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19: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课文,预习字词;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当代文坛有一位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怪才的贾平凹,他说“我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是我太爱怜它吗 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我这般爱怜着的,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 它给我们传递了一份怎样的情意呢 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活动——首先来认识这棵小桃树。
二、学习活动一:品一棵小桃树
这是一棵的小桃树。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第2段开始,勾画圈点出描写小桃树的字词句,并告诉大家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2-13
弱小、猥琐、委屈、瘦瘦、黄黄、太白、太淡、单薄、苍白白的脸、容颜褪尽……
被忘却、被猪拱、讨人嫌、险被砍、风吹雨打……
8段: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13段: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
小结:作者在文中多次(2、10段三次)提到这棵小桃树可怜,它身处恶劣环境,长得委屈难看,花儿单薄。孤独寂寞,被人鄙视,还遭到风雨的摧残。然而它面对逆境并没有屈服,风雨之后,它竟然在高枝儿上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看来啊,它更是一棵顽强的小桃树!
三、学习活动二:悟一份情思
通过刚刚对小桃树的认识,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小桃树的生长经历。
1、跳读课文,请同学们概括出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我们应该从哪段开始入手 第3段,我给大家起个头
小桃树的生长经历:
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蓄着我的梦——拱出一点嫩绿(委屈瘦黄)——长上二尺来高(猥琐)——有院墙高了(被猪拱折、差点被砍、被遗忘、奶奶照顾)——开了花(弱小苍白、孤单、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
2、多么让人心疼的桃树啊,又是多令人振奋的桃树啊!读到这里,老师似乎看到了一个影子,这个影子从贫瘠的年代走来,带着美好憧憬从山村来到城市,他经历了贫穷与病痛,他渴望奋发,又自卑迷茫。他是谁呢 同学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一起朗读7段、8段5句。)
师:“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真是意味深远啊,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人生轨迹。(多媒体出示背景资料)
下面请同学们概括出“我”的成长经历:
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从小有梦想——走出了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毕业走上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发现自己幼稚天真,人世复杂,遭受各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师:“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那个欲绽的花苞,那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给予了我多少信念与希望。正是那份对生命的执着,成就了一个多彩的我!
(PPT展示:硕果累累,作品、获奖)
师:梳理完小桃树和我的成长经历,文章的线索也就出来了。本文的线索是……
生: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我”的成长经历……
板书: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明线)
线索
“我”的成长经历(暗线)
师:这是一篇明暗线交织的散文。(请批注在标题旁边)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这样用一棵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思、感情或志向的写法就是……
生:托物言志。
师:所以,这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请批注在标题旁边)
四、学习活动三:温习一种写法(托物言志)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
2、参考对象:野花、梅花、小草、白杨、松柏、竹子、落叶、泥土、蚂蚁、卵石、蜡烛、橡皮……
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课紧扣教学目标实施教学。
2.深入文本,理解文意。让学生梳理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补充作者成长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到人的环节中,还需要做进一步引导。
2.课堂气氛不活泼,没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缺少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