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3一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顺义区2023一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0 11: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顺义区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试卷

1.
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

题,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教育D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在答题卡上涂黑。
1.下图为三星堆与二里头“撞脸”文物一—一陶蚕。从结构上看,三星堆遗址与二里头遗址的
陶歪都是“三条腿、手叉腰、顶半开”,顶部有一短小的管状流。从风格上看,两者都属于
“瘦高”型,都是“长腿、束腰”,与一些地区流行的“矮胖”
型陶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
A.古代中国各地区存在着文化交流
B.遗址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
C.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典型代表
三星堆陶蚕
二里头陶益
D.大河流域文明具备相似性的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继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之后,“邦”
“国”等地域组织概念也逐渐失去了明确的界限。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权力衰微
B.文化认同加强
C.等级观念弱化
D.争霸战争激烈
3.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群众的统治与管理而实施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井田,开阡陌”
C.编户齐民
D.什伍连坐
4.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通判
5.柳宗元《封建论》记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能为这一观念提供证
据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6.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
坐镇长江中游,内外呼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和他并排上坐,王导
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现象可以佐证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是
A.门阀士族强大B.豪强地主衰落
C.政权更迭频繁
D.皇权逐渐加强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7.曹不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
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材料涉及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降低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提高了工作效率
9.唐朝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
“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
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从根本上改善了唐朝的民族关系
B.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C.形成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D.反映周边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
10.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的笔记,推测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应是
A.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较少
天竺高僧来华
B.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互鉴
玄奘西行取经
C.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
空海大师求法
D.异域文化影响中华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
11.宋初之政着眼于“防弊”,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
使、留州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诸路转运司
D.知州
12.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辽、西夏和金巩固政权的措施中有很多的共同点,主要是
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C.学习中原王朝制度
D.向宋王朝称臣纳贡
13.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突出表现为
①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②重视家世的门第观念淡化
③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④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
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理学认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应当是
A.知行合
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
D.天人感应
15.元朝时某一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变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此制度指的是
1.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高-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