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15: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
岳阳市 2024 年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23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作为流派,
它在西方限于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不过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这是特定社会民族
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我们不应把这种作为某一民族、某一时期流派的差别加以普遍化,
把它生硬地套到其他时代的其他民族的文艺上去。可是在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之中,这种硬套
办法还很流行,说某某作家是浪漫主义派,某某作家是现实主义派。作为创作方法,任何民
族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有侧重现实主义与侧重浪漫主义之分。歌德和席勒等人早就说过的,现
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
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倒是普遍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二十五章就已指出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
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
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
仿。这三种之中,第二种专指神话传说的创作方法,暂且不谈。第一种“按照事物本来的样
子去摹仿”便是现实主义,第三种“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从前一般叫做“理想主义”,
也可以说就是浪漫主义,因为“理想”仍是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
不过,过去人们虽早已看出这种分别,却没有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等到十八、十九世纪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树一帜,互相争执,于是原先只是自在的分别便变成自觉
的分别了。文艺史家和批评家抓住这个分别来检查过去文艺作品,也就把它们分派到两个对
立的阵营中去了。例如有人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之中,《伊利亚特》是现实主义的,而《奥德
赛》却是浪漫主义的,并且有人因此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大概
是因为女子比较富于浪漫气息吧?
我个人仍认为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使旗帜那样鲜明对立。
我还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映客观事物却要通
过进行创作的诗人,这里有人有物,有主体,有客体,缺一不行。这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是所
引过的高尔基的那段话,不妨重复一下其中关键性的一句: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材料二: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 1988 年完成,但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
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前不久,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引起了关于
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现实主义在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有着长久而深远
的影响。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在现实主义背后有一整套现代性的思想与世界观,以及
科学的认识论与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写
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将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融到作品之中,在托
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世界,也是作家对生活的不同
理解与思考,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
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就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
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
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
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与现实相关,也与历史和未
来相关,与我们对世界的整体理解相关。
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对作家
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
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
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
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
完整的艺术世界。
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 10 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以及多种地方报
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
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
高一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摘编自李云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主义流派和浪漫主义流派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不可把它生硬
地套到其他时代其他民族的作家身上。
B.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基本区别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应该过分渲染
二者的差异,而使其产生鲜明的对立。
C.鉴于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呈现不同的风格,因此有人断定《奥德赛》
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
D.《平凡的世界》曾出现“文学界冷,观众热议”的奇特接受现象,是因为它采用了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曾经分道扬镳,各立山头,使得作家的创作出现二者水火不容的
现象。
B.现实主义要以求真的精神写实,要写出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这超出了作家个人经验的
范畴。
C.作家在坚守现实主义精神时,不应排斥浪漫主义情怀,这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
世界。
D.路遥既翻阅报刊又体验生活,这说明作家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创作成功的
最重要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经常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反映当时
的社会生活。
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但其“表现理想”“运用神话传说”等也富有浪
漫主义色彩。
C.雪莱创作《致云雀》时,将内心的情感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诗歌中,云雀成为诗人
的自我写照。
D.巴尔扎克强调“要严格摹写现实”,并进一步指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
毫不足取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高一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5.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到佛子岭去
叶 辛
国庆十周年的时候,哥哥送了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一本硬壳笔记本,红封面的,装帧十分
漂亮,其中有一张彩色的照片,下面标明的文字是:佛子岭水库。
只见巍峨的大坝后面,是一泓碧水,煞是漂亮。
那时候我不知道佛子岭在哪里,只因喜欢那张彩照,喜欢漂亮的笔记本,我记住了佛子
岭水库这个地名。
上了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到佛子岭去”的散文,是老作家章靳以写的。课文不长,老
师要求背诵,故而加深了对佛子岭的印象。
课文里提到好几个地名:官亭、梁家滩、霍山、淠河……一些小地名,就是没有明确
提到佛子岭水库在什么地方。从课文中我感觉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往佛子岭的
工地上赶,去看热火朝天的工地,去仰望建设中的连拱坝。这让我更增添了对佛子岭的向
往和憧憬。
再后来,从国庆十周年的散文集中,又读到了“到佛子岭去”的散文,这才知道,原来
中学课本里的,只是整篇散文的节选,原文要长得多。读了整篇散文,仍然不知道佛子岭在
什么地方,只是感觉是在安徽省山区的某个角落里。
直至到了那座六十年前开始建造的巍然大坝跟前,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佛子岭,
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留在记忆中的、课文里背过的、散文集中读过的佛子岭水库。
坐着大客车,雨雾朦胧之中,从省会城市合肥出发,经过六安市,再到了六安市下面的
霍山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佛子岭。章靳以当年写到的茅草棚,路边的小吃摊,都不曾看到。
实在是有点遗憾。
有雨,雾很浓,唯有散文里写到的那条淠河,清朗而又澄净,显得十分温顺。雨雾之中,
湿气很重,空气却很清新。
虽然碰到了朦朦胧胧看不甚分明的雾天雨地,我们还是发现了佛子岭独特的生态。佛子
岭上雨雾茫茫之中,有漫坡漫岭的竹海,水从竹根下流过,经过根须的层层过滤,佛子岭山
上的老百姓世代饮用,俗称“剐水”。这水汇聚到山坡下的河谷之中,就是淠河。怪不得当年
章靳以写到“水又清又浅”的淠河,六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是那么清碧呢!
