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电阻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3电阻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13: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 课 记 录 表
课 题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电阻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了解=导体既能导电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2、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4、通过观察加热灯丝前后电路的变化,知道导体电阻还受温度影响。 5、经历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体验如何分析处理数据,得到结论。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 具 电学实验组合箱(电池两节、电阻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
教学步骤  内 容 记 录
课程引入 建立电阻的概念 教学环节一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提出问题: 舞台灯光的亮度、收音机的音量、电扇的转速等调节是通过什么来调节的?观察风扇的转速等,思考什么调节着转速。 思考: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能说明其中缘由。通过风扇的转速等引出转速等可以被调节,从而引出电流在导体中受到阻碍作用,直接观察接入导体后,灯泡亮度的变化。
教学环节二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电阻的概念。 1、连接如图电路; 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概括电阻概念,阅读课本了解电阻单位和符号等,讨论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概括概念,并记忆相关内容。
 
探究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课堂巩固 教学环节三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演示:将铜丝接入电路,引导学生对比接入镍铬丝的电路。对比两次接入不同电阻的电路,观察其亮暗,分析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两次实验同时展现,利于学生观察和对比,为提出问题作准备。
教学环节四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总结 (1)从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引出问题: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问:如何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3)如何验证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 请两们学生上台演示,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演示: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1)思考问题,提出猜想。 (2)思考并回答,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实验 观察演示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的变化。 分析表格数据,从现象到结论。 观察加热灯丝后,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学生总结结论。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过步骤,重点在分析实验数据。突破实验分析的难点。
教学环节五 例题展示1.0.6MΩ=______Ω=_____kΩ 2.一段由若干股组成的铜芯线,当抽去它其中的几股后,这段铜芯线的电阻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 ) A.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电阻 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3.单位:欧姆 简称 欧 符号 Ω 还有kΩ 、 MΩ 4.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评价 缺点: PPT内重复的知识点稍多(如电阻导入方面,不需重新再讲电阻的定义等); 导电性方面的PPT相关内容可放后面讲授; 电路连接没有注意到保护电路,应加一灯泡,不仅可以保护电路,还可以显示电流的强弱; 实验结论有些冗余,只保留一个即可;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演示时数据的真实性,现场连接测量效果较好; 授课时语速稍快,应适当再放慢些; 注意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的flash动画选择不如视频来的直观,学生不大能接受(在flash动画中演示的较为抽象,授课中提到的分子热运动导致的原因较深奥,初中生可以暂不讲解); 课堂后面的练习题讲解中,最后讲解有些快,应适当放慢。 优点: 授课氛围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能够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新课导入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组织好,思路清晰,课堂安排得当; 教态自然,与学生和谐融洽,推进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课前准备妥当,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学习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指导教师签名: 2021年11月02日
第二稿
课 题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电阻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了解=导体既能导电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2、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4、通过观察加热灯丝前后电路的变化,知道导体电阻还受温度影响。 5、经历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体验如何分析处理数据,得到结论。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 具 电学实验组合箱(电池两节、电阻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
教学步骤  内 容 记 录
课程引入 建立电阻的概念 教学环节一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提出问题: 舞台灯光的亮度、收音机的音量、电扇的转速等调节是通过什么来调节的?观察风扇的转速等,思考什么调节着转速。 思考: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能说明其中缘由。通过风扇的转速等引出转速等可以被调节,从而引出电流在导体中受到阻碍作用,直接观察接入导体后,灯泡亮度的变化。
教学环节二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电阻的概念。 1、连接如图电路; 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概括电阻概念,阅读课本了解电阻单位和符号等,讨论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概括概念,并记忆相关内容。
 
探究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课堂巩固 教学环节三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演示:将铜丝接入电路,引导学生对比接入镍铬丝的电路。对比两次接入不同电阻的电路,观察其亮暗,分析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两次实验同时展现,利于学生观察和对比,为提出问题作准备。
教学环节四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总结 (1)从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引出问题: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问:如何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3)如何验证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 请两们学生上台演示,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演示: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1)思考问题,提出猜想。 (2)思考并回答,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实验 观察演示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的变化。 分析表格数据,从现象到结论。 观察视频演示加热灯丝后,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学生总结结论。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过步骤,重点在分析实验数据。突破实验分析的难点。
教学环节五 例题展示1.0.6MΩ=______Ω=_____kΩ 2.一段由若干股组成的铜芯线,当抽去它其中的几股后,这段铜芯线的电阻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 ) A.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教学环节六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总结并引出导体的导电性,根据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并让学生了解超导现象。观察物体的导电性,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不同,思考超导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独自阅读的能力,了解生活中不常见的现象,掌握物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会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电阻 一、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3.单位:欧姆 简称 欧 符号 Ω 还有kΩ 、 MΩ 5单位转换 1MΩ=10 kΩ 1kΩ=10 Ω 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导体:(超导现象) 导体 绝缘体 3.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