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测试高频题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测试高频题A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15: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
测试高频题B卷
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
2.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时,A、B相距8m
B.5s内,A、B平均速度相等
C.时刻,若A在O点,则B在距离O点5m处
D.从开始,,在时A、B相遇
3.小雪将体积为45cm3的水放入冰箱中自制冰棍(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如图所示,则冰棍的体积为(  )
A.40cm3 B.45cm3 C.50cm3 D.55cm3
4.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甲图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乙图雷雨天气中隆隆的雷声,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C.丙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丁图声纹锁门禁系统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开门主要依据的是音色
5.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MN前,所成的像在位置处。现将平面镜以N为轴,顺时针旋转1°,那么物体所成的像(  )
A.仍在处 B.下端不在处
C.以为轴旋转1° D.以为轴旋转2°
6.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7.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新型水杯对沸水降温时,该材料发生了熔化。 B.该材料是晶体,熔点为55℃
C.15-30min,该材料需要吸热 D.该材料熔化时间为45min
8.如图所示,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应用投影灯,丰富街区夜间景观、提升街区活力。投影灯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能把小小的投影片投射到墙面或地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片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B.所成的像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要想使所成的像大一点且清晰,仅需将投影片远离镜头
二、填空题
9.宸宸用刻度尺测物体A的长度,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是 cm;她用刻度尺测另一物体B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cm、14.50cm、14.53cm,14.65cm,物体B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cm。
10.“地震检测仪”是利用 波来检测地震的,这种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说话的声速,地震很可能会引起海啸,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
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 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其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现向水槽中匀速注入适量水后,则光斑移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
1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将在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省宜宾市举办。晚会的舞台上的灯光五颜六色,这些色光是由 、绿、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 色。
三、作图题
13.秋踏龙子湖公园,小明同学在岸边,通过平静的湖面,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点代表建筑物的顶点,B点代表小明的眼睛。请根据光学知识完成光路图。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请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中画出大致的图线并标出对应液体。
四、实验题
15.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由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的平均速度 ;段的平均速度 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6.如图所示是小依和小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
(1)实验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纸板的像,这种现象形成的原理 (选填“是”或“不是”)光的反射;
(2)小钟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 ;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4)如图丁是小依设计的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保持不动,若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斑从S1移向S2,则表明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逸凡同学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左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五、计算题
18.小冰见到弟弟在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突然很好奇:水罐里至少要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呢?于是他用如图所示的瓶子、玻璃珠代替故事里的水罐、石子做实验进行研究。
已知瓶子容积为500cm3(其质量忽略不计),每个玻璃珠体积为0. 15cm3,玻璃的密度ρ玻=2. 5g/cm3,水的密度ρ水=1. 0g/cm3.
(1)每个玻璃珠的质量是多少?
(2)小冰用了600个玻璃珠刚好塞满空瓶,再往瓶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瓶口相平,此时瓶子总质量为0. 95kg。求瓶中水的体积是多少?
(3)由以上研究可知,瓶中原先至少得有小冰倒入的这些水,放入玻璃珠后“乌鸦”才能喝到水。这是由于存在材料空隙率的缘故。已知玻璃珠堆放在一起时,玻璃珠之间的空隙体积与玻璃珠堆所占总体积之比叫空隙率(一般写成百分率)。请根据以上信息估算玻璃珠堆的空隙率。
19.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时,从家到学校的骑行导航信息如图所示。某天,该同学因出门晚而选择了乘坐出租车,他于7∶42坐上出租车,出租车沿着骑自行车的路线行驶,8∶00到达学校。求:
(1)该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2)该同学乘坐出租车用了多少小时;
(3)整个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案:
1.D 2.B 3.C 4.C 5.B 6.C 7.A 8.B
9.3.50 14.51
10.次声波 等于 能量
11.直线 左
12.红 黑
13.14.
15.0.03 小于
16.是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等于 B 上升 不变
17.平衡螺母 62 30
18.(1)0.375g;(2)410cm3;(3)
19.(1)5m/s;(2)0.3h;(3)25km/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