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8 10: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 中外交往繁盛 B. 政治制度完善 C. 民族关系和睦 D. 南北交流加强
2.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六次东渡”“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阿倍仲麻吕来华 D. 崔致远人唐求学
3. 鉴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艰难东渡日本
B. 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D. 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4.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 求取佛教经义 D. 加强两国间的友好
5.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该对联称颂的一代高僧是( )
A. 玄奘 B. 孙思邈 C. 鉴真 D. 李春
6. 他抱着“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决心,战胜了沿途流沙雪山、严寒酷暑等种种障碍,在那烂陀寺刻苦学习,从天竺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在长安组织专门机构翻译佛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以不朽的功勋,获得世人的尊重。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 班超 C. 玄奘 D. 鉴真
7. 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历史人物原型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黄巢 D. 柳公权
8.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叙述了唐朝与周边某个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个国家是( )
A. 新罗 B. 日本 C. 大食 D. 天竺
9. 唐朝对外通商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文化昌盛 B. 疆域广大 C. 经济繁荣 D. 交通便利
10. 波斯湾著名港口尸罗夫港(位于今伊朗布什尔省)发现的陶瓷中,长沙窑外销瓷格外引人注目。印尼海域打捞出的“黑石号”沉船上装载有6万多件文物,大都是具有西亚风格的唐朝瓷器,这些瓷器应该是阿拉伯人在唐朝定制的。由此可见( )
A. 从事制瓷业的阿拉伯人多 B. 唐代制瓷水平达到顶峰
C. 唐朝尊重和包容外来文化 D. 唐朝时的海外贸易发达
11. 中印两国山河相连,同为当今世界颇具影响力的国家。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我们可以参考的书籍是( )
A. 《史记》 B. 《后汉书》 C. 《大唐西域记》 D. 《大明历》
12. 公元七世纪,他踏上了丝绸之路,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他怀着坚定的信念,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那烂陀寺。19年时间,5万里行程。他在印度学习佛法,也在印度,成为佛学大师。没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几乎无法重建自己的古代历史。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文中的“他”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
A. 张骞 B. 鉴真 C. 玄奘 D. 郑和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1小题)
13.(10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请你分别为图中人物写一段介绍词。
材料二: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二十一年和开成三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百年留学》
(2)请指出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并概括中日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3)综上所述,你从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精神?
1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
(1)“鉴真盲目航东海”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指出鉴真在日本所传的“道艺”。
(2)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享誉佛国”的表现。
(3)从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高尚品质?
15.(10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图2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著作。
(3)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
(4)图1、2反映的对外交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图1、2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日本”“佛教”“六次东渡”“唐招提寺”可知,某小组研究的主题是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可知,D对鉴真表述不正确。
4.【答案】A;
【解析】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选:A。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是对其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的高度赞扬。
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文字信息“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在那烂陀寺刻苦学习,从天竺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可知,题干所述史实与玄奘西游天竺有关。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8.【答案】B;
【解析】据题干“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并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故这个国家是日本。
故选:B。
9.【答案】C;
【解析】唐朝对外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注意题目强调的是最主要的原因,ABD不是最主要因素。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波斯湾……发现的陶瓷中,长沙窑外销瓷……印尼海域……大都是具有西亚风格的唐朝瓷器……在唐朝定制的”可知,材料说明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商品可以远销印尼、波斯湾地区,D项正确;从事制瓷业的阿拉伯人,与材料“这些瓷器应该是阿拉伯人在唐朝定制的”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唐代制瓷水平达到顶峰,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海外贸易发达,不是尊重和包容外来文化,排除C项。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他在印度学习佛法,也在印度,成为佛学大师。没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几乎无法重建自己的古代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排除D项。
故选:C。
13.【答案】(1)介绍词:鉴真:唐玄宗时,曾先后六次尝试东渡,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唐太宗时,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由其弟子记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和佛教的珍贵文献。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
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中日交往的特点:交往具有双向性。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多种形式。交往的领域广泛,文化交往最突出。持续时间较长、人员交往的素质高。
精神: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定信仰百折不挠的品质;致力于唐文化的传播
【答案】(1)唐玄宗;中国的建筑、绘画、文学、书法、医药和佛学等。
玄奘。表现: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
【答案】(1)鉴真。唐代高僧。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玄奘。主要事迹:西行天竺取经。著作:《大唐西域记》。
(3)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茶道等。
(4)加强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5)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