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期末章节巩固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2.下图是某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小明据图做出了以下四个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3 B.该粒子为原子
C.该粒子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原子 B.水分子 C.氢分子 D.两个氢原子
4.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金刚石 C.铁 D.氧气
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温度计水银柱上升,说明汞原子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B.二氧化锰(MnO2 )中含有氧分子(O2)
C.食盐晶体是由大量氯化钠分子聚集而成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6.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7.如下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1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1个电子
C.最外层电子数为11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C.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
D.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10.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步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化学反应表达式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集气瓶底部的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红磷没有燃烧完就急着打开了止水夹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氯酸钾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
② 1.2g CuO 0.5g
③ 1.2g MnO2 0.5g
①上述实验应测 量的“待测数据”是 .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 ,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写出实验②反应的表达式
三、有趣的改进实验
①小晴同学学了分子性质这节内容后,改进了书本上 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晴同学找来废弃的医疗用品--微型Y 形管,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她进行该实验是为了探究 ,实验过程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小晴同学设计的实验优点 .
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火焰.
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 .你推断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12.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阴雨天防雷电要远离金属制品,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性。
(2)青铜是铜锡合金,其熔点要比铜 (选填“高”或“低”)。
(3)如下图所示,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 若溶液甲呈蓝色,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② 若固体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金属,则溶液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符号是 。
13.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如图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D所表示的粒子是 (填写化学符号),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
(2)D与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4.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这些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带正电荷的是 ;
(4)不显电性的是 ;
(5)质量最小的是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7)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 ;
(8)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汞 。
15.(1)用“化学符号”或“图示”填空。
图 示
化学符号 N2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忽略空气中其它成分,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选项)。
16.如图中 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 x= ;A 粒子核内质子数为 。
(2)由 B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 粒子的符号是 。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有 (填字母)。
17.(1)已知一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5.4m kg, 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则一个R原子的质量是 kg;
(2)一个氧18原子的中子数为
(3)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 -26kg,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碳—12是指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已知一个质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中子的质量为b千克,1个电子的质量为c千克,1个镭原子的质量为d千克,则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列式表达)
19.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热胀冷缩。
(2)从很远的地方能闻到花香。
2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利用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①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 (答一点);
②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1.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微粒为原子,当X=12时,Y= ;
(2)若X=17,则Y值可能为 ,与Y值相对应的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
(3)若X—Y>10,则该粒子为 (填阴离子、阳离子、原子)。
2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
(1)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小于100mL说明 。
(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不同 。
(4)常在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原因是 。
23.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物质可被压缩的原因是 。
(2)内装空气的注射器更易被压缩,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D
6.C
7.C
8.C
9.D
10.A
11.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4P + 5O22P2O5 BC 检查装置气密性 能够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导致的气体受热膨胀部分逸出,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操作更简单 时间 小 验证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验证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验证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2H2O2 2H2O+ O2↑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酚酞试液变红色 节约药品,更环保 明亮的蓝紫色 S + O2SO2 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12.(1)导电
(2)低
(3) Cu+2AgNO3=Cu(NO3)2+2Ag Zn/锌 Zn2+
13.(1) Na+ E
(2)NaCl
(3)C
14.(1)①②/②①
(2)②
(3)③④/④③
(4)①②⑤
(5)⑥
(6)④⑥/⑥④
(7)①
(8)②
15. 2N, , 2NO2. C。
16. 2 16 Al AD
17.(1) ;
(2)10;
(3)
18.
19.(1)分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2)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0. 15 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即可) S+O2SO2
21. 2 7或8 Cl或Cl- 阳离子
22.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不断运动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3.(1)分子之间有间隔
(2)气体分子间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