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盐化肥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固体NaOH与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B 验证Zn、Fe、Ag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片分别放入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C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蒸发结晶
D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Cl、H2SO4、CuSO4 B.CaCl2、AgNO3、MgCl2
C.Ba(NO3)2、NaCl、Na2SO4 D.HCl、Na2CO3、CaCl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②向溶液中加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变大,则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
③搅拌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则搅拌也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④NaCl和CuSO4中含有金属离子,属于盐,则所有的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⑤CO2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CO也能与碱溶液反应
⑥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敞口久置后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⑦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中加入少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无色溶液,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沸腾
B.向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变浅或消失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固体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存在
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活性炭净水可降低水的硬度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
6.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BaCl2溶液
C.盐酸
D.硝酸
7.除去下列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Cu粉 C 在空气中灼烧
C CuSO4溶液 FeSO4 加足量铜粉,过滤
D CaCl2溶液 HCl 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盐酸—金属除锈 B.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活性炭—冰箱除味剂 D.氢氧化钠—干燥氧气
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B.用食醋除水垢
C.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D.蚊虫叮咬涂硼酸止痒
10.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操作方法
A CO2[CO] 点燃
B NaOH溶液[Ca(OH)2] 加入适量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1溶液[K2CO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1.除去杂质是化学常用的分离方法,下列除杂质的试剂与操作方法有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括号内杂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操作步骤
A Cu粉(Zn粉) 稀盐酸 ①加足量稀盐酸;②过滤、洗涤、烘干
B CO2(CO) 燃烧法 点燃一氧化碳
C FeSO4(CuSO4) Fe粉 ①加足量铁粉;②过滤
D KNO3(CaCO3) H2O ①足量水;②过滤;③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2.已知粉末 X 样品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取三等分该粉末,分别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中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固体粉末 X 是
加入物质 氢氧化钙溶液 氯化钡溶液 稀盐酸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A.CuSO4
B.Na2SO4
C.K2CO3
D.Mg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B.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助燃剂
二、填空题
14.以下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①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气体中的CO2 ②除去 NH3中水蒸气气体选用浓硫酸
③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 ④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⑤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⑥ 除去CO2中HCl气体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
⑦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⑧除去CO2中水蒸气选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固体
⑨为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15.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所以镁可以用于 。
(2)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试液变红: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
(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仓库储存碳酸氢铵时应注意 。
16.生活处处皆化学,厨房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铁强化酱油等物质。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向食醋中加鸡蛋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由 (填符号)构成。
(2)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金属的 性;如果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 。
(3)用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时,洗洁精使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随水流动。这种现象称为 。
(4)冰箱内放置活性炭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 性。
(5)长时间放置的铁质搁物架在地面上留下锈迹,可用稀盐酸将其除去,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
(2)用火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
(3)碳酸钠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剂加入稀盐酸直到反应完全 ,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从 色变成 色;
(4)用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制氨气 。
18.酸去擦拭,结果锈迹擦掉了,但大理石台面也变的粗糙了,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三、推断题
19.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CuSO4、Mg(OH)2、NH4NO3、NaCl、BaSO4 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下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滤液E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 。
(2)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3)写出实验过程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流程题
20.波尔多液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等物质,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一种生产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图。
(1)“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混合”时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 。
(3)“混合”时需不断搅拌,目的是 。
(4)“混合”过程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混合”后得到的波尔多液温度明显高于室温,原因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1.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可以用作养花时的肥料。小亮从爸爸养花用的草木灰中取了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一定量草木灰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实验2 探究草木灰主要成分的性质 取一定量草木灰用水浸泡,将上层浸出液进行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反思与评价】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它不能与 混合使用。
六、计算题
22.某纯碱样品中混有氯化钠,某同学欲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他称取了20g样品,加入100克水,样品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140g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10g沉淀。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将铁片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溶液中,铁和硝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铁活泼,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银活泼,可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加水溶解后,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然后过滤,得到二氧化锰,然后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氧化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可以直接鉴别,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硫酸都不反应,无法鉴别氯化钠、硫酸溶液,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钙、氯化镁溶液反应都有白色沉淀,可以鉴别硝酸银溶液,无法鉴别氯化钙、氯化镁溶液,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钡、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法鉴别三种溶液,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的白色沉淀滴加盐酸溶液,沉淀溶解,说明滴加的溶液是盐酸溶液,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生成,说明这种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剩余溶液是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三种溶液,符合题意;
答案:D。
3.A
【详解】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盐溶液不是碱溶液,错误;
②当某物质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③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与是否搅拌无关,错误;
④氯化铵是盐,但是不含有金属离子,错误;
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错误;
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溶质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⑦氢气燃烧有水生成,是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正确;
故只有⑥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生石灰中加入少量的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浆液,放出大量的热,故A错误;
B、烘烤过的木炭具有吸附性。向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变浅或消失,故B正确;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固体,故C错误;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
5.B
【详解】A、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金子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可以淘金,A对,不符合题意;