我呢,说不清是一种青少年时的情结,还是望着眼前细雨中透光的水波、一湾涟涟碧水,
也写下了一首小诗:雨中佛子岭,雾纱漫山林;溪色酿美酒,剐水无弦琴。
回到上海,多少还是有点遗憾,虽然知道了佛子岭的大致方位,是在安徽六安的霍山县
境内,但是一路之上,究竟有些什么见闻,具体路径怎么走,还是不甚了了。不过,总算是
高一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看见了童年时代在照片上看了又看的佛子岭水库,这可是“共和国第一坝”啊!可以说是不
虚此行。
正是怀有这一心理,今年春夏之交又有一次去往佛子岭的机会,我欣然而往。这一次去,
内心里有了准备,暗自说,得把如何到佛子岭去,该怎么去,细细地摸个透。
这一趟走进六安,又一次到佛子岭,我这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共和国第一坝,
筑起的佛子岭水库,就是根治淮河的重要水利工程。望着那条清澈碧透的淠河,我想起了小
时候背过的课文:“……这阵它的水又清又浅,发起水来可吓死人……”说的原来就是千军万
马修建佛子岭水库的意义。
因为当知青时种过茶,年年春天采过茶,又喜喝茶,懂一点茶,贵州省人民政府聘我为
茶文化大使。这一回走进六安茶谷,我很快发现,六安的茶,和别处的全国名茶,确有不同
之处,比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君山银针一类名茶,都讲究喝个明前茶,清明
前后采摘的茶叶,价格大不一样。六安瓜片则讲究采摘谷雨前后的茶,况且采下来加工制作
的方式也不一样,甚而至于卖出去的对象也不同,走进一碧万顷的茶谷,会看见路边书一条
醒目的口号:中蒙俄万里茶道,六安五百里茶谷。
哦,原来五百里六安茶谷的茶,还远销到蒙古国和俄罗斯。
走久了,在茶谷里喝一杯六安瓜片,我顿时明白了,这茶最大特点是浓醇馥郁,其他名
茶在这一点上不能和它相比。怪不得它从晋朝流传至今,怪不得它曾是贡品,怪不得蒙古国、
俄罗斯人都喜喝它,那些地方冷啊!喝来就感觉舒爽有回味。
走车看花,一路绕着弯弯拐拐的山路到佛子岭去,只见群山环抱的层峦之间,碧水缭绕,
竹海茶坡连绵无尽,淡绿浓绿深翠,瞅得人眼也醉了。
泛舟佛子岭水库的碧水间,站在船头,仰望那巍然耸立的大坝,已然有了六十三年的岁
月痕迹,我不由问:
“这地方产酒吗?”
闻者“哈哈”大笑:“怎么不产酒?产。”
“是霍山酒还是佛子岭大曲?”
