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三角形的边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1.1三角形的边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6-26 20: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1 三角形的边
【预习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学会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预习形成】
知识1: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义:
2.图1中的三角形记作:
读作:
3.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表示(图1)
(1)顶点:三角形两边的公共点称为三角形的顶点;的顶点是 , , 。
(2)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的三条边为 , , 。
(3)内角:在三角形中,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的三个内角为 , , 。
注:
(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为同一个三角形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1中,的对边是(经常也用表示),的对边是(经常也用表示),的对边为(经常也用表示);的对角为,的对角为,的对角为。
知识点2: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分类有两种方法:(1)按角分类;(2)按边分类
按角分类
(2)按边分类
知识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图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符号表示:
理论根据:
(2)推论:由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即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确定在已知两边的三角形中,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以及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注: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三个不等式同时成立。
【预习检测】
找出图3中的所有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和 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 三角形和 三角形。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大于 ,其推理的依据是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
A. 4 B. 5 C. 6 D. 13
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5 B. 4,5,9
C. 5,8,15 D. 6,8,9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 )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那么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合作展示】
一组、二组: 课本第2页“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三组: 三角形的分类
四组: 课本第3页 探究 及结论 五组: 课本第3页 例题
六组: 课本第4页练习 七组: 学案“预习检测” 八组: 总结
图1
A
B
C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三角形
a
A
B
C
b
c
图2
A
B
C
D
E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