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之歌——色彩的对比 教学设计
课 题 大自然之歌——色彩的对比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绘画工具等
教材内容 分 析 《大自然之歌——色彩的对比》这一课参考自赣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和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色彩基础知识,理解色彩对比在塑造作品视觉形象上的重要作用,从中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评价美术作品和创作的能力。
设计理念 由于听力的缺失,听障生缺少了声音的刺激,代偿作用使得他们的视觉更加敏锐,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四季色彩的变化、在画面中邻近色与互补色的区别,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有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听力的缺失并没有削减他们对视觉世界的美好体验。在过去的学习中他们已具备基本的欣赏与创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图像识读和造型表现力,但是对美术作品色彩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色彩对比中邻近色和互补色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提问与思考,分析邻近色和互补色的特点与视觉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的审美观念,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敢于表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差异性目标:开发学生的视觉语言潜能,强化视觉刺激与感受,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教学,培养聋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与绘画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色彩对比的相关知识,并在创作中熟练运用色彩对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上课之初,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两张蝴蝶的图片,先请学生欣赏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色彩的对比,提问哪一只蝴蝶的的颜色更吸引你?为什么?并请学生代表回答,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感受大自然中色彩的表现,在观察中发现大自然的景物有自己独特的色彩特征,有的色彩相互衬托得更为亮丽突出,有的两两搭配更为和谐,在绘画中将两种或以上的颜色进行搭配组合,形成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感受,就称为色彩的对比。从而引出新课。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欣赏展现大自然四季之美的视频,引导学生回答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内容,从四季景物色彩的不同,感受到四季的变换,并尝试用颜色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初步感知大自然中多变的色彩,为大自然演奏了一首美妙的歌,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莫奈、霍克尼等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使学了解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美景、传达对色彩的独特感受的。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主要内容,提取作品中的主要颜色,在色相环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体会不同色彩搭配带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
设计意图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我的引导,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色彩对比任务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此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邻近色和互补色的相关知识,我会请学生分组完成多媒体上的互动连线题,展示四幅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每组的代表回答这些作品分别体现了哪种色彩对比方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运用色彩知识介绍一幅最喜欢的作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巩固邻近色和互补色在画面中的表现,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播放已准备好的课堂示范作品视频,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我对色彩的运用,巩固相应知识点。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欣赏作品和教师的示范,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大自然之歌——色彩的对比 邻近色——三个位置以内 和谐统一 互补色——呈一条直线 对比强烈
课件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灵活运用色彩知识评价美术作品并进行美术表现。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技术,要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感受色彩,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加互动,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的评价和鼓励。