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金属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章金属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8 18: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章 金属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湿法炼铜:2Fe+3CuSO4=Fe2(SO4)3+3Cu
B.铝片溶于稀硫酸:Al+H2SO4=AlSO4+H2↑
C.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4CO+Fe3O43Fe+4CO2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2.“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3.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之所以能为镜是因为(  )
A.铜有金属光泽 B.铜能导热
C.铜能导电 D.铜不容易生锈
4.有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浸入稀盐酸中,X溶解,Y不溶解,再将Y浸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Y的表面有金属Z析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B.X、Y、Z
C.Y、X、Z
D.X、Z、Y
5.下列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快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氧气用于炼钢
7.铟是制造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之一。如图为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原子核内有49个电子
B.原子质量为114.8
C.含铟的轴承合金其硬度比纯铟的小
D.In既能表示铟元素,也可表示铟原子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条件下制氧气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D.一定质量的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含空气)中燃烧
9.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W+3H2O,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H2 B.WO3 C.W D.H2O
10.某同学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到目的的是
A.将铁丝、银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
B.将铁丝、铜丝、银丝分别放入稀盐酸
C.将铜丝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D.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再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11.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Fe+CuSO4=FeSO4+Cu B.2NO+O2=2NO2
C.CO+CuOCu+CO2 D.2NaCl2Na+Cl2↑
二、科学探究题
12.化学兴趣小组对铁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
(1)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还需要观察试管 (选填试管编号),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 的目的是探究铁在盐溶液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2)小组同学思维拓展: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 ,
(3)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
13.将10g不纯的铜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其中铜与酸不反应)放入1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试计算:
(1)锌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四、填空与简答
14.社会生活发展与化学密不可分。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③2个氯分子 ;
④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是 ;
(3)镁铝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一种镁铝合金Mg17Al12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2和A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 (填字母序号)非常好。
A 可塑性B 机械性能C 抗腐蚀性能
(5)“共享汽车”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中H的质量分数为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过程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15.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简称“深海勇士”,是继蛟龙号之后的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多米,开展海底科考应用作业时地质取样5份,用机械手抓取了29种生物。
(1)深海勇士号的大部分材料由钛合金构成,这是因为它 (A、B、C中选填);
A 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 B 易加工、机械性能好 C 韧性好、硬度大
(2)“蛟龙”号最早使用的是银锌蓄电池,电池在工作时是锌和氧化银发生了置换反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机械手抓取生物时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 ;
(4)“深海勇士”号用锂电池取代了银锌电池,锂电池工作时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5)废旧的电池中常含有铅、汞等,如果随意丢弃的话,时间一长,些金属渗出会造成 ,威胁人类健康。
16.化学反应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认识和研究。
(1)图所示是氢气和氧气反应中的粒子变化示意图,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点燃酒精喷灯的目的是 。该实验证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①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② 。

17.化学世界千变万化,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后的镁带应移至 (填仪器名称)上方以防烫坏实验桌。
(2)铜绿受热分解: ,实验中固体粉末由绿色逐渐转变为 色。
(3)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铝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4)硝酸银见光会分解,生成一种金属、红棕色气体(NO2)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该反应类型是 (填“基本反应类型”)。
18.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现有反应:
① ②
③ ④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Cu、Ag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根据反应③和④,用相似的思维方法,我们还可以得到:C12、Br2、I2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试判断将C12通入KI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若不能发生反应请简述理由 。
19.A-I是我们已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G、F组成元素也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C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
(1)写出A、G的化学式:A 、G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此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 。
(3)若I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等。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同时含有少量的Fe2O3、FeO等)为原料制TiO2,再由TiO2制金属Ti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1)硫酸氧钛(TiOSO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 。
(2)操作2的名称是 ;
(3)工艺流程中,水解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工业上常在高温和氩气氛围中,用金属镁和TiCl4反应的方法制备Ti,同时生成MgCl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5)TiO2可与焦炭、氯气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中氯气和碳的质量按71:12的比例参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铝片溶于稀硫酸,是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铝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是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
B.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C.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一种分子,所以生成物一定是纯净物,此选项错误;
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A
【解析】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良好的延展性等。
【详解】铜之所以能为镜,是因为铜有金属光泽,与铜能导热、铜能导电、铜不容易生锈无关。
故选:A。
4.B
【详解】将X、Y浸入稀盐酸中,X溶解、Y不溶解,说明金属活动性:X>Y;
将Y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Y的表面附着Z金属,说明金属活动性:Y>Z;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故选B。
5.D
【详解】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速率越快,放出氢气越快,、是氢后金属不与酸反应,不会放出氢气,的活动性大于,即铝与酸反应的速率大于铁与酸反应的速率,所以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快的是。
故选D。
6.A
【详解】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正确;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错误;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是利用铁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故选A。
点睛: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7.D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铟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不是核内,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不符合题意;
