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看着下面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新课导入
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寓言故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
认识作者
矛
组词:长矛 矛枪
学习生字
组词:盾牌 铁盾
盾
学习生字
矛与盾分别有什么特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 相 矛 盾
根据划分节奏读
读通古文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楚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与盾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卖
人
夸耀,称赞
刺破
锋利
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它。”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坚固
疏通文意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有的人
用
怎么样
疏通文意
楚国人是什么反应?
其人弗能应也
那个人不能回答
疏通文意
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
哑口无言 瞠目结舌
无地自容 面红耳赤
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
呆若木鸡 目瞪口呆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 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 相矛盾。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无法被刺破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能同时存在。
存在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
疏通文意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破的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疏通文意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读一读
创境朗读
故事信息卡
起因
经过
结果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分别夸赞自己的矛和盾
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互动课堂
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也刺不破;又夸矛非常锋利,什么都能刺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趣讲故事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
感悟道理
学完课文后,同学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感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