
(1)表中a的值为 ;
(2)X的化学式为 。
【解答】(1)设8g甲烷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x=32g
(2)①5.6; ②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