B、鉴别软硬水用肥皂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异味等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降低硬度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B错,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用途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C对,不符合题意;
D、甲醛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但因为有毒,故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D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钠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氯化钡和硝酸银、碳酸钠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盐酸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硝酸和硝酸银、氯化钠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易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错误;B、C和Cu粉在空气中灼烧均能与氧气反应,最终得到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足量铜粉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能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A
【详解】A、金属除锈是利用稀盐酸能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是盐酸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用氯化钠配制0.9%的生理盐水,是利用氯化钠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氢氧化钠用于干燥氧气是利用其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可用食醋除水垢,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浇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应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D、蚊虫叮咬会产生酸性物质,可涂抹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不能涂抹硼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能与适量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CO3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正确;
C、足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钾能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将两者加入足量水中,再过滤,得到硝酸钾溶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C
【详解】由题意可知,向X样品中,当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根离子,不含有铜离子,排出了A,镁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排除了D;加入当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说明该固体中有碳酸根离子,不含有硫酸根离子,由此可知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钾。
故选:C。
13.D
【详解】A、铝片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电材料,此选项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保护气,此选项错误;
C、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此选项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助燃剂,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4.①⑦
【详解】①除去CO气体中的CO2 :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不与CO发生反应,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被除去且未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
②除去 NH3中水蒸气气体选用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蒸气,但能与NH3发生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所选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③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 ,CuO不与O2反应,无法除去杂质,应该用灼热的铜网除去O2,不符合题意;
④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无法点燃,不能除去CO,不符合题意;
⑤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稀盐酸与CaCO3、CaO均发生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所选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⑥除去CO2中HCl气体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HCl与CO2均能发生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所选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⑦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铜粉不与Cu(NO3)2反应,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生成的银和过量的铜粉,得到Cu(NO3)2溶液,少量AgNO3被除去且未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⑧除去CO2中水蒸气选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蒸气,生石灰(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水蒸气,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CO2发生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所选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⑨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Na2CO3被除去,所得溶液含有NaCl和过量的氯化钙,引入新杂质氯化钙,违背除杂原则不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填:①⑦。
15.(1) 制造信号弹、焰火、闪光粉等
(2) 碳酸
(3) 密封、低温保存
16. NaHCO3 元素 产生气泡 Na+、Cl- 导热 隔绝氧气 乳化 吸附
【详解】(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产生疏松多孔组织;
“铁强化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向食醋中加鸡蛋壳,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由Na+、Cl-构成。
(2)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如果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3)用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时,洗洁精使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随水流动。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4)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冰箱内放置活性炭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
(5)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Al(OH)3+3HCl=AlCl3+3H2O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红 无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详解】(1)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火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钠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剂显红色,直到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
(4)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18.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详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19. Na+ CuSO4、BaSO4
【分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钡沉淀难溶于酸,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所以由实验①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说明A固体混合物中不含硫酸铜;
由实验②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微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判断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硝酸铵,气体D为氨气;
由实验③加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可确定固体混合物A中不含硫酸钡,而剩余的几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所以白色沉淀C为五种物质中的氢氧化镁;
综合以上分析,可判断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铵、氢氧化镁,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硫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1)滤液E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氨气和水,滤液E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Na+;
(2)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CuSO4、BaSO4;
(3)实验过程②中所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20.(1)分解反应
(2)铁会和硫酸铜反应,导致硫酸铜变质
(3)加快反应速率
(4)
(5)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
【详解】(1)“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分解为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混合”时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铁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导致硫酸铜变质。
(3)“混合”时需不断搅拌,目的是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
(4)“混合”过程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混合”后得到的波尔多液温度明显高于室温,原因是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21.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K2CO3 K2CO3+Ca(OH)2=CaCO3↓+2KOH 取实验2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滴加过量稀盐酸(或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产生) KOH、K2CO3 铵态氮肥
【详解】实验1:科学探究时,探究的目的和结论内容是相关的,所以由实验结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草木灰的成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且是一种含钾的盐,说明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实验2: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方程式为:K2CO3+Ca(OH)2=CaCO3↓+2KOH;
实验3:反应后生成物一定有KOH,还可能有剩余的反应物,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①KOH,②KOH、K2CO3,③KOH、Ca(OH)2。取实验2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取实验2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滴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的溶质KOH、K2CO3。若滴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或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的溶质为KOH,Ca(OH)2。
反思与评价:由于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会生成氨气逸出,使肥效降低,故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22.(1)53%(2)8.44%
【详解】(1)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
y=11.7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为:;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