C、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含铟的轴承合金其硬度比纯铟的大,不符合题意;
D、In可以表示铟元素,一个铟原子,也可以表示铟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会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为0,此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有二氧化锰比没有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速率快,但因过氧化氢的质量和浓度相同,所以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此选项正确;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不变时溶解度不变,所以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但不会再溶解氯化钠,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D.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前容器中的固体是白磷,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多,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多,此选项正确;
故选A。
9.B
【详解】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该反应中WO3中的氧被夺去变成了W,故WO3发生了还原反应。
故选B。
10.B
【详解】A、将铁丝、银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铁丝可以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银不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铜,故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大于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铁丝、铜丝、银丝分别放入稀盐酸,铁丝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铜和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但是无法证明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将铜丝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故金属活动性铜小于铁,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大于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铁丝可以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再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大于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
点睛: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2. BC AD 金属与酸接触的面积不同 减小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锈蚀因素的实验探究以及金属活动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
①要知道铁锈蚀的因素,必须设计对比试验,因此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还需要观察试管BC,才能得出上述结论,故填:BC;
②探究铁在盐溶液中是否更容易锈蚀,则对比试管AD,故填:AD;
(2)由于金属铁是粉末,锌是粒状,与酸的接触面积不同,故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金属与酸接触的面积不同,故填:金属与酸接触的面积不同;
(3)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弱与锌,故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置换出的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亚铁离子的质量,故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小,故填:减小。
【点睛】掌握金属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解:设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锌的质量分数为65%。
(2)根据上步计算可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9.8 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14. H2O Al2O3 2Cl2 NaCl C 25% 内能(热能或光能)
【详解】(1)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②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分子可表示为:2Cl2。
④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Mg17Al12和氢气反应生成MgH2和Al,化学方程式为:。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5)CH4中H的质量分数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能或光能)。
15. AB Zn+Ag2O=2Ag+ZnO 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4价、+3价 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详解】(1)钛合金的优良性能有熔点高、抗腐蚀、密度小、机械性能好等,故选:AB;
(2)锌和氧化银反应生成氧化锌和银,化学方程式为:Zn+Ag2O=ZnO+2Ag;
(3)用机械手抓取生物时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4)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是-2价,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在亚锰酸锂(LiMnO2),锂元素稀释+1,氧元素显示-2,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3;
(5)废旧的电池中常含有铅、汞等,如果随意丢弃的话,时间一长,有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16. ②①③ 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详解】(1)化学变化的过程实际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所以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所以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点燃酒精喷灯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该实验中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能点燃,证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①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7. 石棉网 黑 铝在空气中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4AgNO34Ag+ 4NO2↑+ 2O2↑ 分解反应
【详解】(1)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点燃后的镁带应移至石棉网上方以防烫坏实验桌。
(2)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生成氧化铜和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固体粉末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黑色。
(3)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4)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硝酸银见光会分解,生成一种金属银、红棕色气体(NO2)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氧气,4AgNO34Ag+ 4NO2↑+ 2O2↑,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8. 置换 Cl2+2KI=2KCl+I2 能反应,因为Cl2活动性大于I2
【详解】(1)四个反应都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锌可以置换铜,铜可以置换银,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3)根据反应③和④,活动性强的置换活动性弱的,Cl2可以置换Br2,Br2可以置换I2,故活动性,将C12通入KI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Cl2活动性大于I2,化学方程式Cl2+2KI=2KCl+I2。
19. CO H2O2 冶炼钢铁
【分析】已知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结合框图可得,A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C是铁。A、B反应生成C、D是一氧化碳炼铁过程,B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G、F组成元素也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结合框图,它们分别是过氧化氢和水,H是氧气;C是铁,F是水,铁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所以E是氢气;H是氧气,F是水,D是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物I是甲烷、酒精等燃料。反应⑤是这些燃料的燃烧反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一氧化碳,G是过氧化氢,所以A、G的化学式分别为:CO、H2O2。故填:CO、H2O2。
(2)反应①A、B反应生成C、D是一氧化碳炼铁过程,B可能为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可能为,此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冶炼钢铁。故填:;冶炼钢铁。
(3)由以上分析可知,I是一种燃料(甲烷或酒精等),若I由三种元素组成,则I可以是酒精,反应⑤是酒精燃烧的过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到框图推断题的突破口,联系物质的性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
20. +4 过滤 化学变化 置换 TiO2+2C+2Cl2TiCl4+2CO
【详解】(1)在硫酸氧钛(TiOSO4)中,氧元素显-2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所以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2)操作2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方法,是过滤操作;
(3)水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了,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4)氩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该反应在氩气的环境中进行就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稳定,防止了钛、镁在高温时被氧化,在高温和氩气氛围中,金属镁和以TiCl4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金属Ti,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反应中氯气和碳的质量按71:12的比例参加反应,即反应中氯气与碳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所以TiO2与焦炭、氯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