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黄河颂》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黄河颂》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26 21: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24课 黄河颂情 境 导 入返回情境导入返回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光未然(1913~2002.1.28 )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其诗集《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整体感知 气魄 山巅
澎 湃 浊流
哺育 九曲连环
pòdiānzhuópéng pàibǔqū澎湃:
屏障:
哺育:
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①喂养。②比喻培养教育。速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黄河颂序曲主体尾声(朗诵词) 赞美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第一部分(“我站在高山之巅”——“千万条的臂膀”) :“望”黄河,“颂”黄河。第二部分 第一层(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望”黄河。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第二层(“啊!黄河”——“千万条的臂膀”):“颂”黄河。第三部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学”黄河。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返回1.本文从那几个方面赞颂黄河的精神?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分别感叹什么?1.《黄河颂》朗诵词中说,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们要赞美黄河表现出的哪些精神。(选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 “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研读课文1.英雄气魂、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伟大而又坚强。2. 近镜头横向纵向俯瞰 两岸特写全景南北→→→→3.《黄河颂》歌词部分写出了黄河怎样的地理特点?为什么说黄河是一个“巨人”?
4.歌词中说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结合作者创作这首歌词的时代背景, “屏障”这个词怎么理解? 3.发源于高山,从西流向东;黄河水惊涛澎湃;黄河河道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分为南北两半。等等。说黄河是一个巨人,是拟人的手法。
因为它是民族的摇蓝,孕育了五千年的文化,上演了很多的英雄故事,是民族的屏障,哺育了中华民族等等。
4.《黄河颂》创作于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黄河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巨人,它有英雄的体魄,它伟大而又坚强,它哺育了中华民族,保卫黄河就是保卫祖国,就是保卫民族,就是保卫民族的精神。所以说黄河是一个“屏障”。作者让黄河烙上了时代的特点。 1. 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从主体部分到“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气吞山河,奔流而下的气势。而“分”字则没有力量,故不能换。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是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反复吟诵,有强调的意味。充分表达出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文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退出布置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