“那是半个世纪前的老黄历了”,闻者继续笑道:“那时候三四十个人,一个小酒厂,一
年到头才出产一百万产值的酒。”
“现在呢?”我追着问。
“现在这酒厂,每天交给国家的利税,三百多万。”
我骇然,心算了一下,一年足有十亿。
船仍在碧水间疾行,拐弯了,我眺望着佛子岭的远近山水,随着初夏时节的风,吟出一
首小诗:“船行碧水间,风轻一帆悬;雾尽群山艳,万岭露笑.颜.。”
写于 2017 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高一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回到上海后感到有点遗憾,因为没有看到小时熟背的课文中所说的茅草棚、小
吃摊。
B.作者回想起章靳以笔下的淠河,感叹六十年后河水依然清碧,可见此地非常闭塞,生
态没有被破坏。
C.作者即兴创作的两首小诗都展现了佛子岭地区雾天雨地、空气清新、群山万岭不可复
制的生态之美。
D.清碧的淠河水浇灌五百里茶谷,酿出产值巨大的美酒,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生动写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作者对佛子岭的情丝牵引着全篇的文脉,这使得整篇文章始终处于情脉的跳动
之中。
B.文章行文句式多样,多使用短句、散句;作者用典雅细腻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和
感悟。
C.诗句“剐水无弦琴”想象奇特,把涟涟碧水比喻成一具没有琴弦却能奏响悠扬乐声的
古琴。
D.文中连用三个“怪不得”突出了六安瓜片历史悠久、品质出众和深受外国友人喜爱的
特点。
8.本文开头不厌其烦写照片上见过的、课文里背过的和散文中读过的佛子岭,请结合全文分
析这样写的效果。(4分)
9.佛子岭地区准备拍摄一个以“笑颜”为关键词的宣传视频(创意来源于结尾小诗),如果你
是导演,请结合文章内容描述该宣传视频的画面要点并概括传达的深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材料一: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
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
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
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
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
高一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
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
① ②
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 者,兑 之也,非
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

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 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

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 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
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选自《吕氏春秋 孟夏及第四》)
【注】①说:说教。②兑:悦。③堇:毒草,根有剧毒。④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
材料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故古之圣王未有 A 不尊师 B 者也 C 尊师 D 则不论其贵贱 E 贫富矣 F 若此
则名 G 号显矣 H 德行彰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者师达而有材”中的“学者”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的意思相同。
B.“遗理释义”中的“遗”与“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意思相同。
C.“圣人生于疾学”中的“疾”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中的“疾”不相同。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
秋》,其中的《春秋》与《吕氏春秋》是同一本书。
高一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圣人生于疾学”的观点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的观点是一致的。
B.做君主与父母的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显荣,
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从反面说明了学习的
重要性。
C.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又有才能,这样的人一般会成为圣人的。
D.材料一认为学习在于尊师,尊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与材料二中的“无贵无
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一致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材料一用“怀腐而欲香,入水而恶濡”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试作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题。

九日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公元 767 年)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②竹叶: 竹叶青,
酒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流寓西南,重阳节到来,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B.颔联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
于是迁怒菊花:“菊花从此不须开”!
C.颈联诗人日落时分听到黑猿的啼声,晚秋霜天,白雁南来,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
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D.此诗语言自然流转,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直接发议论,丝毫不令人感到枯燥。
高一语文试卷 第 8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老子有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之中“ , ”也表达
了类似意思。
(2)《赤壁赋》中苏子劝客时,用“ , ”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对万
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
(3)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失地,在北固亭上,他追怀刘裕“ ”的英武豪迈,
又清醒认识到北伐大业必须有周密严谨的筹划,否则只会是“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① ,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
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怎能有 ② 、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
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
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 ③ 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
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
良好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
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
天大道。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4分)
高一语文试卷 第 9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
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 ① ,
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他结构的静止,填入
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
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不父
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
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 ② 。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
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 ③ ,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
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2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哪一项与文中加点破折号的用法相同。(3分)
A.“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本书好。”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卖——扇子啦!”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钱七虎是中国防护工程师。7岁时,父亲临终前告诉他“要做点事业”,他铭刻在心。60
多年来,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他率先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城市人民防空保护水平标准,
建立了中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传统武器工程保护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
题。截至 2022 年,他资助了 584 名贫困学生,将院士津贴、奖金、工资等捐赠给慈善事业 1800
多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做出贡献是有价值的。”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以一名高中生的名义给钱七虎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0页 (共 10 页)
{#{QQABKYSEggigABBAABhCQQGKCgGQkAGCAKoOBEAIoAAAgA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